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信息技术

人类信息技术发展的五个阶段

标志史料证据

第一次

语言的使用语言起源有多种假说

第二次

文字的创造仓颉造字传说,楔形文字,甲骨文等

第三次

印刷术的发明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毕昇活字印刷术

第四次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贝尔试用电话成功,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1997年《全球基础电信协定》

第五次

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1969年互联网诞生,电子商务兴起
从第二次至第五次中任选一次信息革命,以“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为主题,拟定研究提纲。
要求:研究提纲应包括:研究背景、研究过程、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
2023-07-19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从历史学角度来看,治史的过程就是一个解释的过程,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历史学之所以成为历史学,全有待于解释给他以生命。据此,对下列史料解释合理的是
A.新科技革命的中国已经全面居于世界前列
B.通信及网络技术是新科技革命的重大成就
C.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竞争
D.新科技革命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产、生活
3 . 某学习小组绘制了以下时间轴,以呈现对人类社会科技进步的认识,围绕如何进一步完善时间轴,同学们展开讨论。

时间轴一   从农业革命到信息革命

时间轴二   三次科技革命

——改编自《人类科技创新简史——欲望的力量》

(1)有同学建议对“物质传输”中不同阶段代表性交通工具的动力作出标注,请将图示交通工具与其动力相匹配。(填涂字母)

交通工具

动力

A蒸汽动力

B畜力

C电力

(2)有同学对“信息传递”中④处的时间节点提出异议。该同学认为此处忽略了中国人在这一领域的显著贡献。“中国人”应指(     )(单选)
A.东汉班固B.北宋毕昇C.元朝郭守敬D.明朝宋应星
(3)绘制组提供了相关材料。以说明绘制依据。据此,关于这一发明的历史影响,以下说法合理的有(     )(双选)

随着1454年(德意志人)古登堡版《圣经》的发行,广大学者获得了可靠和标准的《圣经》,能够对《圣经》进行讨论,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A.催生文艺复兴萌芽B.促进宗教改革运动
C.加速人们思想解放D.宣扬自由民主思想
(4)时间轴二的分期,与时间轴一有显著不同。该学者的分期方法意在强调(     )(单选)
A.人类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刺激作用B.科技革命成果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C.科技创新催生新材料涌现和使用D.科技发展促进现代交通体系完善
(5)关于科技发展历程,以上两幅时间轴都没有呈现(     )(双选)
A.农业、工业和信息革命对历史发展的重要价值
B.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双刃剑影响
C.科技成果对人类文明交流的重大意义
D.科技进步的空间特征及其变迁
(6)时间轴是呈现历史认识的有效载体。基于以上学习过程,概括时间轴绘制突出的关键要素。
2024-06-0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二下·江西·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80-2001年,美国经济每年以5.1%的速度增长。运输量年均增长率也达到2%。而货运强度(周转量/GDP)逐年降低,由1980年的0.889吨英里/美元,下降到2001年的0.370吨英里/美元,这表明运输品由大宗向高价值方向转变。这一转变主要得益于(       
A.美苏关系的逐步缓和B.美国国内统一市场的发展
C.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023-05-23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受政治经济变革和思想文化递嬗的影响与推动,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慈善事业呈现出新的气象和变化。戊戌时期,通都大邑里遍立的不缠足会、禁烟会等组织,其实都或多或少地带有慈善公益性质。到了民国,最终出现了规模庞大且名目繁多的慈善团体和机构。慈善事业以赈灾救荒、施医赠药等多种形式,救助了大量灾民,让他们饥有所食、病有所医,而不至于铤而走险,危害社会。

——摘编自周秋光等《近代慈善事业与中国东南社会变迁(1895—1949)》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上台,里根经济学在美国获得了巨大成功。三年内,个人所得税税率分别削减5%、10%、10%,同时降低遗产税和赠与税税率。据统计,1974-2014美国慈善捐款总额增加十倍。根据税法规定,对慈善组织的捐赠可以得到税收减免……由于历史原因,基督教乐善好施的倡导和富人原罪的说法,深深印刻在了美国人民的思想里。参与慈善,不仅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快乐和道德上的满足感,还可以为后代创造更为良好的环境,认可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需要与关怀弱势群体的改良主义平衡。

——摘编自陶冶、陈斌《美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历史、原因及启示》

材料三   从第三次分配的角度看“基础性制度安排”,就是要求政府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条例等制度,给予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以利益激励、价值引导和道德奖赏,引导人们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诸如捐赠、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等形式的第三次分配。

——孙春晨《第三次分配彰显道德之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慈善机构发展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20世纪80—90年代美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发展慈善事业的积极意义。
2023-09-2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人类之网”

