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1 . 美苏冷战初期,拉丁美洲不断受到美国的政治与经济渗透,逐渐成为美国的“后院”。20世纪70年代,一些由社会党人执政的拉美国家政府宣布“既不要华盛顿,也不要莫斯科”,而要根据本民族的利益,执行多元外交和不结盟政策。这一变化(       
A.促进了被殖民国家的解放B.冲击了冷战国际关系格局
C.反映出美国追求单极世界D.极大丰富了民众精神世界
2023-08-29更新 | 2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2 . “麦卡锡主义”兴起于1950年至1954年间,参议员麦卡锡在美国大肆反共、排外、极右的行径,它恶意诽谤、肆意迫害疑似共产党和民主进步人士,乃至一切有不同政见的人。由材料可知,麦卡锡主义
A.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B.是冷战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体现
C.因中美关系缓和而破产D.实现了美国构建单级世界的企图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历史上,大国兴衰沉浮,屡见不鲜。探讨大国兴衰的规律和影响大国兴衰的因素,对于我们今天复兴中华民族、实现国家的和平崛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见下表)

因素

解读

国力增长的速度是衡量国势强弱和国际地位高低的标识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的大国的崛起
技术突破和组织形式变革的力度是取得大国优势的要件作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内外政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富于革新和开拓精神,以科技为依据的技术革新
经济实力与军事势力之间是否适度是决定大国兴衰的诱因不顾经济发展水平,透支国力,肆意军事扩张,是导致大国迅速衰落和解体的主要原因
合理改革和体制创新的强度是决定大国兴衰的关键民族国家的建立是国家发展的前提,而民族国家又要为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的要求而进行制度变革和创新
大规模战争的频度是造成大国兴衰转换的直接因素持续的大规模战争尤其是超出国力的战争则往往也导致大国走向衰落
民族文化底蕴与厚度是决定大国兴衰的深层原因一个国家能否崛起,更在于它所具有的综合国力,也就是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薛其林《试论影响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影响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3-07-1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8月,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1953年,苏联拥有了氢弹;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被送入轨道,人类从此进入了利用航天器探索外层空间的新时期。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消息迅速传遍全球,各国为之震惊,世界各大报刊都在显要位置用大字标题报道:《轰动20世纪的新闻》《科技新纪元》《苏联又领先了》等。

——摘编自《百年世博会 影响人类进程的20大发明与创造》

材料二 1957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后,当时担任美国参议员的林登·约翰逊称这是“第二次珍珠港事件”,并有不少学者和政界人士纷纷指责美国学校教育水平落后,指责学校教育是美国整个防御战略中最薄弱的环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国会议员们就提出了近1 500个涉及教育的议案,并至少通过了几十个涉及教育的法令。1958年,美国总统亲自批准颁布了《国防教育法》,把教育改革与加强国家安全联系起来。《国防教育法》共十条52 款,基本上都与国家安全相关。该法第一条第一款详细阐明:“本法的目的是加强国防,鼓励和支持教育计划的扩展与改进,以满足国防的重大需要。”

——摘编自郑宏《美国<国防教育法>的制定及其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重视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研究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颁布《国防教育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有何作用?
2023-03-0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下列两图之间的合理联系是
A.雅尔塔体系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
B.雅尔塔体系的强权政治色彩并最终导致世界冷战格局
C.美、苏、英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进行了成功的合作
D.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实现了世界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
2021-06-2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临淮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20世纪70年代,共有超过24.5万人移民美国等西方国家。1979年8月,由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R.米勒提出的研究新近苏联移民的建议通过了可行性论证,“苏联访谈项目”得以设立。对此合理的认知是
A.美国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吸引苏联移民B.苏联与美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取得硕果
C.冷战背景下美国加强了对苏联的调查研究D.电视传媒促进了国际访谈类节目发展
7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杜鲁门政府制定出了促进欧洲长期稳定的政策方案,遭到了广泛的反对。反对者认为欧洲复兴计划议案不但影响美国经济的发展,而且会激化国际紧张局势。据此可知,美国援助欧洲计划(     
A.推动世界经贸的恢复与发展B.遭到所有利益集团的反对
C.直接导致美苏两极格局形成D.旨在维护美国的核心利益
2023-07-0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75年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他被苏联官方禁止离境领奖)。在颁奖词里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对萨哈罗夫进行了高度评价:“萨哈罗夫绝不妥协,跟滥用权威的、有损人格的各种行为作斗争,并为一个法治政府的理想而奋斗。”材料表明这一时期,诺贝尔和平奖的评选
A.成为西欧摆脱美国影响的舞台B.致力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已经受到意识形态对抗的影响D.意在缓和美苏之间的紧张关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粮食援助最早始于19世纪初,是由美国提供的,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都是国际粮食援助的主要提供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政府对西欧国家的援助,积极扩展其在欧洲的政治影响,并在全球范围内全方位与苏联展开争夺,此外在广大的“中间地带”积极开辟国际市场和投资途径,维护其霸权利益。二战结束后几乎历届美国政府都相信,美国较高的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出口率,可以转变为美国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竞争能力。因此,粮食援助作为一种“武器”,在美国外交中的作用日益显露出来。

——据韩建刚《二战后美国的粮食援助政策浅析》整理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掀起“绿色革命”,这一“革命”使主要农作物的产量潜力显著提升,其中农作物品种改良对于产量增加的贡献率可达50%—60%.这极大地缓解了全世界范围内因人口快速增长而引发的粮食危机。然而,如何养活21世纪中期将近百亿的人口,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如何既要不断地增加农业产量,保障粮食供给,又要减少资源投入和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生产的新“绿色革命”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不容回避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挑战。

——摘编自傅向东《绿色革命-人类的自我拯救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利用“粮食武器”为其战略利益服务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绿色革命”产生的主要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结束后,美国确立了全球的霸主地位,但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经过20多年的分化和改组,国际关系形成了新的战略态势,美国由此面临空前的困境和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统治集团内部从自身的战略与经济利益出发,普遍赞同收缩海外力量,调整外交政策,1969113日,尼克松对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公布美国今后对亚洲政策三原则:

1)美国将恪守条约义务;

2)如果某核大国威胁到美国的某个盟国的自由或威胁到美国认为其生存关系到美国的安全和自由,美国将提供保护;

3)在涉及其他侵略场合,美国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美国不能包办一切,只有在美国的帮助真正起作用,而且被认为符合美国利益时,美国才予以帮助。这就是尼克松主义,它把对美国对亚洲政策调整为全球政策,成为美国此后处理盟友关系及对苏、对华关系的指导方针。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克松主义出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主义的影响。
2021-08-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