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1969年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开始做出重大调整,主要是从这一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同日本的关系,使美日关系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这反映了
A.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B.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C.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D.国际形势和美日双方力量的变化
2 . 1948年,大量“积极的”美国电影在大选的关键时刻涌入意大利,美国国务院鼓励派拉蒙公司重新发行《妮诺基卡》以在大选中帮助赢得反共选票;相反,华盛顿要求《愤怒的葡萄》暂缓在法国上映,以防止法国共产党利用影片中不利的一面。材料说明美国电影
A.基本主宰战后欧洲电影
B.成为实施冷战的重要武器
C.进军欧洲主要基于政治目的
D.完全沦为政府的宣传工具
2017-03-03更新 | 634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应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苏联解体
2019-06-28更新 | 232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现代双语学校南校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练习)
4 . 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曾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有头脑。”这里的“遗憾”主要是指
A.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B.高度集中体制被打破
C.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D.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
2019-01-30更新 | 860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练:必修一综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经互会同西方二十四国集团的贸易额,1961年为43亿美元,1970年为137亿美元,1975年上升到731亿美元;除贸易外,东西方经济关系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贷款、生产合作、联合企业、技术转让等方面。这说明20世纪70年代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冷战是在合作基础上的对抗
C.区域集团影响世界经济秩序D.世界多极化格局得到强化
6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美国文化以电影、时装、摇滚音乐这类商业形式牢固占领欧洲市场时,许多欧洲人不安地要求:欧洲应当有一个简明有力的自我概念。法国在反对美国文化影响方面特别积极……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欧洲的价值和传统而战……”。欧洲特别是法国对美国文化的反应实质上反映出
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
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世界政治冲突的不断加剧
D.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在激化
2016-11-27更新 | 464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6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某学者认为:“尽管参与者都不想要冷战,但冷战最后还是发生了,这是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都感到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而意识形态又加强了他们的受威胁感。”该学者意在指出
A.美苏之间本质上没有利益冲突B.冷战的爆发是多重因素的作用
C.冷战实际上是主观意志的产物D.决策者认识局限导致美苏冷战
8 . 解读和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在1946年初就写道:“想和俄国人共同统治德国,只能是痴心妄想。同样痴心妄想的,是认为俄国人会和我们一起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礼貌地撤出,然后在这个真空中产生一个健康又和平,稳定又友善的德国出来。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材料二: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不自然的联盟”业已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它的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1)阅读上述引自《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的材料,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的具体影响。根据材料二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主要原因。两国产生如此外交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2)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分别简述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作为历史材料,图一类型的材料与图二在历史研究中有哪些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历程。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默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通制芯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通制政策,苏联将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摘编自《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   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摘编自《冷战风云》

材料三   二战结束.来自美国的新的军事消费,其影响外溢到了欧洲和日本。到20世纪50年代之前,在大炮和黄油需求的推动下,西方的经济已经稳稳当当地走上了一条扩展增长之路.正是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体制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救命稻草.由于苏联控制了相当数量的中欧和东欧国家,法德之间发生争执的传统根源也就消失了;而且由于德国被分裂开来,并受到外族的控制,这也大大便利和鼓励了法德之间的合作。

——摘编自戴维·卡莱欧《欧洲的未来》


(1)材料一作者认为冷战的起源是苏联扩张。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美苏两国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冷战”对欧洲的影响。
10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提出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日本提出要“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这体现出
A.两极格局被美、日、西欧三足鼎立格局取代
B.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出现
C.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并逐步发展
D.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