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统全球化时代,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规则都是由西方大国主持制定、颁布和实施的,人类文明是由西方主导建构的……但正如全球经验事实所呈现出来的,“西方文明的福祉刚好包藏了它的祸根”。

——摘编自陈曙光《世界大变局与人类文明的重建》

围绕材料中传统全球化时代的“福祉”和“祸根”,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1-30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名校2024届高三12月联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8年戴高乐重返法国政坛之时,开始酝酿对苏缓和的长期规划。此时的苏联,“非斯大林化”的进程方兴未艾,赫鲁晓夫在“和平共处”外交总路线的框架下,积极在西方国家中寻找“特殊”对话者。1958年初,苏共中央委员会通过决议,旨在“削弱法国与北约联系的纽带,加强法国从美国获取更大独立自主权的政治倾向。”苏联表示与戴高乐的“定期接触”可能会促进法苏缓和,钳制法美关系。同时,戴高乐进一步向在巴黎的苏联外交官阐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山”的构想,并多次在公开场合使用该表述。

第二次柏林危机可被视作法苏关系缓和的障碍和契机。1959年至1960年,两国间出现了短暂“缓和”的迹象。然而,19605月,苏、美、英、法四国首脑会议失败,法苏间的“缓和”被苏联证明是一场错觉。苏联意识到,只要美国参与其中,法国就会为了维护其盟友的利益限制自身的判断和行动自由。在随后的联合国大会发言中,苏联强烈谴责了法国殖民主义,因为苏联此前对法国的期待和盘算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回报。

——摘编自宋雪《“缓和”的错觉——再议1958—1960年的法苏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法苏关系出现缓和迹象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法苏关系缓和成为“错觉”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主要贸易战

贸易战

发起国

贸易战形式

发生背景

时间

结果

鸡肉贸易战

欧共体

欧共体对美国进口鸡肉征收高额关税并进行价格控制,美国反制,提高对西欧工农产品的进口关税美国即将步入“大通胀时代”1963-1965双方和解

日美贸易战

美国

美国在纺织、钢铁、彩电、汽车、半导体、电信等行业,对日本发起反倾销调查或作出不利裁决,并通过了301条款、超级301条款,对日本进行制裁和限制美国经济滞胀,日本飞速崛起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多次自愿限制出口、对美国开放市场

面食产品贸易战

美国

美国对欧洲柑橘类产品的准入制度不满,并对面食产品征收关税。为了报复,欧洲对美国的核桃和柠檬征收关税美欧多国经济下行1985-1986双方达成和解,欧洲损失不大

——摘编自赵涛《世界贸易战简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023-05-19更新 | 19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历史书籍,必须坚持史料实证的态度与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但是西欧获得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材料二   在马歇尔主张提供援助后的第二年(1948年)春天,欧洲复兴计划即通常所称的马歇尔计划业已制定。到19511231日这一计划终止时,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这一巨大的投资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得以迅速复原,并使欧洲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但是,从东西方关系这一角度来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然而,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兰人予以拒绝。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材料三   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在4年时间内,美国向西欧国家提供了131.5亿美元的援助,其中80%为赠款。马歇尔计划既帮助欧洲国家恢复了经济,也推动西欧各国走上一体化的道路,加强了西方国家之间的联合。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等

材料四   19484月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


(1)就马歇尔计划的影响来说,四则材料中有些观点可以互相印证,请从材料中举两例,并说明。
(2)上述四则材料中,有些材料的观点互相矛盾。从材料中举两例,并说明矛盾的是哪些材料,矛盾在什么地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认为应如何衡量史料的价值。
2022-05-15更新 | 17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83月,美国政府决定禁止向苏联、东欧各国出口战略物资,拉开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经济遏制战略的帷幕。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1952——1960),美国的经济遏制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19548月,美国政府决定此后“专注于对苏联战争潜力有重大意义的物资和设备,不再要求管制那些次要战略物资”,对中国则“继续维持现行管制水平”。从60年代起,直到冷战时代结束,美国冷战战略的打击的对象逐渐从中国转向苏联,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逐渐从禁运战略物资转向限制高新技术转让。

