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建立自己领导的“世界大家庭”、创建自己主导下的全球秩序,运用战争与和平两种手段推行对外政策,以保证美国及其盟友“在全球范围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尼克松说,“国家参加战争,实现胜利是至关重要的”,“胜利应该界定为使用军事手段去获得具体的政治目标”。对此,美国政要主要有如下观点:一是“冷战促成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引发了朝鲜和越南的热战”等几十起较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但“却没有把超级大国带入相互敌对的战斗”。二是美国必须解决由哪一类国家来支配“世界的命运”问题。因此,美国除了将获取冷战胜利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外,别无他选择。三是冷战是把军事、经济、哲学思想、政治和外交的力量结合起来,其中每一点对这场战争的结局都十分重要,并将支配世界形势。四是美国要区别切身利益、重要利益与边缘利益。

——摘编自李慎明、尹斌《冷战后美国统治集团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主要观点评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施“冷战”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政要对“冷战”的理解。
2024-03-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盟友和竞争对手中寻找或培育新的共同利益、开拓新的合作议程以获得国际合作的领导地位,成为尼克松上台后的重要任务。1969年,尼克松开启了北约“应对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的建立工怍,环境治理项目成为该委员会的核心项目。此外,尼克松将环境议题纳入了对苏的“缓和战略”中。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总统一反80年代美国环境外交的低迷,开启了“美国第二个环境时代”。1993年后,美国积极增加了对外环境援助,并以此显示其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关注,表明其对国际社会的“负责态度”。自1997年起,美国政府在每年的地球日都要发布有关环境外交的报告,对全球环境状况和国际环境政策作出评估,并确定今后的环境外交工作重点。而《京都议定书》没有对发展中国家规定具体的减排要求,美国随即提出了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的看法,认为这种做法会加剧发展中国家在减排问题上的惰性。

——摘编自夏正伟等《克林顿政府的环境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政府实施环境外交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90年代美国环境外交的新发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环境外交战略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隆会议后,中国同非洲各国的关系不断加强。19561964年,中国政府以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方式对非洲提供经济援助,在需要的时候延长还款期限,以尽量减少受援国的负担。19701976年,中国援非金额高达1815亿美元,接受中国经济援助的非洲国家由1966年以前的11个增至1977年的29个,中非贸易总额也从1970年的1.7721亿美元增至1975年的6.7126亿美元。197510月,中国对非洲国家最大的援建项目坦赞铁路(全长1860公里)建成通车。此外,中国向非洲派遣大量的专业教师,到中国留学的非洲学生也越来越多。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等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非洲国家逐步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但英、法等西欧国家仍力图保持其在非洲的影响力。即使他们政治上放弃殖民统治,但仍然以援助、投资及培训干部等方式继续维持他们与非洲国家的关系。西欧国家对非洲的援助在很多时候使非洲国家更加依赖外援,根本做不到授人以渔。19661969年尼日利亚内战期间,法国就曾向要求独立的伊格博共和国提供大量援助,希望借此染指该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

——摘编自吴秉真、高晋元主编《非洲民族独立简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国、西欧国家对非洲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西欧国家对非洲援助的共同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启示。
2024-01-20更新 | 496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4年1月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8年戴高乐重返法国政坛之时,开始酝酿对苏缓和的长期规划。此时的苏联,“非斯大林化”的进程方兴未艾,赫鲁晓夫在“和平共处”外交总路线的框架下,积极在西方国家中寻找“特殊”对话者。1958年初,苏共中央委员会通过决议,旨在“削弱法国与北约联系的纽带,加强法国从美国获取更大独立自主权的政治倾向。”苏联表示与戴高乐的“定期接触”可能会促进法苏缓和,钳制法美关系。同时,戴高乐进一步向在巴黎的苏联外交官阐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山”的构想,并多次在公开场合使用该表述。

