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51971年被视为南斯拉夫第二次改革高潮。这个时期改革的重点是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主张取消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特别是取消对投资决策的控制。19677月,联邦议会通过关于外国人对南斯拉夫劳动组织投资法。该法规定,在合资企业中,外资可占49%的股份,必要时还可以提高。外国资方可以将属于自己的80%的利润汇走,余下的20%应投资南斯拉夫企业,外资所得利润的税率为35%。同时规定,外资不能在银行、保险、国内运输、贸易、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和科研部门投资。实际上,从1965年起,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国的资本已进入南斯拉夫的石油、汽车制造、制铝、水泥、木材、电信器材、水力发电、旅馆和旅游等行业。这一阶段的改革充分发挥了市场规律的作用,搞活了经济。但统计数据显示,19651969年,工业年均增长率明显低于19601965年,仅为5.31%。不少盲目投资引起国民经济各部门间比例失调,商品普遍涨价,失业人数增加。

——摘编自马细谱《南斯拉夫兴亡》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利用地理优势迈出了招商引资的步伐,中国香港和国外商人纷纷涌进特区办厂开公司。19801985年,深圳实际利用外资12.8亿元。与此同时,上海市向国务院建议邀请西方企业家到中国访问,商议采用合资的办法,共同经营,共担风险。一位来华参与合资谈判的德国人回忆道:“中国正以十分惊人的速度迈向市场经济,但它不可避免地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同时也缺少相应的法律和行政条件……”1979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企业法》。三年后,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允许外国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国投资被写进宪法,这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是首例。

——摘编自迟铭、季鲁明《简述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引进外资环境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斯拉夫“第二次改革高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和上海采取不同方式引进外资的原因,并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史经验。
2 . 农业政策的调整是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

材料一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在解决战时共产主义的危机时,列宁指出:“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只有经过这种办法才能做到既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又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摘自《青海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材料二   20世纪20—30年代,在苏联……,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牧畜种类数量、农艺措施以及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

——吕奔《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研究》

材料三   1955年他在中央全会的决议中指出“玉米是最高产的作物,应该在我国所有地区广泛推广”,要求到1960年播种面积至少扩大到2800万公顷……1956年农业丰收,这一特殊情况使赫鲁晓夫头脑发热,1957年5月,他未经中央讨论,在列宁格勒一次集会上宣布三四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在肉类、奶类和黄油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的惊人目标。这一目标遭到苏联党内一些人和经济学家的反对,也受到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的嘲笑,他却还是一意孤行。

——摘编自唐士润《评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采取的“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具体办法,简析其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在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方面的措施,分析其对苏联经济发展的影响。
(3)据材料三,归纳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苏俄(联)农业政策调整中得到的启示。
2019-11-18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大事年表

时间历史大事
19世纪上半期欧洲工人运动兴起;空想社会主义试验
1848《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4国际工人协会成立
1871巴黎公社建立
1886芝加哥工人五一大罢工
1903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形成
1917十月革命胜利;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
1919共产国际成立;中国五四运动爆发
1921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成立
1945年前后东欧一系列人民民主政权相继建立
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根据上表,归纳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特点。
(2)选取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个具有重大标志性的历史事件,结合史实阐述其影响。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党的脖子。”

材料二:西方学者把戈尔巴乔夫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纳为三点……其二,他在经济改革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决策失误。其三……根本没有跨越体制转换的门槛。

材料三:2001年俄罗斯科学研究院就“苏联解体主要原因”进行的民意调查表明:有44%的被调查者认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应对苏联解体承担主要责任。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存在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2017-12-0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柏林墙大事记
1948年6月24日:前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为二,使柏林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65千米,通称“柏林墙”。
1989年11月9日下午6时57分: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时起开放边境。聚集在柏林墙附近的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史称“柏林墙倒塌”。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与“柏林墙”建立相关的国际形势。
(2)试归纳“柏林墙倒塌”对欧洲局势产生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鉴于赫鲁晓夫后期忽视农业科学所带来的教训,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就强调农业科学“有特殊的意义”。苏联在1966—1970年用于农业科研的投资为9亿卢布,1971—1975年则为17亿卢布。勃列日涅夫把农业专家看作是农业发展的“可靠支柱”,鼓励专家担任生产领导。全苏联建立了600多个农业科研机构,在特别缺乏农业专业人员的东部和非黑土地区也新建了多所高等农业院校。苏联还抓紧对在职农业干部进行专业轮训工作,每年轮训17万人。20世纪70年代以来,苏联农业发展较快,产业结构也有所优化。

