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0年秋,当联合国召开第15届大会时,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印尼总统苏加诺、印度总理尼赫鲁五个主张不结盟政策的国家首脑,联合提出方案,要求美苏两国举行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首脑会议。19612月,铁托访问非洲九国,为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游说。埃及首先响应,并于4月在开罗就召开首脑会议的预备会议达成协议。苏加诺和尼赫鲁先后表示赞成,于是以四国首脑的名义邀请不结盟各国出席开罗预备会议。6月,20个国家参加了预备会议,决定同年9月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预备会议讨论了邀请参加首脑会议国家的范围,制订出参加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五条基本标准

一、与会国必须米取或赞成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和不结盟的独立自主政策;

二、与会国必须一贯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三、与会国不参加大国之间以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

四、与会国缔结两国间的军事同盟或加入地区性防卫条约时,不得按照以大国间对抗为背景的意图签订;

五、与会国不得为大国间的对抗提供军事基地(与会国对大国提供军事基地时,不得以大国间的对抗为背景)。

——据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九卷1959-196980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并分析其影响。
2022-05-14更新 | 212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万隆会议前后,美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宣传报道大都包含以下活动:美国人收养亚洲孤儿、医疗和经济援助亚洲人民、体育交往、援助英语教学、美国与第三世界的政治互动等。美国的做法意在(     
A.转移冷战对抗中心B.促进区域和平与发展
C.巩固其区域影响力D.加强在东南亚的援助
2023-10-19更新 | 16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7月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1
3 . 有学者说:“20世纪50~70年代初﹐朝鲜、印度支那既是两大阵营较量的场所,更是中美对抗的战场。70年代后,苏联与伊拉克、叙利亚等西亚地区国家缔结友好条约,与此同时,美国也加大了对西亚地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干预。”"据此推知,该学者意在强调
A.冷战为各种力量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B.冷战是美苏合作基础上的对抗
C.美苏中关系决定了亚洲冷战热点地区转移
D.冷战使美苏具备共同国家利益
2022-05-24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冲刺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4 . 为了针对当时正在进行核试验的中国和法国,1963年7月25日,苏美英在莫斯科签订《关于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的条约》。该条约旨在
A.扭转美攻苏守的局面B.控制和垄断核武器研发
C.为欧美环境保护立法D.防止法国夺取欧洲霸权
2022-01-17更新 | 202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冷战结束后,在国际体系中美国霸权不断衰退,新兴经济体的陆续崛起,全球治理由霸权时代的垂直结构逐渐趋于扁平,治理模式开始由一元走向多元。这反映了世界(     
A.发展主题的变化B.社会主义的崛起
C.经济格局多极化D.政治新格局形成
6 . 【战争与美国对外政策】

材料一1919年夏天,在美国是否加入国联的问题上,“强硬派”参议员持孤立主义态度,他们反对国联盟约第十条,认为要求所有的会员国在其中一方受到进攻时要采取共同的防御措施将使美国卷入国外的战争。威尔逊拒绝妥协和修改国联盟约第十条。为了向人民表达他的计划的正确性,威尔逊开始在全国作巡回演讲,他说联盟是世界和平的唯一希望,是防止另一场世界大战的唯一办法,人们给予威尔逊热烈的掌声。经过了多轮投票和争论,参议院最终于1920年3月扼杀了国联盟约。拒绝签订国联盟约表明许多美国人拒绝承认整个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及美国在全球地位的改变。

--—摘编自纳什等编著《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等

材料二1947年2月,英国通知美国国务院,英国无力再对希腊和土耳其提供进一步的财政和军事援助,希望美国承担此前主要由英国在东地中海承担的抵抗共产主义的义务。杜鲁门总统呼吁全面抵抗“某种意识形态”,坚称对共产主义实行遏制就是对和平与自由的保护,而和平与自由正是所有美国人所依赖的根本。美国在经济上援助西欧后,英、法还要求美国提供军事援助。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关于建立北大西洋区域组织的决议案,解决美国在和平时期不能与别国缔结军事同盟的问题。经过会谈,1949年4月4日,美、加和西欧共12国外长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规定各缔约国当中的一国或数国遭武装攻击,"则它们之中的每一国均将行使联合国宪章第51条所承认的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外政策变化的影响。
7 . 图中分别为1950年和1970年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比例图。对图中数据解读合理的是(     

A.经济区域集团化成为时代的潮流B.冷战削弱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C.苏联模式长期制约苏联经济发展D.欧洲一体化冲击了世界经济格局
8 . 20世纪50年代,东西柏林的两座动物园之间明争暗斗。大象在动物园的世界里是威望的象征,西柏林动物园园长认为,自己拥有的大象比东边的对手多,就是赢得了一场战役。这说明(       
A.德国分裂变得不可避免B.西德对东德实行遏制政策
C.社会制度决定经营方式D.冷战思维渗透在生活领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处理战败国日本的问题上,美国一开始就有独占的意图,而苏联方面则进行了不少斗争。经过几轮讨价还价,在美国满足苏联占领北方四岛要求的情况下,斯大林最终同意美国占领日本本土。这反映出(     
A.对日本的处理加剧了美苏冷战B.大国利益争夺影响了战后秩序
C.苏联成为对抗美日的主要国家D.日本的侵略得到了应有的制裁
10 . 下表为1945—2020年联合国的发展概况。下表内容可用于佐证(     
阶段时间概况
第一阶段1945年至1990年本应成为战后世界“主角”的联合国,却成为冷战的“配角”,联合国的作用被弱化和边缘化
第二阶段1990年至2010年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数量不断增加。尽管联合国的作用上升,但其权威却不断受到挑战
第三阶段2010年至2020年联合国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同样突出,联合国改革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A.合作共赢成为了时代的潮流B.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
C.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D.第三世界国家的异军突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