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83月,美国政府决定禁止向苏联、东欧各国出口战略物资,拉开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经济遏制战略的帷幕。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1952——1960),美国的经济遏制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19548月,美国政府决定此后“专注于对苏联战争潜力有重大意义的物资和设备,不再要求管制那些次要战略物资”,对中国则“继续维持现行管制水平”。从60年代起,直到冷战时代结束,美国冷战战略的打击的对象逐渐从中国转向苏联,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逐渐从禁运战略物资转向限制高新技术转让。

——摘编自崔丕《美国经济遏制战略与高新技术转让限制》等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经济遏制战略在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调整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经济遏制战略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62月,在美国占领当局的引导下,日本政府颁布了《紧急粮食法案》,规定征收农民的粮食来充公,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该法案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日本政府开始在粮食救济方面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农民除了来年的种子和当年家庭需要之外,其余的粮食要全部上交。从农民手中征收的粮食由国营公司负责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而美国占领当局则监督粮食的分配。当年2月间,从北海道的农民手中征集的粮食达到49093石(1石等于5.12蒲式耳)。19487月,日本又实施了《确保粮食临时措施法》,对农民实行所谓的强制征购政策,对粮食实行低价格统购统销。征收稻米的规模从1947年的67%增加到194890%。在美国人看来,大量稻米的到来减少了城市居民对黑市市场的依赖,减小了日本的通货膨胀压力,进而实现人心稳定和社会安定。强制征粮政策一直持续到1952年,对战后初期满足日本城市居民的粮食需要发挥了巨大作用。

——摘编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的影响。
2022-01-0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卷(五)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南亚防务问题进入美国决策者的视野。1954年3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在东南亚建立一个地区集团以向共产党国家施压,防止在越(南)法军士气崩溃,并强调这种地区集团的威慑性质以及美国的“大规模报复”思想。日内瓦会议结束后,英国在东南亚条约组织问题上的态度变得积极起来。1954年9月4日,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八个国家在马尼拉召开会议,签署《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成立东南亚条约组织。美国参议院及对外关系委员会以14∶1的表决结果高票通过了条约及其议定书。缔约各方对该组织的成立都表示满意,英国认为该组织可以保卫马来亚和香港,澳大利亚认为美国第一次承担了保卫“一般意义上的东南亚地区”和“一般意义上的西南太平洋地区”的义务。对于巴基斯坦等亚洲成员国来说,虽然在政治方面面临诸多风险,但它们有望因此获得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但该组织在1960-1962年老挝危机中无所作为,以及由此导致的各成员国之间的矛盾,使得该组织从此一蹶不振,直至衰亡。

——摘编自刘雄《老挝危机与东南亚条约组织的衰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南亚条约组织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南亚条约组织成立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饱受战争浩劫的西欧满目疮痍,生产凋敝,原料燃料和生活必需品奇缺,严重的经济状况引起了社会动乱,英、法、意等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194765日美国国务卿A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宣称:“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194843日美国总统B签署了国会通过的“援外法案”,法案规定:受援国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商品;必须尽快撒销关税壁垒,允许美国对其内部预算做某种程度的控制:保障美国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利,限制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贸易等。有.16个国家和德国的英法美占领区接受了总额为131.5亿美元的援助。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美国始终把争取欧洲统一作为其欧洲政策的核心,掌管美援分配和使用的经济合作署先后与一系列受援国签订协定,逐步削减了西欧国家之间的关税壁垒,取消了一些贸易限额,并成立了西欧支付同盟,以促进西欧贸易和支付自由化。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材料中A.B两个人分别是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经济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这一经济计划。
5 . 有人认为冷战是“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欧洲也就和德国一样被冷战一分为二。

一一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冷战使美国在世界政治的多个重大问题领域和多个重要地理区域,形成了显著的美国霸权。同时,美国在战后初期宽待德国和日本,助其复兴,以后又长期在安全、贸易和金融方面予以照顾和特殊优惠,从而有力地帮助了它们成为世界一流经济强国,或者说成为美国比较强劲的经济竞争对手。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后国际“权力关系再调整”的主要原因,并指出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在西方引发的国际危机。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战后美国霸权的建立与影响”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霸权争斗是由于维持一个帝国或霸权地位的包被与占支配地位的国家为执行这一使命所需获得资源之间越来越不平衡引起的从而导致个新的国际体系的建立。新的国际体系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世界秩序。领土的分配、经济关系的形式、显赫的等级制度反映了国际体系内新的权力分配。国际体系中新兴的、占支配地位的国家企图把它们的统治扩展到它们经济、军事和其他能力的限度之外。在某一时期这些国家也会成熟而新的挑战者又将从它们的权力和影响的范围之外出现。然后衰落、不平衡、霸权争夺的过程又将重新开始。

--摘编自姜海鹏《国际政治系统的复杂性问题研究》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结合世界政治史的知识予以评析,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2-16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图片材料,完成问题。
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发展进程

——摘编自杜岗《论中国和平发展中的军事力量需求》
请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图中内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图中一组或多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图中内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看法,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政府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和克制,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军事冲突没有重演。

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面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以及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试图使之适合美国力量的限度和新的国内国际条件。1973年,美国与北越在巴黎签订了协定,越南战争基本结束。

—摘编自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特殊的“信息传递”》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中国在越南战争中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1831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西省沁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