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缅甸自1948年独立以来,共产党的力量对缅甸政权构成极大威胁。为了避免“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发生,美国选择向缅甸提供援助,帮助缅甸政府稳定国内政治形势。东南亚是英国的传统势力范围,英国在美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特殊,所以美国在对缅援助问题上采取与英国协调的政策。受战后新兴民族国家“中立主义”的影响,缅甸的中立主义外交政策限制了美国对缅援助活动的开展。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国内农产品过剩之时,将目光投向了缅甸的传统大米市场,加剧了缅甸经济危机。新中国积极调整外交战略帮助缅甸缓解危机,缅甸也邀请中国参加亚非会议,中缅政治互信的加深和经贸联系的加强,两国之间建立了深厚的“胞波”情谊。缅甸政府总是甚至想扮演中美之间的和事佬,促进中美关系缓和。

——摘编自李雪华《美国对缅援助研究(1950~1968)》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制约美国对缅甸援助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对缅甸的援助。
2024-03-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四)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1948年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内战中状况的恶化,杜鲁门政府也急于想和“国民党这艘沉船拉开距离”,从中国内战脱身。于是,美国政府认为需要重新调整对华政策,以应付新的形势。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震惊了美国朝野,美国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想当然地认为,国内必定有一批“亲共分子”正在“帮助共产主义征服中国”,阴谋出卖国民政府”。在美国社会到处弥漫着反共反民主氛围下,右翼势力的代表约瑟夫·麦卡锡应运而起,肆无忌惮地公开指责美国的对华政策。在他的影响下,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一个从“等待尘埃落定”到采取一条孤立、敌视和遏制新中国的外交路线的转变过程。1950625日,朝鲜战争的爆发,有力地促进了美国行政当局逐渐改变了不用军事手段阻止中共占领台湾的政策倾向。至此,美国又重新开始对国民党政权全面承担义务,用武力支持蒋介石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随着此后中美两国在朝鲜战场上军事对抗的展开,美国对中国的敌视政策逐渐发展为全面的遏制政策。

——摘编自韦长发《麦卡锡主义与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麦卡锡主义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麦卡锡主义产生的影响。
3 . 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在实质性问题上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冷战期间联合国迅速在非东西方两大阵营直接对抗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维和行动。自联合国成立以来,维和行动已经进行了71项,完成57项。这说明,“大国一致”原则的实施(     
A.弥合了东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B.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有效途径
C.明显体现国际事务的大国强权色彩D.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2023-07-2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国际力量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决心以强大的综合国力和不断拓展的联盟体系遏制苏联的实力增长和势力扩张,冷战开启。冷战的持续可以视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相互之间不断强化对彼此的制衡的过程。在冷战的不同时期,美苏各有优势,但总体上美国更占主动,对苏联采取长期遏制攻势。苏联选择坚决抵制、刚性回击的政策。具体内容上,苏联通过主导塑造联盟战略支撑下的周边安全环境,制衡美国地缘围堵;着力推进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制度斗争,防范美国渗透颠覆;全面投入核威慑条件下的军备竞赛,制衡美国战略优势;强势处置两极格局下的危机冲突,反制美国利益扩张。冷战时期苏联对美的战略制衡,是建立在军事实力相当的战略稳定基础之上的,维持了较长时期内“斗而不破”的战略制衡效果,确保冷战而非热战发生。但是,由于苏联战略制衡的目标与自身能力和资源储备长期处于不匹配状态,其战略制衡政策最终失败。

——摘编自韩增林《冷战时期苏联对美国战略制衡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美国采取战略制衡措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战略制衡思想实践的影响。
2023-08-3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八)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自由欧洲电台(美国中央情报局秘密建立的组织)对东欧国家的广播节目摘录。

节目概要
《广播医生》不遗余力的介绍西方国家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药品,不断批评东欧各国医疗保健技术的落后,并反复强调是横跨在东欧和西欧的铁幕阻断了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的交流。
《年轻人派对》播放以摇滚、爵士和流行歌曲为代表的美国音乐文化,而这些都是被莫斯科方面严令禁止的,还举办过听众代表与当红歌星进行现场互动的歌友会,听众主要是青年人。
《贝尔上校》由一位化名“贝尔上校”的军事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西方军事实力的优势以及苏东集团军事实力方面的弱点,听众主要为苏联卫星国内的军事将领以及受过教育的普通民众。
《克里姆林宫为你准备了什么?》通过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做讲座,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苏联试图将东欧各国整合成一个单一的经济共同体,同时展示这一计划如何导致东欧各国最终走向经济崩溃的厄运,主要听众为东欧国家的知识分子。
《硬币的另一面》对东欧国家报刊、电台的新闻报告进行驳斥。

——摘编自胡腾蛟《美国公共外交史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由欧洲电台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由欧洲电台对东欧国家的广播节目的特点。
2024-04-0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表所示是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国签订的部分条约。美国此举旨在(     
时间条约名称
1951年8月《美菲共同防御条约》
1951年9月《美日安全保障条约》
1953年10月《美韩共同防御条约》
A.维护东亚持久和平B.保持亚洲军事均势
C.构建亚洲反共体系D.转移美苏争夺重心
2023-07-2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47年3月18日,国民党《中央日报》发表社论把杜鲁门主义等同于罗斯福支援盟国的租借法案,认为“罗斯福的租借法案,是用以隔离武力侵略的瘟疫,而杜鲁门的租借法案,却是用以隔离政治侵略的瘟疫”。这一观点侧面反映了(     
A.两极格局正式形成B.美国对苏发动冷战
C.美国成为超级大国D.国民政府支持侵略
2023-07-1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58年,美国《共同安全法》删除了《巴特尔法修正案》中的限制规定,美国从此可向印度等与东方阵营有经济联系的中立国家提供援助。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冷战重心的转移B.第三世界的崛起
C.朝鲜战争的失利D.争夺霸权的需要
2023-07-2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印度尼西亚首任总统苏加诺宣称:“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能做很多!我们可以动员所有精神、道德和政治的力量去追求和平……用‘道德暴力’的力量去维护和平!”这一主张旨在(     
A.提升印尼的国际声誉B.规范民众的斗争方式
C.捍卫国家主权的独立D.支持配合不结盟运动
2024-05-2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考模拟卷(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有研究认为,最后导致苏联决定跟世界经济切割的决定性因素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是美苏合作的终点和对抗的起点。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     
A.马歇尔计划实施造成欧洲事实上的分裂
B.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
C.马歇尔计划最能体现美苏意识形态对立
D.促进国际局势稳定的核心因素在于经济
2024-05-2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