——摘编自崔丕《美国经济遏制战略与高新技术转让限制》等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经济遏制战略在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调整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经济遏制战略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62月,在美国占领当局的引导下,日本政府颁布了《紧急粮食法案》,规定征收农民的粮食来充公,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该法案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日本政府开始在粮食救济方面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农民除了来年的种子和当年家庭需要之外,其余的粮食要全部上交。从农民手中征收的粮食由国营公司负责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而美国占领当局则监督粮食的分配。当年2月间,从北海道的农民手中征集的粮食达到49093石(1石等于5.12蒲式耳)。19487月,日本又实施了《确保粮食临时措施法》,对农民实行所谓的强制征购政策,对粮食实行低价格统购统销。征收稻米的规模从1947年的67%增加到194890%。在美国人看来,大量稻米的到来减少了城市居民对黑市市场的依赖,减小了日本的通货膨胀压力,进而实现人心稳定和社会安定。强制征粮政策一直持续到1952年,对战后初期满足日本城市居民的粮食需要发挥了巨大作用。

——摘编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的影响。
2022-01-0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卷(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石油安全的国际向度深深影响着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和对外政策,甚至国际体系的结构等问题。“石油因素对苏联的经济有非常大的意义”,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与西欧间的石油贸易逐步发展起来。苏联国家石油公司除向欧洲国家施展石油外交,埃及、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也成为苏联石油和石油产品最大的进口国,在苏联看来,苏联有责任帮助这些国家打破束缚,使它们与社会主义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在1976年至1980年间,经互会国家从苏联进口了3亿7800万吨石油、900多亿立方米天然气”。20世纪80年代末,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政策”下,松动了石油外交政策,苏联利用东西方“缓和”的有利时机加强油气外交攻势。

——摘编自于春苓《苏联石油公司与能源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苏联加强石油安全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加强石油安全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难民政策的反共色彩日益突出。1948年,美国通过《1948年难民法》,规定美国可以接收苏联兼并的原波罗的海三国及波兰东部地区的居民,并设立了严格的审核条件。其后,美国的《1950年战争难民法修正案》放宽了条件,为德国、意大利、希腊和流落在远东地区的欧洲政治难民提供了迁入美国的机会。到1953年,美国的《1953年难民救济法》进一步放宽了难民接收的条件和范围,法案规定亚洲和欧洲的共产党国家的人,如提出遭到所属国家的政治迫害,即有较大可能成为政治难民。1956年,匈牙利事件之后,美国通过了《1957年难民逃亡法》,接收来自共产党国家与中东地区的难民,大量接收了匈牙利人。古巴革命之后,美国又通过各种方式,挑唆古巴人外逃,至1960年,美国共接收古巴难民80余万人。

——摘编自闫金红《20世纪50年代美国难民政策略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20世纪50年代难民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20世纪50年代难民政策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1951-1960年间,苏联的石油(包括凝析油)产量增加了111亿吨,而美国在同一时期石油增产了8100万吨。”20世纪70年代爆发了两次世界性的石油危机,使东西方世界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苏联抓住历史有利机遇,实施了石油输出战略。西欧1983年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32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3.5%,天然气储量为43.24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5%.东欧经互会成员国保加利亚1955年的石油产量仅为15万吨,1980年的石油产量达到45万吨。苏联对西欧的能源政策主要是与美国角逐欧洲能源市场,利用油气资源离间美欧之间的关系,在西欧推行“能源一体化”以突破美国的经济制裁。而苏联对经互会国家能源外交的宗旨,离不开意识形态方面的意图。冷战时期苏联对欧洲的能源外交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即东西方意识形态博弈的政治色彩,苏联对欧洲的能源外交特点动地证实了这一点。

——摘编自于春苓、杨超《冷战时期苏联对欧洲的能源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苏联对欧洲的能源外交的形成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苏联能源外交的特点,并简析其造成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罗斯福的东亚观是:战后,日本将沦为战败国,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将是对地区稳定的主要威胁,其他国家或者尚未独立,或者难以发挥中国将起到的稳定作用,中国将成为一个能够在东亚地区发挥稳定作用的国家,并可以平衡战后苏联势力在东亚的扩张,假以时日,东亚地区将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市场,美国需要全面介入东亚地区事务,确保东亚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开放。杜鲁门作为罗斯福的副总统而继任总统,最初其东亚观有着深深的罗斯福烙印。但是随着美苏冷战的爆发,意识形态因素在美国战后的外交政策中异军突起,美国也越来越从共产主义扩张的视角来看待中国革命的胜利。罗斯福通过以中国为中心的力量均势来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政策则日益被边缘化。在抵制苏联势力扩张和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这两大战略目标中,前者开始凸显为主要战略目标,并逐步发展成在东亚地区全面遏制苏联和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摘编自李少丹《二战后美国东亚政策的逻辑与重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的东亚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罗斯福相比,杜鲁门东亚观的变化,并说明其对50年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