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8 道试题
1 . 1947年2月,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在国会发表演讲时说:“目前世界上只剩下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而苏联是富于侵略性的一方。美国需要采取措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国家,这也是在保卫美国,保卫自由。”为此,美国采取的政治措施是(   
A.实施马歇尔计划B.组建北约组织
C.推行杜鲁门主义D.推动欧洲联合
2 . 二战结束后,人们还没有来得及从战争的灾难中走出,就被另一种形式的“战争”裹胁了近半个世纪,这留给了人们深刻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后,苏美在处置德国的政策上发生了尖锐分歧。1946年,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发表声明,指出应该使德国变成一个民主与爱好和平的国家;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发表演说,声言现在是德国人拥有自己的政府的时候了。事实上它们只有在自己占领的地区内采取行动的权力。

——摘编自方连庆等《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尽管美国成为冷战的赢家,但很多学者却认为,这个胜利是美国捡来的意外大奖。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难以长期维持,世界的多元化进程将加速前进,美国的霸权注定是短暂的。

——摘自王鼎杰《战略视野下的“美国衰落论”》

材料三 从1945—1985年,全世界共发生了300多起局部冲突和战争。1989年,苏联军费开支为773亿卢布,占国民收入12.1%。里根政府时期,美国平均年度军费达3000多亿美元,占国民收入10%左右。到90年代初,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总产值中的比重由战后初期的60%下降到23%。1981—1985年间,苏联国民总产值年增长率分别为5.1%、3.1%、2.2%、1.8%。双方不信任竟发展到1983年苏联把韩国一架偏离航道的民航客机当作从事间谍活动而击落。许多文艺作品以对方为假想敌,把对方描绘成间谍、特务,杀人犯。

——摘编自白建才《试论冷战的后果与教训》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苏在处置德国的政策上发生尖锐分歧的根本原因及后果,并以史实说明美苏又是如何对待朝鲜问题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意外大奖”的事件名称及“美国的霸权注定是短暂的”主要理由。
(3)据材料三,概括冷战的主要后果,并由此谈谈冷战对世人的启示。
2020-04-2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欧洲一体化进程经历了一定时期的“分”与“合”,最终用合作与安全的理念走出了一条通过国与国之间的联盟而达成共赢的复兴之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使西欧由分走向合
②欧共体的成立加快了西欧经济一体化步伐
③欧盟的成立使欧共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④北约的建立有利于实现欧洲的安全与和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0-04-2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85年,西欧国家制定了一项在尖端科学领域内开展联合研究与开发的计划,希望使欧洲能够掌握所有的高新技术,从而使之“成为进入21世纪的一个洲”。这一计划的实施
A.旨在追赶美国的新经济B.促使第三产业开始兴起
C.消除了华约的军事威胁D.增强了西欧企业竞争力
5 . “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中最能体现上言论的是
A.占领德国B.欧洲复兴计划C.杜鲁门主义D.组建“北约”
2020-04-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50年美国拍摄的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二战后生活。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影片意在
A.赞扬民众建设家园的热情B.反映美苏两极格局对峙
C.唤起民众对战争的反思D.宣传美国的马歇尔计划
7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风云变幻。

(1)左图底部的英文意为“欧洲”,可以判断:画面中间的两个人指的是        国和        国,它们后来走上联合的道路,其最初的表现是1951年成立的。
A.欧洲煤钢共同体B.欧洲经济共同体C.欧洲共同体D.欧洲联盟
(2)左图中,上方的两枚导弹分别喻指                两个国家。
(3)对比左图,右图揭示出:进入21世纪,国际格局呈现出“        ”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请从右图的B、C、D、E和F中任选两个角色,说明其能成为“一极”的理由。
2020-04-1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北区)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新闻评论记录了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变迁。

1860年9月1日,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中写道:“大清国的叛乱……很可能导致鞑靼家族统治历史的终结”;“英国和法国的军舰又在北方的海岸线上虎视眈眈”;“面对国内外敌人的步步紧逼,满清皇室想坐稳江山的希望看来是变得越来越渺茫了”。


(1)结合所学,指出清政府的“国内外敌人”分别引发的历史事件,判断该报道对清政府前途的预测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

1917年11月10日,上海《民国日报》有题为“突如其来之俄国大政变”的新闻。在此标题下有三个小标题:“临时政府已推翻”,“美克齐美党(注:布尔什维克党)占据都城”和“新政府即将提出公正之和议”。


(2)结合所学,写出该新闻所报道的事件,并简述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010年1月20日《共识网》登载了一篇反思历史的文章,其中有一个观点:从1989到1991年,“这三年终结了20世纪”。


(3)结合所学,列举“这三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世界格局的角度,说明“终结了20世纪”的含义。
2020-04-1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北区)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2010年4月,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一行90余人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下列历史事件与波兰直接有关的是
①马歇尔计划  ②东欧剧变    ③北约组织成立     ④华约组织建立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0 . 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他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社会制度的性质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2020-03-19更新 | 142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1年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