     麦克尼尔写道:当学者们对20世纪60年代的狩猎者和采集者进行研究时,他们每天只需要花费几个小时的劳动,就可以获得足够的食物,且享受着比终日劳作农夫的食物更精美。但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出“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生产者”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公元1-1000年旧大陆网络体系不断成长。旧大陆文明间的互动导致一些重大后果,旧大陆的网络体系将各类型文明传播,将广袤地区中各个新的区域纳入进来,印度和西亚地区被抬升到一个新的富庶和影响层面。①印度步入了它的古典时代,在棉纺织业的领先位置直到18世纪被英国颠覆:佛教的游方僧和印度教的圣人沿商路旅行,在亚洲的不同区域享有各自信徒:②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来自农业的财富和通过波斯湾获得贸易网络体系中的收益:而欧亚大陆诸文明之间的局面发生的重大改变,一个是来自③隋王朝完成的统一,另一个是④伊斯兰世界的兴起。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以上述材料中的四个国家(地区)任选一点入手,织一张“公元1-1000年的亚洲的网”。
要求:客观全面提取有效信息:准确把握相关特征及相互关系:对基本知识进行结构化理解,形成合理的网络结构。

科技求真,伦理向善,两者之间并非必然一致;科技的本性在于能动突破,伦理本质是平衡制约,两者之间在价值预设上具有明显的差异。科技尤其是现代科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


组成部分和发展动力,但往往需要突破以往的观念、理念、规则和实践,从而在认知活动、道德生活、社会秩序中产生巨大的不确定性。

       ——姚新中《科技伦理治理三论》


(3)简述二战后的世界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迅速发展的表现。有人说“科技发明要有伦理,科技使用要有操守”。以“社会信息化”为例,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2023-05-08更新 | 34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马克思主义与妇女运动]

材料一   1792年英国妇女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出版了第一本女权主义理论著作《维护妇女权利》。1870年议会通过英国历史上第一部已婚妇女财产法,保证妇女独立经营或工作所获得的经济收入,这是英国妇女通过斗争获得独立财产权的开始。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的投资经营虽然很有限,但不仅发挥了在英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女性在公共领域的影响力。此外,纵观英国女权主义的发展,可以发现它同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保持了密切关系。女权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潘克赫斯特夫人(1858—1928,促成1918年英国妇女获得普选权)就是社会主义的信奉者之一。英国女权运动一直与工会运动相呼应,在获得妇女选举权之后,又在争取福利立法,同工同酬等方面继续合作。

——吴庆宏《论女权主义在英国的演进》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认为,家务劳动在氏族公社原属于社会劳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家庭和私有制,家务劳动逐渐脱离社会劳动,变成妇女在家庭内的专门工作。妇女解放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使妇女摆脱繁重的家务劳动,提出消灭私有制和家务劳动社会化。

现代西方女权主义的贡献在于:从思想上冲击了家务劳动纯属私人劳动的旧观念,对妇女的家务劳动给予新评价,肯定家务劳动的价值,提出家务劳动不应该是妇女专门的工作,就为提高主妇在家庭中的地位和男女平分家务劳动提出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此外还提出如女性教育、提高性别觉悟、生育自由、性平等和儿童社会化等理论,这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也大有裨益。

——王智海《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西方女权主义的联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妇女运动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西方女权主义对妇女地位认识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评价。
2023-05-0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主题一     国家的宏观调控

材料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造成的。危机期间,单靠私人垄断和自发市场机制已无法缓解矛盾,无法畅通再生产循环过程,只有国家才能充当调和矛盾、挽救危机的“救世主”。欧洲主要国家普遍认为,美国实行的政府干预经济的做法是成功的。因此,二战结束以后,“政府干预经济”及按照这一思路“实行经济改革”等举措在主要西欧国家风靡一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从1933到1940年,罗斯福进行了美国史无前例的政府主导改革项目,把联邦政府的角色转变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进行规划、支出、干预,甚至尝试公有制。经济复兴计划对金融市场、农业和工业重点领域展开整治。此外,国家复兴管理局和公共事业振兴署兴办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和日用品生产,采购过剩农产品,并以工代赈,刺激消费和生产。政府还在所有制方面进行改革,1933年成立的田纳西河谷管理局是对新型所有制的大胆尝试,该机构成为实施区域计划经济和商业管理的重要机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

——摘编自王晓东《罗斯福新政——一场自由派主导的保守改革》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街,既强调市场机制,又主张国家适度调控与国际协调,保持经济社会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116 学习聚焦


主题二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材料四1940年代,越来越多的外国科学家涌入美国。受原子弹研制计划的影响,美国政府建立了6个国家实验室。1947—1969年,在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国家航空航天局、国防部等机构的资助下,政府委托高校、研究院、企业等组织兴建了74所国家实验室。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凭借超一流的硬件条件与科研团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科学家。1970年代,人们认为科学进步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作用有限,掀起了质疑国家实验室的浪潮,到1981年国家实验室仅剩下34个。从1982年到1991年,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增加到40个。在持续加强军事科技研究的同时,政府推动国家实验室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卫生健康、生态环境、能源再生的研究中。

——据李阳《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

材料五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过克服科研资金不足的困难,依托高校等科研力量,组建了我过首批国家实验室,取得了一批领先世界水平的成果。1998年以后,国务院提出“培育国际一流实验室”、“实行理事会管理制度”、“吸引、聚集和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等目标,仅在2012年投入16000与亿元,启动筹建了一大批国家试点实验室。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科研基地布局中存在的交叉重复、功能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我过开始对国家实验室进行优化整合,国家实验室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和大型综合型研究基地。

