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态势是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美苏)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三 :冷战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不要企图将本国的制度强加于人,也不要输出革 命 。应尊重别国人民的选择,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搞任何形 式的扩张主义,任何国家都不应该凭自身的经济军事优势搞霸权主义。

——摘编自白建才《试论冷战的后果与教训》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挑起冷战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 年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注:只答美国方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70年代对两极格局构成挑战的力量中心。(或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冷战带来的深刻教训。
2 . 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2018-11-27更新 | 520次组卷 | 53卷引用:2015届海南文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在解放全人类的阳光大道上,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程。下列关于国际工人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彻底失败
D.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019-04-23更新 | 344次组卷 | 29卷引用:海南省东方市八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当一个崛起国取代守成国时,自然会出现不可避免的混乱。但是,二战后美苏争霸以“冷战”形式避免了军事冲突;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这说明
A.世界各国可以完全避免战争
B.修昔底德陷阱已经丧失作用
C.国际冲突能以和平方式解决
D.经济与科技实力可取代战争
5 . 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的事件是(     )
A.杜鲁门主义出台B.马歇尔计划提出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2020-06-19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观澜湖双优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如图是某高中学生整理的一幅知识结构图,他整理的历史知识主题是
A.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新兴力量的崛起
C.雅尔塔体制的瓦解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7 . 出于不同需要,人们对“冷战”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研究,如何客观、公正地认识“冷战”,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片段一:孰是孰非

时间派别观点
20世纪四五十年化“正统派”“冷战”是美国政府对苏联威胁的一种防御性回应
20世纪60年代“修正派”美国对苏联控制的东欧进行经济渗透,试图迫使苏联接受西方提出的战后解决方案。美国经济和政治的扩张,苏联被迫采取防御措施
20世纪70年代“后修正派”“冷战”是美苏两国利己主义政策和一系列错误与误解的结果

片段二:剑拔弩张

(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的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成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苏联。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片段三:功过是非

材料一: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认为“冷战”是“现代历史上的荒谬插曲”,是“漫长的、代价高昂的、黑暗阴郁的、危险的事件,威胁到地球上所有人的生命”,是“人类最接近于集体自杀的一次经历”。

——白建才《再论“冷战”的后果与影响》

材料二:正是在东西方“冷战”而形成的两极格局之下,世界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它孕育了两极解体的力量,也孕育了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相互宽容的态度,同时,它孕育了一个多极化的发展方向。

——回看“冷战”——徐蓝在凤凰卫视的讲座


(1)片段一中各派别对“冷战”形成原因的观点,你同意哪种?并说明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片段三中丘吉尔的“行动建议”在军事方面的具体措施。有何影响?
(3)片段三中材料一、二对“冷战”影响的评价有何不同?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历史事件?
8 . 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在1983年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其核心内容是以各种手段攻击敌方的外太空的洲际战略导弹和外太空航天器,以防止敌对国家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核打击。据此可知,“星球大战计划”
A.基于美方战略核武器的巨大优势B.设想对敌方进攻进行多层次拦截
C.是理想的攻击性战略核武器计划D.因缺乏科学理论依据而被迫放弃
9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提出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日本提出要“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这体现出
A.两极格局被美、日、西欧三足鼎立格局取代
B.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出现
C.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并逐步发展
D.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2019-01-30更新 | 196次组卷 | 26卷引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