第二次柏林危机可被视作法苏关系缓和的障碍和契机。1959年至1960年,两国间出现了短暂“缓和”的迹象。然而,19605月,苏、美、英、法四国首脑会议失败,法苏间的“缓和”被苏联证明是一场错觉。苏联意识到,只要美国参与其中,法国就会为了维护其盟友的利益限制自身的判断和行动自由。在随后的联合国大会发言中,苏联强烈谴责了法国殖民主义,因为苏联此前对法国的期待和盘算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回报。

——摘编自宋雪《“缓和”的错觉——再议1958—1960年的法苏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法苏关系出现缓和迹象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法苏关系缓和成为“错觉”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最终确定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政治条件,并得到美国的认同和支持。而苏联在远东的战略诉求需要征得中国政府的同意。19456月《布尔什维克》杂志发表的一篇评论员文章称:二战后的中国必须有一个“由战时所有民主党派、团体和组织所加强的国家民主阵线;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成为一支强大的、独立的和民主的力量”;在19454-5月间,同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两次谈话中,斯大林均强调蒋介石是“无私的”,是“爱国者”,只是应在政治上对中共让步,以求得军令的统一。斯大林和莫洛托夫还表示,苏联从来没有,今后也不会帮助中共。

材料二   中国内战的全面爆发标志着莫斯科的“联合政府”政策在亚洲的破产。斯大林的本意是支持国民党,利用共产党,通过与国民政府建立起来的正常外交关系,保障苏联在远东的安全和利益。但是,他既不了解也不能控制共产党,更没有想到国共之间水火不容,……

而国民党在东北经济谈判中的强硬态度及其对美国援助的依赖,更加深了斯大林的疑虑,促使后者不得不开始将重心向中国共产党一方倾斜。1946年前后,苏联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中共的有限支援,但为了避免引起舆论谴责,苏联又极力维持与国民政府的正常外交关系。然而,到了1949年初,苏联对华政策发生了根本转变。随着米高扬访华,毛泽东表明了追随苏联的明确立场,斯大林最终决心彻底改变对华政策,并在刘少奇访苏期间表示将全面支持中共建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沈志华《中国内战与苏联对华政策的转轨1945-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前夕,苏联对华政策的主要主张,并简要分析这些主张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5-1949苏联对华政策的演变,并对此予以评价。
2024-02-06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河南省普通高中高三阶段性检测(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62年,中东已分裂为以纳赛尔为首的激进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政权与沙特领导下的保守的君主制国家两大阵营,阿拉伯冷战与美苏冷战相互交织。在1960年到1967年间,埃及与苏联先后达成数笔武器交易。从1964年到1967年间,以色列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共购买大量武器。以色列是中东乃至世界最贫水的国家之一,约旦河供应了以色列约三分之一的水需求,但自1964年以来,阿以双方竞相破坏对方的水利工程和设施,客观上也为六日战争的爆发营造了一种紧张气氛。1967514日,埃及宣布军队处于戒备状态,向西奈派遣军队,要求联合国紧急部队全部撤走,宣布关闭蒂朗海峡,封锁亚喀巴湾。然而,由于此前以色列领导人曾声称,埃及封锁亚喀巴湾将被视为是一种宣战行为,因而纳赛尔的做法显然越过了以色列的“红线”,从而加速了1967年中东战争的爆发。

——摘编自齐淑杰、谢立忱《1967年中东战争爆发原因新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矛盾加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以冲突的影响。
2023-10-24更新 | 10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六市重点高中2023届高三4月全真模拟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7年,苏联《共产党人》杂志第9期上刊发的《关于建立“共同市场”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一文,认为在帝国主义条件下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统一的经济体系,共同市场只是各国垄断集团达成的暂时妥协,它必然会“损害较小国家主权”而导致矛盾激化,最终“土崩瓦解”。另一方面,与斯大林时期一样,赫鲁晓夫等苏联领导人对“联合欧洲”的潜在安全威胁同样担忧,并采取了一些可能的措施予以应对。

