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1 . 在1993年正式诞生之后,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不断增强。2012年,欧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欧盟获此大奖,主要是在肯定它
A.不结盟运动发展中的推动作用B.促进欧洲联合过程中的领导作用
C.多极化格局下发挥的协调作用D.两极对峙形势下的战略平衡作用
2021-11-14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二战后在苏联报刊上发表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的人物口衔橄榄枝,并在纸上写下“我为和平而奋斗,裁军”的宣言。该漫画(     
A.说明国际局势走向缓和B.体现出美苏争霸走向白热化
C.表明美元霸权遭受冲击D.讽刺美国和平政策的虚伪性
2023-03-2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名校2023届高三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追求“法国的伟大”是戴高乐当选总统后的执政目标。为改变法国是美国“小伙计”的屈辱地位,1959 年起戴高乐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外交政策,如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积极发展独立的军事防御体系;建立法国独立的核力量,拒绝美国的核保护伞;主张“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力主法德和解,推动建立欧共体。同时,法国以“缓和、谅解与合作”的姿态,发展与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谋求东西方的普遍缓和;并在第三世界推行“积极存在”的政策,以保持和增进法国在第三世界的利益和影响。戴高乐的这些政策,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史中一直延续和发展,对法国、西欧和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提出“法国的伟大”的背景及核心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戴高乐追求“法国的伟大”目标的历史影响。
2023-05-2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1986年10月,里根与戈尔巴乔夫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会晤。这次会晤因为双方尖锐对立,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协议,但1987年两人在华盛顿会晤中签订了数项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条约,都是在雷克雅未克会晤的基础上双方退让的结果。这说明(       
A.美国对苏联做出退让B.区域对抗推动美苏关系缓和
C.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D.美苏在冷战博弈中存在妥协
2023-08-29更新 | 61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战结束后,东欧各国把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转变为人民民主革命,纷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且这些国家在地理上连成了一片,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美国惊呼:欧洲处于苏军接管和共产党造反的边缘,“保卫‘自由世界’免受共产主义影响”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西欧急需恢复经济,马歇尔的“欧洲复兴计划”得到英法等国的积极回应。在两极对抗的漫长岁月中,两大集团重兵相向,壁垒分明,有时短兵相接,危机迭起。

——摘编自曹中原《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特点》

材料二:以1989119日柏林墙的推倒为标志,使持续达40多年的雅尔塔体制宣告崩溃。冷战终于结束,两极格局随之瓦解。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政治格局向多元化发展,最终形成多极格局。但是,这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转换期或过渡期。过渡期的长短,决定于多极化中各极力量消长程度,决定于世界政治舞台上最终形成了新的力量平衡点。美国的实力地位虽会逐渐减弱,但仍能保持相对的强势;欧共体和日本的地位将进一步加强,美、日、欧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中国在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确立后,其政治大国的地位亦随之加强。

——摘编自王曰庠《略论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依据。
2021-07-21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国际格局】

国际格局的演变,与世界大变局密切相关;国际格局发生的重大改变,往往是新的世界大变局到来的前兆或先导。今日世界大变局的形成,不是偶然出现的,是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结果。

17世纪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后,交战国在1648年缔结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先河。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打破了欧洲均势的局面。法国战败后在1814--1815年形成了维也纳体系,这是一个由少数大国决定世界命运的强权政治的体系。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为分赃和维护既得利益而构建的国际体系。二战结.束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它虽然维持了战后基本稳定的世界格局,但却充斥着大国称霸、大国支配小国、强国支配弱国的霸权主义。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冷战”,导致了两极袼局的形成。冷战结束后,美国谋求“单极世界”的目标及全球战略在世界受阻,其霸权地位难以为继,所谓“后冷战时代”悄然而去。与此同时,世界权力始终由少数大国主导、西方国家决定世界命运的国际格局,正为今天走向多极的时代所摒弃,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于沛《国际格局演变中的世界大变局》(载于《光明日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国际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二战后世界国际格局演变的趋势及主要表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西方世界发展的态势,西方学者亨廷顿站在文明观的角度把现代世界划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学者站在天下观的角度也把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文明观的角度天下观的角度
阶段名称简单说明阶段名称简单说明
欧洲阶段持续了数个世纪的西方的发展和扩张民族国家阶段西方的民族国家之间通过竞争而不断发展
美国阶段20世纪美国的崛起和霸权国家联盟阶段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联合起来,以自由、民主为借口,干预、压制和剥削其他发展中国家
欧美阶段在北约安全合作的基础上欧美加强经济和政治的整合共生天下阶段以天下人的福祉为根本取向,消除国家和文明之间的隔阂和差距,确保所有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和平共处

——摘编自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996年)、成伯清《文明与天下:世界秩序的社会学想象》(2022年)

根据材料中一种或两种对现代世界的阶段划分角度提炼观点,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2024-03-26更新 | 8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五) 历史试题
8 . 1955年月17日,美国《纽约时报》介绍了中国艺术代表团在巴黎参加艺术节的情况:“在舞台上出现了来自美国、共产党中国、芬兰、波兰、东德的演员们,他们开怀畅饮,谈笑风生,好像铁幕只是薄纱一般的东西”由此可知
A.中国并未严格执行“一边倒”政策B.冷战并不涉及文化领域
C.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了解D.冷战局势相对缓和
2021-09-03更新 | 161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1958年6月,在欧洲经济共同体与关贸总协定关系的会谈中,美方声称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均担忧欧洲经济共同体贸易政策与关贸总协定制度规则的一致性,从而拒绝欧洲经济共同体加入关贸总协定。欧洲经济共同体则回应称,《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完全符合关贸总协定制度规则。美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为此争论不休。这表明(       
A.区域集团化阻碍了世界经济一体化B.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发生分化
C.西欧国家联合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D.美国与欧共体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2024-04-23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10 . 人类体育运动起源悠久,体育在古今中外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奥林匹克”一词源于希腊的地名“奥林匹亚”。公元前884年,古希腊爆发战争,各地战火连绵。于是,奥林匹亚所在的伊利斯城邦国王联络其他几个城邦的国王,达成了一项定期的奥林匹亚举行运动会的协议,并规定在运动会期间,任何人不得动刀兵,即使正在交战的双方,也得放下武器,准备去奥林匹亚参加运动会。这就是古代奥运会的由来。

材料二20年代中期,在苏维埃政权建立10年后,苏联共有15万名运动员,40年代有500万名,50年代有2300万人参加了体育俱乐部,现在参加的人数已达8000多万。目前从事这项工作的有24所体育学院、师范学院的90个体育系、100多个体校。苏联推行的体育运动项目达75种。学生和劳动人民可以免费到体育场所进行体育锻炼,并可免费使用体育器材,包括马、帆船、摩托、剑和网球。

——朱福源《苏联体育运动简况》(1981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重视体育运动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苏联重视体育运动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