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如表为1977—1982年苏联主要进口商品所占比例统计数据(单位:%)。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苏联(     
年份机器设备燃料电力化学制品、肥料、橡胶木材、纸及其制品纺织原料及半成品食品及原料
1977年38.13.64.41.82.620.8
1979年38.03.84.71.51.921.9
1981年30.23.65.21.81.727.7
1982年34.44.64.41.51.623.7
A.国家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B.仍未突破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局面有所改善D.市场化的改革导向已初现端倪
2024-01-3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2 . 1972年,苏联重启西伯利亚地区的贝阿铁路建设项目以开发油田和铜矿资源,在全国征召志愿者(海报如图),并承诺参与铁路修建的志愿者将享有住房和汽车的优先分配权。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苏联重视(     

光荣属于贝阿铁路建设者!
A.优化分配制度改善人民生活B.运用市场规律促进经济发展
C.引进西方技术开发远东地区D.调动社会资源优先发展工业
2023-04-07更新 | 3032次组卷 | 25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第一中学东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60年初,苏联耕地与谷物的播种和收获已实现全面机械化,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上述结果的取得主要因为
A.坚持了斯大林模式B.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C.苏联成为工业强国D.苏共“二十大”召开
4 . 1953年,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五次会议的精神,苏联调整了斯大林在世时制定的第五个五年计划的任务,取消了一些原计划规定的巨大的重工业建设工程,增加了日用品的生产任务。苏联的这次调整
A.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B.有助于工业结构趋向合理
C.以轻工业为工业生产的重心D.会造成苏联经济建设混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先后有多位领导人进行改革,有人评价其中某位领导人“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该领导人是
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D.斯大林
6 .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他将改革的重点放在
A.农业方面B.工业方面C.基础设施建设方面D.投资方面
2020-07-1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相继执政,苏联先后进行了几次改革。这些改革从本质上看都是对
A.生产关系的调整
B.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
C.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
D.斯大林模式的彻底突破
8 . 1955年起,(苏联)政府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1958年6月,政府还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并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采购价格。这些举措
A.恢复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做法
B.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C.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
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2019-05-18更新 | 1777次组卷 | 27卷引用:安徽省涡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
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B.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
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
2019-01-30更新 | 2985次组卷 | 43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育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学前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认为:“东德解体的主要根源在于当其面临19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失调等)时,试图通过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来化解危机,最终却因此而失败造成的。在他看来,东德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条件,国内条件不过是一个影响外部环境的次级因素。”该论点的合理性体现在
A.否定国有化和中央集权体制
B.从经济层面分析政治体制的缺陷
C.强调外部环境对发展模式的决定作用
D.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东德体制的失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