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默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通制芯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通制政策,苏联将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摘编自《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   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摘编自《冷战风云》

材料三   二战结束.来自美国的新的军事消费,其影响外溢到了欧洲和日本。到20世纪50年代之前,在大炮和黄油需求的推动下,西方的经济已经稳稳当当地走上了一条扩展增长之路.正是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体制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救命稻草.由于苏联控制了相当数量的中欧和东欧国家,法德之间发生争执的传统根源也就消失了;而且由于德国被分裂开来,并受到外族的控制,这也大大便利和鼓励了法德之间的合作。

——摘编自戴维·卡莱欧《欧洲的未来》


(1)材料一作者认为冷战的起源是苏联扩张。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美苏两国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冷战”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石油安全的国际向度深深影响着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和对外政策,甚至国际体系的结构等问题。“石油因素对苏联的经济有非常大的意义”,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与西欧间的石油贸易逐步发展起来。苏联国家石油公司除向欧洲国家施展石油外交,埃及、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也成为苏联石油和石油产品最大的进口国,在苏联看来,苏联有责任帮助这些国家打破束缚,使它们与社会主义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在1976年至1980年间,经互会国家从苏联进口了3亿7800万吨石油、900多亿立方米天然气”。20世纪80年代末,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政策”下,松动了石油外交政策,苏联利用东西方“缓和”的有利时机加强油气外交攻势。

——摘编自于春苓《苏联石油公司与能源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苏联加强石油安全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加强石油安全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美国与民主德国关系的大事年表(部分)。


——摘编自高文知《美国承认民主德国政策的演变》


围绕材料,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予以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07-12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校云东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难民政策的反共色彩日益突出。1948年,美国通过《1948年难民法》,规定美国可以接收苏联兼并的原波罗的海三国及波兰东部地区的居民,并设立了严格的审核条件。其后,美国的《1950年战争难民法修正案》放宽了条件,为德国、意大利、希腊和流落在远东地区的欧洲政治难民提供了迁入美国的机会。到1953年,美国的《1953年难民救济法》进一步放宽了难民接收的条件和范围,法案规定亚洲和欧洲的共产党国家的人,如提出遭到所属国家的政治迫害,即有较大可能成为政治难民。1956年,匈牙利事件之后,美国通过了《1957年难民逃亡法》,接收来自共产党国家与中东地区的难民,大量接收了匈牙利人。古巴革命之后,美国又通过各种方式,挑唆古巴人外逃,至1960年,美国共接收古巴难民80余万人。

——摘编自闫金红《20世纪50年代美国难民政策略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20世纪50年代难民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20世纪50年代难民政策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1951-1960年间,苏联的石油(包括凝析油)产量增加了111亿吨,而美国在同一时期石油增产了8100万吨。”20世纪70年代爆发了两次世界性的石油危机,使东西方世界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苏联抓住历史有利机遇,实施了石油输出战略。西欧1983年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32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3.5%,天然气储量为43.24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5%.东欧经互会成员国保加利亚1955年的石油产量仅为15万吨,1980年的石油产量达到45万吨。苏联对西欧的能源政策主要是与美国角逐欧洲能源市场,利用油气资源离间美欧之间的关系,在西欧推行“能源一体化”以突破美国的经济制裁。而苏联对经互会国家能源外交的宗旨,离不开意识形态方面的意图。冷战时期苏联对欧洲的能源外交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即东西方意识形态博弈的政治色彩,苏联对欧洲的能源外交特点动地证实了这一点。

——摘编自于春苓、杨超《冷战时期苏联对欧洲的能源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苏联对欧洲的能源外交的形成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苏联能源外交的特点,并简析其造成的影响。
6 .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经历了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格局发展、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一而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

——摘编自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整理

材料二 1950年春,让·莫内(“欧洲之父”)提出: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莫内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1951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

——摘编自崔永元《“欧洲之父”的思想及其对亚洲的启示》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


(注:①美、欧、日△是基础;②美、俄、中△是关键;③美、欧、俄△是欧洲一翼;④美、日、中△是亚洲一翼;⑤美国位于正五边形的顶端。)

