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材料一1945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比例


——依据李景治林苏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7版)

材料二1971年,美国出现了自1893年以来的第一次贸易逆差,以后逐年增加,1987年达到1736亿美元。1985年以前,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1985年,美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位于日本和联邦德国之后,名列世界第三。美国一些曾经在海外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技术产品,如飞机、汽车、电信器材、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等面临日本和西欧产品的激烈竞争。1986年,美国贸易额降到世界第二位。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从50年代后期开始不断恶化,多次引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浪潮,爆发美元危机。尼克松政府于197112月和19733月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各西方国家货币对美元的关系由固定汇率制转为浮动汇率制。

——摘编自《世界经济史》编写组《世界经济史》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美国经济地位的变化。
2021-04-14更新 | 30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一模(期中)历史试题
2 . 计划机制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最先在苏联广泛运用,后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一定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活动完全在计划指导下运作,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完全按计划调配,市场、价值规律等经济杠杆几乎不发生作用,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是经济活动的实际操作者而非监护人。国家通过制订规划和实行规划掌握经济的全部命脉,其规划不仅涉及到发展全局,而且具体到各级生产部门乃至生产单位,计划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每一个细胞中。

——摘编自钱乘旦《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二   “经济计划化”,对社会资本再生产进行综合性的调查,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对协调和稳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通过采购订货和刺激消费……,保证了市场的稳定和扩大;同时通过国内干预和国际联合,调整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政策,降低关税和减少非关税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客观上不仅有利于扩大国内外市场,而且有助于提供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快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进程。

——摘编自梅宪宾《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苏联计划机制运行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机制形成的原因。
(2)有西方学者认为,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计划化”的到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日益趋同。据材料二概括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计划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上有许多时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或者标志着某个长治久安的政权或体系寿终正寝。这些时刻对于所有相关的人都是危险的时刻,对于那些想裁剪自己的研究对象,以适应整齐的历史阶段划分的历史学家也同样有危险,因为政权、社会和经济很少会像个体那样在一夜之间死去。即便在发生了明显的灾难性大崩溃的时候,延续的、惯性的力量总是要与变化的动力展开较量。

——摘编自【英】诺曼·戴维斯《欧洲史》(下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简要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得出结论。(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1-05-25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江名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