——苏熹《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为主导:中国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历程述略》


主题三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材料六 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奴隶制在世界各地消失了,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工业社会不需要奴隶劳动。工业化还促进了新的社会阶层的形成。工业巨头和企业家简直富可敌国,新阶级的强大实力使军事贵族和其他传统的特权阶层黯然失色。工业生产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些财富中的大部分都流入中产阶级手中,使他们成为工业化的主要受益者。与此同时,在工厂与矿山中辛苦工作的劳工大众形成了新的工人阶级。与早先的工匠相比,这些工人缺少技术,依附于机器,或者做工资很低的重体力劳动。集中于矿山和工业中心的工人阶级在19世纪中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七 20世纪中叶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构成在新技术革命和新的物质生产方式的作用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科技进步需要大量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由于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发展,从事管理工作的国家公职人员人数也是成倍增长。另外,由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展开,原来意义上的小业主、手工业者和小农场主人数不断减少,在日益激烈的残酷竞争中向下流动,加入无产阶级的行列。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广泛兴起。第三产业以社会服务为中心,其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程度远比工业小,劳务的作用相对来说比较大,由此造就了一批第三产业的中产阶级。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八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117


主题四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材料九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随着二战的爆发,世界经济处于一片混乱之中,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偏低,社会危机与社会矛盾尖锐。为尽快走出二战阴影,缓和社会矛盾,复苏经济,社会福利制度开始在一些国家建立。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在福利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各国的阶级矛盾得到缓和,经济逐渐复苏,社会走向稳定。以瑞典、丹麦、挪威、芬兰等国家为代表,建立起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福利国家迅速发展。

——摘编自王晓洁《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与启示》

材料十 关于西方福利国家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 福利国家关于分配的行政管理手段和官僚主义的方法与市场方法相比是较为低劣的;福利国家的干预行为在道德上是令人厌恶的;福利国家否定消费者对福利服务的任何实际选择;尽管把大量的资源用于福利,但是它难以消除贫困,或难以根除不平等的机会。

观点二 证明了资本主义具有改革的能力;使社会没有日益两极分化,实际上是难以置信的多样化的增长;改善了工人阶级的地位;对促进社会进步是相当有效的。

——摘编自杨寄荣、杨王生《西方福利国家理论与实践评析——作为经济运行机制的福利国家》

材料十一   1792年英国妇女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出版了第一本女权主义理论著作《维护妇女权利》。1870年议会通过英国历史上第一部已婚妇女财产法,保证妇女独立经营或工作所获得的经济收入,这是英国妇女通过斗争获得独立财产权的开始。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的投资经营虽然很有限,但不仅发挥了在英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女性在公共领域的影响力。此外,纵观英国女权主义的发展,可以发现它同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保持了密切关系。女权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潘克赫斯特夫人就是社会主义的信奉者之一。英国女权运动一直与工会运动相呼应,在获得妇女选举权之后,又在争取福利立法,同工同酬等方面继续合作。

——吴庆宏《论女权主义在英国的演进》

材料十二 马克思主义认为,家务劳动在氏族公社原属于社会劳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家庭和私有制,家务劳动逐渐脱离社会劳动,变成妇女在家庭内的专门工作。妇女解放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使妇女摆脱繁重的家务劳动,提出消灭私有制和家务劳动社会化。

现代西方女权主义的贡献在于:从思想上冲击了家务劳动纯属私人劳动的旧观念,对妇女的家务劳动给予新评价,肯定家务劳动的价值,提出家务劳动不应该是妇女专门的工作,就为提高主妇在家庭中的地位和男女平分家务劳动提出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此外还提出如女性教育、提高性别觉悟、生育自由、性平等和儿童社会化等理论,这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也大有裨益。

——王智海《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西方女权主义的联系》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西欧国家普遍采用“政府干预经济”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从资本主义发展角度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和影响。结合所学,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
✱能力提升✱
(3)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建设“国家实验室”的不同之处
(4)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工业革命后西方社会阶层发生的变动。
(5)根据材料七、八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影响战后西方社会阶层变动的因素。
(6)根据材料九、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
✱历史纵横✱
(7)根据材料十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妇女运动发展的背景。
(8)根据材料十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西方女权主义对妇女地位认识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评价。
9 . 澳大利亚学者麦考马克在《虚幻的乐园:战后日本综合研究》一书中指出:日本经济增长模式的中心要素之一,是一味追求企业的目标,把扩大市场占有率作为最具有价值的工作,将人的生活极端程式化。这可用于说明(     
A.日本战后经济复苏步伐缓慢的原因B.贫富差距限制日本公平社会的构建
C.日本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D.个人自我价值在日本受到严重抑制
2023-06-0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被赋予前所未有的话语权,人人都可以成为“意见领袖”。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文化审美和价值标准来评判和审视大众文化,这促使各种审美观念等不断向传统文化发起挑战。材料意在说明互联网的发展(     
A.便利了社会思想控制B.激发了人的自主意识
C.拓宽了人际交往空间D.阻碍了传统文化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