——摘编自冯特君《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变化的认识。
2020-02-2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西欧与美国结盟,建立了“美主欧从”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冷战结束后,德、法、英三国新生代领导人都较为务实,主张逐步淡化欧美联盟,建立后大西洋主义的平等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正如欧盟外交事务高级代表索拉纳曾强调的,欧美“不再是反对某种东西的伙伴,而是支持某种东西的伙伴”。无论如何,欧盟奉行对外“多边主义”战略表明,欧洲利益高于跨大西洋利益,欧盟不愿像过去那样做美国的小伙伴,而是要奉行独立于美国的对外政策,对美既合作又竞争。

——摘编自申义怀《浅析欧盟对外“多边主义”战略》

材料二 苏联解体之后,形成了美国“一超独大”的局面,世界力量结构显著失衡,短期内不存在根本改变这一状态的可能。作为现存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却悖逆时代潮流行事,竭力扩大北约组织和日美安保条约的作用范围,试图通过强化军事集团和推行积极的对外干预政策等手段,巩固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这不能不使人感到美国正在企图建立自己对世界的单极统治。美国的这种做法将会从反面推动多极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单极化势力与多极化潮流之间的矛盾冲突,构成当今国际形势另一个突出特点。

——摘编自张宏志《剧变后的反思:苏联解体与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国家与美国关系的变化,并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的特征。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此特征所带来的主要影响。

8 . 材料   1950625日朝鲜战争爆发。77日,中央军委开始着手组建东北边防军,抽调国防机动部队共 25. 5万余人,集中到辽宁东部和吉林东南部地区,以保卫东北边防和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反抗侵略。107 日,美军地面部队大举越过三八线向中朝边境进攻,将战火烧到了中国大门口。朝鲜处境危急,中国大陆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朝鲜劳动党中央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请求中国出兵给予援助。毛泽东于1。月2 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4日下午和5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许多人有顾虑,主张不出兵或缓出兵。直到105日下午的会议上,大家才统一了认识,一致作出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历史证明,抗美援朝的出兵决策是正确的。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志愿军将士在朝鲜战场严厉地教训了美国霸权主义,一举将敌人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震惊了全世界。

——摘编自齐德学《“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的出兵决策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中央决策出兵抗美援朝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历史意义。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饱受战争浩劫的西欧满目疮痍,生产凋敝,原料燃料和生活必需品奇缺,严重的经济状况引起了社会动乱,英、法、意等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194765日美国国务卿A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宣称:“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194843日美国总统B签署了国会通过的“援外法案”,法案规定:受援国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商品;必须尽快撒销关税壁垒,允许美国对其内部预算做某种程度的控制:保障美国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利,限制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贸易等。有.16个国家和德国的英法美占领区接受了总额为131.5亿美元的援助。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美国始终把争取欧洲统一作为其欧洲政策的核心,掌管美援分配和使用的经济合作署先后与一系列受援国签订协定,逐步削减了西欧国家之间的关税壁垒,取消了一些贸易限额,并成立了西欧支付同盟,以促进西欧贸易和支付自由化。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材料中A.B两个人分别是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经济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这一经济计划。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罗斯福的东亚观是:战后,日本将沦为战败国,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将是对地区稳定的主要威胁,其他国家或者尚未独立,或者难以发挥中国将起到的稳定作用,中国将成为一个能够在东亚地区发挥稳定作用的国家,并可以平衡战后苏联势力在东亚的扩张,假以时日,东亚地区将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市场,美国需要全面介入东亚地区事务,确保东亚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开放。杜鲁门作为罗斯福的副总统而继任总统,最初其东亚观有着深深的罗斯福烙印。但是随着美苏冷战的爆发,意识形态因素在美国战后的外交政策中异军突起,美国也越来越从共产主义扩张的视角来看待中国革命的胜利。罗斯福通过以中国为中心的力量均势来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政策则日益被边缘化。在抵制苏联势力扩张和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这两大战略目标中,前者开始凸显为主要战略目标,并逐步发展成在东亚地区全面遏制苏联和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摘编自李少丹《二战后美国东亚政策的逻辑与重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的东亚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罗斯福相比,杜鲁门东亚观的变化,并说明其对50年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