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1952年,美国对菲律宾启动了蔬菜种子项目,次年升级为“民主种子”项目,该项目将募集或低价购买的蔬菜种子在菲律宾农村分发并给予种植指导,同时将西方观念传播给受助的菲律宾民众。美国“民主种子”项目的实施(     
A.反映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对抗的升级
B.旨在促进菲律宾经济发展与观念变革
C.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与解放
D.凸显了对第三世界地区的宣传与争夺
2023-06-10更新 | 6415次组卷 | 37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7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2 . 1951年,美国政府提出:“要使喜马拉雅南麓的国家赞同并效忠于西方的民主制度。这些地方的人远离政治和民主教育,必须要让他们明白我们是关心他们的幸福安宁的。”同年,美国和尼泊尔签订了《技术合作总协定》,并向其提供援助。这主要反映了(     
A.霸权主义阻碍民族自决B.亚洲成为冷战的主阵地
C.冷战思维影响国家政策D.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一个针对拉美地区的“争取进步联盟”计划,其基本内容是由拉美各国执行一个由美国出钱援助的“十年发展计划”,实现三大目标:促进拉美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实现民主政治和满足人民需要。这一计划旨在(       
A.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B.阻止拉美地区民族民主运动
C.助推拉美国家经济增长D.加强美国对拉美地区的控制
4 . 温斯顿·丘吉尔是20世纪国际政治舞台的风云人物,他的外交战略充满着政治智慧。以下是不同时期丘吉尔对苏(俄)政策的言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任职)言论
1918年12月
(陆军大臣兼空军大臣)
“消灭布尔什维克,同德国佬接吻!”
1932年5月
(在野党议员)
“制止侵略的途径只能是联合纳粹德国之外的欧洲国家,尤其要联合法国和苏联。”
1938年9月
(在野党议员)
“如果我们不能建立反侵略的伟大同盟,我们就将陷入致命的危险之中,如果我们拒绝同苏俄的正常合作,那是极端愚蠢的。”
1941年6月
(首相)
“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只要一息尚存,力量还在,就齐心协力打击敌人吧。”
1942年上半年
(首相)
“如果考虑到俄国为消灭希特勒、为我们的共同的事业所做出的一切,我们为俄国所做的事太少。”
1942年10月
(首相)
“我的全部思想主要集中于欧洲这个现代国家和现代文明的发源地。如果俄国的野蛮行径一旦蹂躏了欧洲古老国家的文化和独立,将是非常可怕的灾难。”
1945年2月
(首相)
“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俄罗斯的统治浪潮正在席卷欧洲。为了与俄罗斯尽早摊牌并解决问题,我们现在必须转变我们的立场。”
1949年4月
(退任首相)
“我们未能将布尔什维主义扼杀在萌芽状态中,未能通过一种或另一种手段,将当初已屈服了的俄国引入全面的民主制度之中——这一失败如今成为我们沉重的负担。”

——据徐瑞雪《浅析二战前丘吉尔对苏态度的演变》等整理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丘吉尔的“外交智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美国人自己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之音在苏联拥有3000万名听众,占苏联全国人口的10%以上。1987年12月,里根在美国之音建台纪念时亲自致贺,赞扬它是“巨大的非军事力量,是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黑暗中点火的力量”。这表明美国
A.高举西方民主推行霸权主义B.借助文化软实力施行和平演变
C.通过军备竞争拖垮苏联经济D.运用经济手段诱压社会主义国家
2022-03-12更新 | 27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2届高三3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6 . 20世纪50年代,美国新闻署对外发行影片,讲述黑人体育明星奥尔西·吉布森、拉夫·约翰逊等人的成功。这些电影在颂扬黑人明星的同时,宣称只有民主社会才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人才。美国新闻署此举
A.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B.解决了种族歧视问题
C.缓和了美苏紧张关系D.美化了美国国家形象
2022-01-19更新 | 531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20世纪80年代,西欧多数国家同苏联签订了长期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同苏东国家的贸易额比美国多10倍,同苏联的贸易额占苏联同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总额的82%。该现象(     
A.印证了美国实力衰退的事实B.说明双方停止了意识形态对抗
C.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必然结果D.对国际局势的变化有助推作用
2023-02-10更新 | 20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8 . 1997年,德国《明镜》周刊刊文指出:“由于共产主义终结和本国经济繁荣而地位加强的华盛顿似乎已抛弃了产生于越南战争创伤的自我怀疑心态。他现在是国际政治中的施瓦辛格:武力、横冲直撞。”该评论折射出(     
A.两极格局解体的必然性B.美德关系紧张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着挑战
2023-01-12更新 | 23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伴随着大国之间的博弈,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几番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冷战下的世界



美国1959年在北约成员国土耳其部署的中程导弹射程

苏联1962年在社会主义国家古巴部署的中程导弹射程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使美苏关系面临新的前景,战时社会主义苏联和资本主义美国间的联盟基础发生了严重动摇。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取代了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美国的全球扩张态势和苏联力图巩固与扩大自己的安全带企图,使雅尔塔体系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具有合作与缓和的气氛。

——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19451995)》

材料三   在华约解体的情况下,为了削弱欧盟的影响,将欧洲牢牢拉住,美国不仅没有削弱北约的军事功能,反而加强对北约的领导,并把俄罗斯作为新的潜在对手,竭力推行北约东扩战略。两极格局瓦解后,中东欧地区的矛盾,如国家、民族和宗教之间,给北约东扩提供了时机。对中东欧国家而言,加入北约似乎就是获得了保护伞。北约东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自1999年先后五次东扩,将战线向东推进了1000多公里,直抵俄乌边境。

——摘编自李勇慧《俄乌冲突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等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国际政治格局,并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格局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三,说明美国推行北约东扩战略的目的,并概述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的原因。
10 . 1950年,美国中情局在柏林创立"文化自由大会"。为了这次大会的召开,中情局为各国代表们提供秘密经费,用各种运输方式,甚至动用 C-47军用运输机,运送几百名代表去柏林。大会以"科学与极权主义""艺术、艺术家与自由"等为议题。美国的这一做法表明
A.军备竞赛呈现升级之势B.世界文化自由遭遇挫折
C.冷战已扩展到文化领域D.文化差异导致冷战兴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