——摘编自严双伍《苏联对早期欧洲一体化的反应与影响》

材料二   二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政府把实现欧洲一体化作为其重要战略。在美国人看来,北约是欧洲一体化的最基本部分,即使1960年后,法国曾作为第三种力量挑战美国的欧洲战略,美国因法国问题与欧共体的关系有些紧张,但支持欧洲一体化的政策并没有改变。美国把欧洲一体化作为大西洋一体化战略的一部分,19627月,美国总统肯尼迪说过,我们认为一个强大的、联合的欧洲是我们的朋友和伙伴,而不是竞争者,援助欧洲一体化是我们多年外交政策的基点。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尼克松认为联合的欧洲更有利于美国的全球战略。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总统卡特访问欧共体总部时承诺,要给欧共体无限制的支持。

——摘编自张东升《析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欧盟和欧洲一体化》

材料三   1970628日的《人民日报》在报道法国总统对欧洲政策时,重点强调了“法国决心同西欧共同努力,建立一个独立于美国和苏联的欧洲”。同时还指出英国被接纳为“共同市场”成员国“反映了西欧各国联合起来反对超级大国控制和干涉的趋势正在进一步发展。这是对美帝在西欧摇摇欲坠的霸主地位的又一次沉重打击”。《人民日报》将欧洲共同体视为一个经济政治联合实体,突出强调了西欧联合具有反抗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一面。

——摘编自戴轶尘《论1975年中国和欧共体建交的战略基础及其国际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苏联、美国对早期欧洲一体化的态度。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对早期欧洲一体化的看法。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苏联、美国、中国对早期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和做法。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建立起职业教育体系。1951年6月,日本国会颁布《产业教育振兴法》,涵盖高中职业教育、短期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研究生教育、社会职业教育等方面。职业技术教育在中央由文部省管理,在地方由县教育委员会负责管理。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增加职业教师的数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1978年的《职业训练法》修正案确认企业主为其雇员提供职业训练方面承担主要责任。20世纪80年代,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倡导“国际化、多元化、社会化”,采用师生互访、互派留学生、办学信息交流等多种形式面向国际办学。经过了60余年的发展,日本职业教育适应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对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其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摘编自李文英《“战后”日本职业教育制度的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日本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二战后日本职业教育改革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1024日,法国总理勒内普利文在国民议会发表声明,提出建立欧洲防务共同体的计划,将西德重新武装限制在欧洲共同防务范围之内而不是美英的大西洋框架之内。这样,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防务集团珠联璧合,使美国遏制苏联的战略难以实施,美国对这一计划不满。西德虽持肯定态度,所以“尽管是法国创议的,欧洲防务共同体条约最终仍被法国国民会议击败”。1954年“普利文计划”夭折。

——摘编自朱正梅《论法国“普利文计划”的失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普利文计划”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普利文计划”夭折的原因。
2023-08-3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苏联对日宣战进入中国东北之后,将50余万日本“战俘”以及大量日伪档案带回苏联,在被俘人员中,就有七三一部队的川岛清和柄泽十三夫。在与美国交涉对生物战战犯审判未果的情况下,194912月,苏联在滨海军区特别军事法庭单独审判了生物战战犯川岛清、柄泽十三夫、西俊英、尾上正男等12人,揭示了战时日本准备和实施生物战的动机、过程和结果,判处被告2年、3年、10年、15年到25年有期徒刑不等。审判结束之后,苏联将审判材料以俄、中、德、英、日、韩等多国文字公开出版,涵盖起诉书、被告供词、证人证词、文件证据、公诉人演说词以及军事法庭判决书等内容。195021日,苏联政府照会中国、美国、英国和法国,提出公开审判裕仁天皇,石井四郎等生物战关联者。美国、英国和法国联合抵制了苏联,对此照会未作回应、置之不理。

——摘编自杨彦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围绕日本生物战情报的交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对日本生物战战犯持不同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单独审判日本生物战战犯的意义。
2023-06-2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等2地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末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