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47-1962年是好莱坞电影创作的高潮时期,大量带有浓厚意识形态对抗色彩的电影出现在了银幕上。其中107部电影明确攻击了共产主义和苏联,同时还有几十部关注共产主义威胁的影片。同时期苏联的电影围绕“攻击美国帝国主义、军国主义、揭露社会问题”和“对比苏联的善与美国的恶”进行创作。这表明(     
A.电影竞争决定美苏冷战的胜负B.电影创作充斥强烈的冷战思维
C.电影事业深刻影响冷战的走势D.电影宣传成为冷战的核心手段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912月,艾森豪威尔总统访问印度,表示将加大对印度的经济援助。苏联考虑到印度的地缘政治特征和在不结盟运动中的影响力,也努力向印度示好,在中印冲突上表现出偏向印度的“中立”,提供给印度军事武器及贷款。在印度决定向中国边界大举入侵之前,除了印度本身对边界问题的考虑及国内舆论的压力,美国的援助及苏联的支持也促进了印度做出了这样的决定。19621020日,中国打响了自卫反击战,向世界证明中国领土的不可侵犯及中国解决问题的原则。战争结束后,印度在实际上走向双重结盟,即联美又联苏,共同反华。美苏纷纷力图在南亚获得战略优势,造成了南亚地区长期的紧张局势。中国则迅速发展了同巴基斯坦的关系,巴基斯坦成为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战略伙伴。

——摘编自魏静《中印战争中的苏联因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在中印战争时期偏向印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62年中印战争的影响。
3 . 下表为部分好莱坞电影的内容。据此可知,当时(       
年份电影主要内容
1950《钟声》“以象征美国伟大独立和自由的自由钟为出发点,阐述了苏联侵略的危险”。
1952《雨中曲》展现出一幅美国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的景象。
1957《玻璃丝袜》展现“苏联制度对人性的抑制”,宣扬西方的自由。
A.电影成为冷战的主要阵地B.美国的冷战政策深受电影影响
C.美苏的意识形态冲突激烈D.电影内容与冷战形势息息相关
2022-04-22更新 | 377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下·河南·开学考试

4 . 在1982年波兰实行军管后,美国政府要求国际金融组织严格控制对波兰的贷款,阻挠波兰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迫使苏联为稳定波兰局势买单。同时,美国政府还利用苏东阵营内部的问题,推动“自由化”。美国这些做法(     

A.削弱了东欧国家的发展潜力B.造成苏联失去了对东欧国家的管控
C.说明美苏转变冷战斗争策略D.为欧洲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有利条件
2023-08-12更新 | 200次组卷 | 6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辽宁专用)
5 . 自由欧洲电台一档针对捷克斯洛伐克听众的《广播医生》节目,不遗余力地介绍西方国家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药品。据统计,在1954年9月—1955年8月这段时间里,电台共收到了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93封听众来信,其中有35封是要求获得医疗建议或药品,甚至包括直接从医院发往电台的求助咨询问诊电报,一时之间,自由欧洲电台俨然成了一所专业医疗机构。自由欧洲电台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缓和国际紧张局势B.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C.宣扬西方国家的优越性D.进行“和平演变”
6 . “美国之音”是美国对外宣传的国家机器。20世纪50年代,除了全球英语广播外,“美国之音”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取消对西欧各种语言广播,却不断增加了阿拉伯语、印度语等10几种亚非地区民族语言的广播。导致“美国之音”的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意识形态竞争激烈B.美国与欧洲文化本质相同
C.第三世界登上世界舞台D.西欧国际地位迅速上升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此前由西欧列强所主导的世界格局,美苏“冷战”很快爆发,随之欧洲成为“冷战”的中心区。1947年,美国抛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继而推动成立欧洲经济合作发展组织,这就是大西洋联盟政策实施的一连串标志。至1949年北约组织成立,美国和西欧国家最终建立了大西洋联盟,战后美欧关系的基本框架由此确定。

尽管双方在一些国际问题上出现分歧。但美欧在共同遏制苏联方面仍存在一致的根本利益。进入20世纪60年代,美欧“特殊关系”迎来了第一个转折点。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北约组织应该是一个彼此完全平等的主权独立的国家联盟,而不能是一个含有主从关系的组织。

在改组北约的要求被拒绝后,戴高乐采取了一系列激进措施,包括最终退出了北约的军事一体化机构。法国此举使大西洋联盟陷入了一场严重危机,成为西方阵营分化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   1993年,美国微调了对欧政策,美国表示支持欧洲搞经货联盟,原则上也赞成欧盟发展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显示了对欧洲一体化较为灵活的态度。同时,美国政府主张改造北约,以利于美国继续通过北约控制欧洲。在美国的推动下,北约修改了军事战略,增加了政治职能,还计划进行东扩。为缓解欧盟要求发展自身防务的压力,克林顿政府还提议在北约内建立一支“诸兵种联合特遣部队”,以使西欧联盟的部队能在美军不参加的情况下独立采取行动,执行使命过程中可使用北约的设施。美欧关系出现历史性调整,即从冷战时期依附性质的“特殊关系”向后冷战时代趋向平等的“正常关系”转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怀普《从“特殊关系”走向“正常关系”一战后美欧关系纵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60年代美国与西欧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后冷战时代美欧关系走向“正常关系”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欧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49年,杜鲁门提出,“以我们先进的科学和工业帮助改善那些未发展起来的地区”;1960年,肯尼迪要求西方为东欧准备一套更灵活和更现实的做法;1964年,约翰逊指出,美国在东欧的主要目标,就是鼓励用和平手段来削弱莫斯科的控制。美国的上述计划旨在
A.强化地域统治,争夺中间地带B.对外输出民主,构建单极世界
C.加强经济渗透,实现全球霸权D.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2022-05-01更新 | 348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20世纪50年代后,美苏在欧洲、中东和远东地区的对峙状态促使双方把目光共同投向了非洲这个巨大的博弈场,这使得非洲作为国际政治的重要参与方和国际关系发展的有机变量日益扮演着重要角色。美苏对非洲的争夺(     
A.降低了非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B.深刻影响了国际政治的走向
C.导致非洲成为美苏冷战重心D.旨在获取国际战略的主动权
10 . 1945年德国投降后,丘吉尔说:“德国军事力量的毁灭已经给共产党俄国和西方民主国家的关系带来了一个根本变化,双方已经失去了一个共同的敌人,那个敌人差不多是他们之间的唯一联系。”这说明
A.英苏两国战略重心发生了转移B.冷战造成国际局势紧张
C.英国无意维持与苏联的同盟关系D.战后两大阵营对抗加剧
2021-06-03更新 | 366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