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人们对战争的恐惧还刻骨铭心之时,发动并无取胜把握的热战毕竟不是时机。在争夺东欧不断失败之后,美国统治阶级内部经过一番争执,最终选定了对苏发动“冷战”。美国冷战政策的制定者之一、原驻苏临时代办乔治·凯南曾注解说:“苏联听不进理智的逻辑,但对武力的逻辑却十分敏感,因此,如果对方拥有足够的武力,并清楚地表明它准备使用武力,这就几乎用不着真正动武”在上述思想指导下,美国一方面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另一方面开始稳固西欧。

——摘编自刘笑盈《冷战的兴起与欧洲的重组》

材料二美苏争霸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美攻苏守、70年代苏攻美守、80年代互有攻守而美攻多于守的3个时期。二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双方围绕着原子弹和氢弹展开争夺;1957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竞相研制和发展战略核武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军备竞赛进入了战略防御系统、宇宙空间军事化新时期。美国五角大楼每年近3000亿美元的军事预算中,有三分之二花在国外的防务上。苏联是以经济、军事援助为手段向第三世界渗透扩张的,每插入一国或地区都要耗费一定的代价。巨额军费开支,美国以前还可以通过贸易顺差来弥补,而后期贸易出现巨大逆差,财政赤字高,大国地位下降。

——摘编自司徒文《世界两极格局崩溃缘由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发动冷战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稳固西欧”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美苏争霸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争霸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冷战初期,美国提出一个为重建西欧工业提供基金的方案,以达到既巩固西欧资本主义制度,又遏制苏联的目的。该方案被称为(     
A.新经济政策B.波茨坦公告C.马歇尔计划D.关贸总协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54年,美国国际教育协会成立一项针对驻美外国青年外交官的交流项目,旨在使其有机会参与美国外交圈的生活。1956年,该协会对以往包括青年外交官项目在内的交流项目的目标进行了反思批判,认为教育交流项目应扩展到外交、大众传播、教育及其他影响全球公众舆论的领域及其年轻潜在领袖身上。这反映出(     
A.冷战思维向社会领域渗透B.世界局势逐渐走向缓和
C.知识经济的红利受到重视D.美苏意识形态争夺加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7年3月,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提出,“如果没有美国紧急大量的援助,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崩溃将席卷整个欧洲。除了对世界未来的和平与安全有破坏外,这对我们国内经济也是巨大的打击。”欧洲复兴与美国的经济利益是紧密联系的,美国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必须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帮助欧洲。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吸取了克莱顿备忘录的建议,正式提出马歇尔计划。

——摘编自赵平安、张仲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同美国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摘编自王绳祖、何春超《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为契机,短短10年间为世界格局的演变注入一股突如其来的力量。此次世界格局的转换不像以往那样发生在大规模战争后,新体制的确立缺少硬性的仲裁力量。此外,由于多极化趋势的长期酝酿和发展,当旧格局最终被打破后,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力量和地区性的力量亦趁势峰起,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无论在世界事务层面还是在地区事务层面,各种国际关系都在调整,处于各层次的国家都在审时度势,重新定位。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歇尔计划出台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与美国政治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资本的逐利性以及由此对海外市场、海外资源、海外廉价劳动力的无限渴求,孕育了美国人的冒险精神与对外扩张传统。资本的竞争性,使美国奉社会达尔文主义为圭臬。他们一方面宣传所谓天赋人权,另一方面却把自然界里“大鱼吃小鱼”、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生物链法则搬到人类社会领域,以大欺小、以富压贫、以强凌弱。美国以每年占全世界一半的军费开支,建立了一部超级战争机器和足以毁灭地球几十次的核武库,仍无停步的迹象。像这样一个国家,很难理解中国“国强不霸”的文化传统,很难让他们对别的国家实力增长和自己力量衰退不格外敏感。

——以上材料均摘自彭光谦《新炮舰政策难阻美国衰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推动美国对外扩张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对外扩张的表现。
2022-07-0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60年,法国不顾美国的掣肘,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随后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治主张;四年后,与新中国建交。这最能反映出(     
A.战略调整与价值观的一致性
B.美法两国之间的关系破裂
C.欧洲国家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D.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了分化
2022-07-05更新 | 341次组卷 | 7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模拟考试(五)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百年大变局,是指一个长时期的跨度,发生重要的影响巨大的变化。因此,对于百年大变局,要有历史的眼光,有大视野,有谋略。“大变局”从范畴方面说,可分为全球之变与中国之变;从领域方面说,可分为政治之变、经济之变与社会之变。20世纪是世界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看,大变局都是前所未有的。总的特点是:在世界秩序方面,世界建立了基本的国际关系秩序规则;在经济发展方面,世界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摘编自张蕴岭主编《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20世纪的世界大变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2-05-31更新 | 440次组卷 | 6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一个针对拉美地区的“争取进步联盟”计划,其基本内容是由拉美各国执行一个由美国出钱援助的“十年发展计划”,实现三大目标:促进拉美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实现民主政治和满足人民需要。这一计划旨在(       
A.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B.阻止拉美地区民族民主运动
C.助推拉美国家经济增长D.加强美国对拉美地区的控制
9 . 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它们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逐渐形成两极格局。下列与两极格局相关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杜鲁门主义出台②北约建立③古巴导弹危机爆发④两德统一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济冷战,是指二战后美国及其盟国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进行的经济遏制政策。

1947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决定对苏联集团各国实行贸易管制,1950年西方国家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限制成员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

1948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启动,欧洲各国接受了美国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达131.5亿美元,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援助不发达国家”法案,通过资金技术援助,使这些国家在衣食住等条件方面得到适当改善,以防止共产主义在自由世界扩张。

1979年里根政府对苏联施行经济制裁和禁运,同时鼓励沙特阿拉伯增加石油生产和出口,打压石油价格,削弱苏联赚取外汇的能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危机。

——摘编自左凤荣《苏联与美国的经济冷战及教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释二战后美国“经济冷战”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