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20世纪50年代初期,日本农业开始复苏。同时,日本利用美国提供的低息贷款从美国大量进口小麦。下表为日本国内大米、小麦收购价及其比价变化(单位:60公斤,日元)。

大米政府购入价(A)

小麦政府购入价(B)

米麦比价(B)/(A)

1948

1458.00

1029.00

70.6

1950

2418.00

1606.00

66.4

1952

3000.00

1930.00

64.3

1954

3704.00

2068.00

55.8

1956

3788.00

2034.00

53.7

对于日本米麦比价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A.粮食短缺导致米、麦价格猛涨B.政府提高粮价促进农业复苏
C.控制小麦价格利于美国小麦倾销D.米麦比价变化受民众需求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该法则认为,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要在转变时期改变和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是极为困难的。相反,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更有可能适应变化,突飞猛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在现代化的理论研究中,国内外学者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便是“后发优势”或“落后得益”。俄国托洛斯基称其为“历史落伍者的特权”,“虽然落后国家被迫跟随着发达国家,但前者并不按照相同的秩序去做事,……容许甚至迫使自己采纳任何地方、任何时期已经完成的发展式样,使发展不必重复发达国家的全部过程,而是以跳跃的方式直接指向最先进的领域。”然而在现实的发展中,并非所有的“后发”国家都能够很好地把握后发优势,顺利地实现跨越发展的,即使有的国家实现了经济跳跃,离社会的全面进步还有相当长距离。

——摘编自程洪《对后发优势理论的反思》


根据材料提供信息,围绕现代化发展中的“领先”与“滞后”的关系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楚,表述完整)
2023-03-24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第七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积极与西欧国家结成大西洋联盟,并表示将为西欧的安全承担主要责任。进入1960年代后,美国却表示不愿为支持西欧联合而继续承担过多的经济和防务义务。美国对欧政策的这一变化(       
A.预示美国经济衰退B.加剧两极对抗格局
C.出于欧洲安全考虑D.源于联盟内部矛盾
4 . 1988年美国《纽约时报》使用"自由世界"一词的次数为71次,1993年该媒体使用"自由世界"一词降为44次,使用“西方”一词从46次增加到144次。同期的《华盛顿邮报》也出现了类似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出
A.欧洲一体化进程深入发展B.互联网发展影响媒体舆论
C.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D.美国政府图谋构建单极世界
2022-03-05更新 | 343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1937年,美国政府宣布,各州要允许工人以纠察线之类的联合方式来争取他们的合法诉求。1948年,联邦政府又要求各州严格控制工人组成的各种纠察线。这一变化说明
A.联邦政府与各州权力制衡B.意识形态影响美国内政
C.联邦政府政策具有随意性D.美国工人运动陷入低谷
2022-03-23更新 | 2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高考预测猜题卷(一)历史试卷(重庆地区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