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3 道试题
1 . 1989~1990年,英、法、美、苏四大国在不同场合提出了自己对剧变时期的欧洲新秩序的构想。四大国提出各自的设想意在(     

国家

新秩序构想

内涵

美国

大西洋主义

对北约进行改制,赋予其更多政治职能,实现对欧洲事务政治和军事上的双重领导

苏联

泛欧主义

融入欧洲,分享欧洲领导权

法国

欧洲主义

通过发展欧共体削弱北约;摆脱美国的领导并约束德国

英国

多元主义

安全上依赖北约,政治上依赖将美、苏囊括在内的欧安会机制,经济上强化欧共体

A.巩固两极格局B.加强多极化趋势C.共同主宰世界D.争夺欧洲主导权
2 . 读下面地图,对图中内容的影响理解正确的是(     
A.缓和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B.导致了西欧与东欧的完全对立
C.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D.宣传了美苏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2023-07-2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提出“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不要莫斯科,也不要华盛顿来干涉欧洲事务,而是强调要以欧共体为核心推进欧洲一体化,确立西欧是欧洲事务的主。这表明
A.第三世界的崛起B.美苏两极格局瓦解
C.东西方关系出现了缓和D.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4 . 有学者指出,1955年至1975年是美国海外主题展览的黄金时期。美国不仅在积极参加并举办各类国家博览会,而且还在苏联举办官方展览。1959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展览会上布置了大量现代的、自动化的休闲娱乐设备和先进的家用电器。此举旨在(     
A.试图缓和冷战中的对抗B.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
C.将美苏竞争的重点转向日常生活领域D.传播美国富足国家形象宣传资本主义
2023-07-0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后期,军事训练、装备和后勤系统不再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唯一因素。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列宁号召工人阶级,尤其是在德国和其他发达工业国家中的工人阶级,以革命的形式反抗资本主义的压迫。威尔逊呼吁欧洲和世界上的所有民族,以没有领土兼并和赔款的政治自决的方式结束战争。

——摘编自[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简史》

材料二   世界正在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只是宏大叙事与国力兴衰层面上的“东升西”,更是嵌入世界政治、国际经济与全球观念等各个领域而产生的20世纪初甚至是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深刻变化。2022年,墨西哥、阿根廷、秘鲁等国左翼政府执政之后,占拉美地区人口80%以上的国家先后“左转”,均主张与美国保持距离。东盟国家先后成功举办东盟峰会、G20峰会、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区域团结与经济活力不断强化,追求东盟独立自主的中心地位。

——摘编自王文《世界格局新变化与大国博弈新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和威尔逊主张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从世界政治角度说明当今世界格局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中国把握百年变局下的战略主动权提出建议。
2023-07-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最初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是为了赔付战争赔款,通过无偿援助、技术援助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从而实现其经济目的;随后,在70年代,埃博拉等传染病的疯狂肆虐不仅伤害了人类健康和人身安全,更是导致了贫困,特别是在非洲,传染性疾病剥夺了许多人的生命,也导致了大量人口的贫困化。财务省通过经济支持,通过日本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带动了大量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步伐。二战结束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都处于美国的阴影之下。这个时候的日本刚好面临全球卫生问题频繁出现的状况,无论是三大传染病还是埃博拉病毒,都为日本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提供了契机。

材料二   “四省厅制”是日本通过政府参与全球治理的重点方式。根据具体的项目要求会有其他不同的省厅参与进来。虽然外务省在“四省厅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比重,但是由于没有划分明确的职责范围,四者之间缺乏一个控制位置。一个援助项目的实施依旧会根据多个部门进行商议,并经过商议—报内阁—再商议的过程,其依旧是复杂和难以协调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李妲妲《二战后日本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机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在参与全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3年12月,美国总统门罗宣称:“美洲大陆,由于它已获得独立,从此可以保持自由状态,此后不能再被认为是任何欧洲国家用来当做殖民地的地方。”“联盟各国的政治制度同美洲的政治制度是大不相同的。……我们认为任何要把他们的制度扩展到本半球上的任何部分的企图都将危及我们的和平和安全。”“对于现存的任何欧洲国家的殖民地或属地,我们未曾干涉过而且将来也不干涉。”“但是那些已经宣布独立并且维持独立的政府,如果遭到欧洲国家为了压迫它们或以其他任何方式控制它们的命运而进行的干涉,我们只能认为那是对美国不友好的表现。”这一宣言后被称为“门罗主义”。“门罗主义”的产生不是“上帝”赐予的,而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摘编自吴晓春、汪世林《门罗主义——美国拉美政策的基石》

材料二   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了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杜鲁门以惊人的语言,渲染“共产主义威胁”,美国必须依靠其强大的实力,在全球范围内帮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以确保美国的“安全”,实际是保障美国的霸主地位。

——摘编自王芝《略论“杜鲁门主义”在战后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与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门罗主义”的产生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及影响。
2023-07-2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二战后初期,日本对中东事务缺乏关注,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东战争中,更是恪守中立,两不相帮。但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日本大力加强对中东国家的国际援助,发展同中东国家的良好关系。日本的这一转变反映了(     
A.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世界多极化趋势显著加强
C.调整对外政策应对能源危机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9 . 1958年戴高乐在同美国国务卿会谈中提出:“北约计划在法国领土部署的任何核武器必须置于法国的直接责任之下,美国参与控制,这适用于核武器、核弹头等。”由此可知,戴高乐旨在
A.保障欧共体的安全B.打破美国对核技术的垄断
C.巩固同北约的关系D.维护法国的独立自主地位
2021-08-2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56年9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提出美苏之间要进行“大规模人民对人民的交流”,鼓励美国公民越洋过海去社会主义国家访问和交流。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B.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C.加深对苏联的客观认识D.对外渗透文化价值观
2023-07-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