——摘编自陈义初《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农业》

材料二   2001年,中国政府召开“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大会”,颁布《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其中明确了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与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调整农业科技发展与体制改革的方向。为了借鉴与学习世界各国发展农业科技的先进经验,中国发起并主办了首届“国际农业科学技术大会”,继续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使农业生产的科技贡献率跃居世界先进水平。“十五”以前,中国近80%农业科技人员和投入集中在提高农产品数量方面;“十五”期间,中国农业科技已从以提高产量为主,转向以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和基础研究能力为主。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初步优化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与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等。

——摘编自吴忠泽《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科技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勃列日涅夫加强农业科研工作的主要措施及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苏联相比,21世纪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苏农业科技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4-05-0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龙岩非一级达标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鉴于赫鲁晓夫后期忽视农业科学所带来的教训,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就强调农业科学“有特殊的意义”。苏联在1966—1970年用于农业科研的投资为9亿卢布,1971—1975年则为17亿卢布。勃列日涅夫把农业专家看作是农业发展的“可靠支柱”,鼓励专家担任生产领导。全苏联建立了600多个农业科研机构,在特别缺乏农业专业人员的东部和非黑土地区也新建了多所高等农业院校。苏联还抓紧对在职农业干部进行专业轮训工作,每年轮训17万人。20世纪70年代以来,苏联农业发展较快,产业结构也有所优化。

——摘编自陈义初《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农业》

材料二   2001年,中国政府召开“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大会”,颁布《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其中明确了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与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调整农业科技发展与体制改革的方向。为了借鉴与学习世界各国发展农业科技的先进经验,中国发起并主办了首届“国际农业科学技术大会”,继续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使农业生产的科技贡献率跃居世界先进水平。“十五”以前,中国近80%农业科技人员和投入集中在提高农产品数量方面;“十五”期间,中国农业科技已从以提高产量为主,转向以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和基础研究能力为主。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初步优化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与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等。

——摘编自吴忠泽《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科技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勃列日涅夫加强农业科研工作的主要措施及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苏联相比,21世纪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不同之处。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对传统理论和体制发出了严峻挑战,建立起了受国家政权领导但又为国家服务的特殊的“资本主义”,并且为小生产者的存在正名:农业上,每一户的粮食税额取决于它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多打粮就能多得粮食,因此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在这一政策下,农民可以把多余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去出卖,这就打开了市场的大门,为商品的流转、商品经济的恢复和活跃创造了条件。此外,这一政策还改变了内战后期产品的免贵分配,允许商品买卖合并实行按技术高低、贡献大小付酬。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材料二   斯大林往往打着列宁旗号,大量地引证列宁的话,实际上斯大林与列宁的联系是非本质的。斯大林主义是背离列宁的思想的。在军事共产主义结束后,列宁强调把全国视为一个合作社,向社会主义过渡是长期的,并且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过渡形式,而斯大林对苏联体制进行了彻底改革。《消息报》评论员鲍文认为,需要彻底改革的斯大林模式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经济过程中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法,这也对此后的领导人产生影响。

——摘编自陆南泉《对斯大林模式的再思考》

材料三   关于苏联的部分观点

人物观点
美国前总统布什苏联发生的事情(苏联解体)是我们价值观念的道义力量的胜利。
一些西方学者极权主义这一管理体制最终必然走向可悲结局。
吴雄丞戈尔巴乔夫推行了一条“拆除社会主义大厦”的路线。

——摘编自林志彬《苏联剧变原因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斯大林模式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一战中,军人死亡超过1000万,战争耗费近36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战后,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维持战后的世界和平。

——摘编自卢文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的历史影响。
(2)如图是某同学构建的单元知识结构图。请你在C处填写一项符合单元学习的主题,并说明理由。
10 .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各国都在进行不断的改革与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整的政策体系,而是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逐步完善起来的。新经济政策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党内以斯大林等人为代表的一派对新经济政策总体上持否定的态度,把它看成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年年不忘限制以致取消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陆南泉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材料二   南斯拉夫最早进行改革,经过多年实践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提出改革的《行动纲领》,主张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自此以后。

中国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战后,杜鲁门政府提出了“公平施政”的纲领期间最重要的一项立法是1946年通过的“就业法”。这项法令责令联邦政府负责维持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以避免再次出现30年代曾经出现过的那种大规模的失业。19465月,戴高乐临时政府正式颁布大规模实行国有化的法令。煤炭、运输、电力、保险公司和包括法兰西在内的大银行都实行国有化……除了国有化之外,法国按照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某些保障,此项费用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这些法令和措施对于防止最坏形式的贫困和社会动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党内对新经济政策产生分歧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出现过哪些模式?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并指出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重要特征。
(4)纵观不同时期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