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西欧几乎断绝了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贸易往来,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苏联西欧间以石油换技术为主要特点的贸易才迅速发展起来。这引起了美国的恐慌。美国认为,苏联人进行的石油倾销,会使西方国家的国防和工业渐渐依赖苏联石油,这“或许比军事威胁更危险”。1962年初,美国国会提出修正案,对苏联战略物资进行出口管制。其次,美国歪曲《北大西洋公约》中加强集团内部贸易合作的条款,赋予北约以经济冷战职能。1962年11月,北约组织理事会通过秘密决议,正式拉开了北约对苏联进行输油钢管禁运的序幕。禁运实施后,苏联石油产量年增长率从12.8%下降到8.9%,但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等仍继续大量进口苏联石油,且呈连年增长之势。美国企图统一西方贸易管制立场,加强其在东西方贸易管制中领导地位的美梦破灭了。在这种情况下,1966年美国宣布取消禁运。1962年对苏联进行的输油钢管禁运成为北约史上唯一付诸实施的一次禁运。

——据李新华、魏建国《美国与北约对苏联的输油钢管禁运》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约对苏联实行禁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推动的北约禁运无法成功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0年秋,当联合国召开第15届大会时,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印尼总统苏加诺、印度总理尼赫鲁五个主张不结盟政策的国家首脑,联合提出方案,要求美苏两国举行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首脑会议。19612月,铁托访问非洲九国,为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游说。埃及首先响应,并于4月在开罗就召开首脑会议的预备会议达成协议。苏加诺和尼赫鲁先后表示赞成,于是以四国首脑的名义邀请不结盟各国出席开罗预备会议。6月,20个国家参加了预备会议,决定同年9月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预备会议讨论了邀请参加首脑会议国家的范围,制订出参加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五条基本标准

一、与会国必须米取或赞成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和不结盟的独立自主政策;

二、与会国必须一贯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三、与会国不参加大国之间以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

四、与会国缔结两国间的军事同盟或加入地区性防卫条约时,不得按照以大国间对抗为背景的意图签订;

五、与会国不得为大国间的对抗提供军事基地(与会国对大国提供军事基地时,不得以大国间的对抗为背景)。

——据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九卷1959-196980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并分析其影响。
2022-05-14更新 | 208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1948年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内战中状况的恶化,杜鲁门政府也急于想和“国民党这艘沉船拉开距离”,从中国内战脱身。于是,美国政府认为需要重新调整对华政策,以应付新的形势。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震惊了美国朝野,美国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想当然地认为,国内必定有一批“亲共分子”正在“帮助共产主义征服中国”,阴谋出卖国民政府”。在美国社会到处弥漫着反共反民主氛围下,右翼势力的代表约瑟夫·麦卡锡应运而起,肆无忌惮地公开指责美国的对华政策。在他的影响下,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一个从“等待尘埃落定”到采取一条孤立、敌视和遏制新中国的外交路线的转变过程。1950625日,朝鲜战争的爆发,有力地促进了美国行政当局逐渐改变了不用军事手段阻止中共占领台湾的政策倾向。至此,美国又重新开始对国民党政权全面承担义务,用武力支持蒋介石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随着此后中美两国在朝鲜战场上军事对抗的展开,美国对中国的敌视政策逐渐发展为全面的遏制政策。

——摘编自韦长发《麦卡锡主义与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麦卡锡主义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麦卡锡主义产生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最深刻的影响是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彻底打破了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德、意因战败而退出争霸的舞台,英、法虽跻身战胜国之列,但付出了沉重代价,它们不仅没有像在一战中那样掠取到新的殖民地,连原有的殖民统治也岌岌可危。战后不久,冷战把欧洲推到了美苏对峙的前沿阵地,西欧国家凭借单个国家的力量不仅无力与美苏较量,连生存都成问题。西欧需要美国的经济援助,需要联合起来求生存、求发展。因此,经济复兴与联合成为欧洲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需要。

——摘编自姜南《浅析战后欧洲一体化理论》

材料二   从二战结束到1991年冷战结束之前,中国对东南亚的整体认知和外交实践被美苏两大阵营二元化。冷战结束后,中国对东南亚更加自觉的整体认知和外交实践快速兴起。从发展历程看,中国与东南亚的合作大致以东盟为基准,分为三个层次,即东盟、东盟以内和东盟以外。在此过程中,中国与东盟克服了种种地区合作的知行难题,形成知行共同体,在促进双方关系的基础上,优化了以东盟为中心的东南亚地区秩序。中国与东盟合作蕴含了双方进一步升级合作并优化地区秩序的新机遇,实现与东盟合作的升级,共同推进包容性地区秩序的构建。

——摘编自翟崑《克服知行矛盾:中国—东盟合作与地区秩序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欧洲实行联合发展策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欧洲相比,中国一东盟加强合作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3-08-29更新 | 13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五)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国际力量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决心以强大的综合国力和不断拓展的联盟体系遏制苏联的实力增长和势力扩张,冷战开启。冷战的持续可以视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相互之间不断强化对彼此的制衡的过程。在冷战的不同时期,美苏各有优势,但总体上美国更占主动,对苏联采取长期遏制攻势。苏联选择坚决抵制、刚性回击的政策。具体内容上,苏联通过主导塑造联盟战略支撑下的周边安全环境,制衡美国地缘围堵;着力推进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制度斗争,防范美国渗透颠覆;全面投入核威慑条件下的军备竞赛,制衡美国战略优势;强势处置两极格局下的危机冲突,反制美国利益扩张。冷战时期苏联对美的战略制衡,是建立在军事实力相当的战略稳定基础之上的,维持了较长时期内“斗而不破”的战略制衡效果,确保冷战而非热战发生。但是,由于苏联战略制衡的目标与自身能力和资源储备长期处于不匹配状态,其战略制衡政策最终失败。

——摘编自韩增林《冷战时期苏联对美国战略制衡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美国采取战略制衡措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战略制衡思想实践的影响。
2023-08-3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八)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和平运动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就拉开了序幕。军事集团的对峙、核战争的威胁,使人们生活在“恐怖的和平”之中。反战、反核作为世界和平运动的主要诉求,贯穿整个冷战时期。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连续召开了四届世界人民和平大会。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和平运动的先驱者先后在斯德哥尔摩、柏林和维也纳发动了三次保卫世界和平的签名运动,签名人数都超过了5亿人次。之后,世界和平运动几乎从未间断过。由于两大阵营的对峙,和平运动也有东、西之分。西方和平组织视东方和平组织为宣传政府外交政策的工具,东方和平组织对西方和平组织也抱敌视态度。尽管如此,冷战时代的世界和平运动相互联系,出现了多次跨越国界的行动,支持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摘编自沈善荣《论冷战时代世界和平运动的特点》等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变化使和平运动的开展面临着新情况、新困难。尽管争取核裁军仍是和平运动的首要主题,但不少和平组织开始把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环境,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作为和平运动的主要目标。东西方和平运动组织由于不再有根本性的分歧,双方交流、合作不断增强。和平运动的斗争手段也有所调整,除了继续与其他社会运动结合外,更重实效,不再停留在一般性和平示威和抗议活动上,而是通过深入研究,向有关政府和国家社会提出具体建议。多年来,和平运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在推动裁军进程上贡献很大。

——摘编自汪铮《和平运动:历史与现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世界和平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冷战时期相比,冷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使欧洲传统强国如英、法、德、意等国的政治经济地位受到严重削弱,整个欧洲资本势力的衰退已使欧洲面临严峻的挑战。促成美欧战后经济密切合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国扶植西欧抗衡苏联、美国经济发展需要欧洲市场等因素都是当时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在杜鲁门政府“马歇尔计划”实施中,美欧经济合作进入“黄金时代”。“马歇尔计划”为西欧经济恢复提供了所需的资金,使西欧重要工矿企业在短时期内完成了重新装备,并有能力购买足够的工业原料。到1949年,西欧工业产量已达到战前水平,西欧各国相继进入持续增长的繁荣时代。美援使西欧国家经济赖以生存的进出口贸易稳步发展。尤其是西欧各国间的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相互依赖程度不断深入,为建立经济共同体或经济区域联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与西欧经济合作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国与西欧经济合作的结果。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8年以后,尽管德国政府试图缓和与英、俄、法三个协约国的关系,但列强在巴尔干和北非地区的争夺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危机和地区性战争使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日益加深。德国作为同盟国的核心,其一系列不当政策则加剧了这种对立。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通史·第四卷·民族国家时代(1815~1918)》

材料二   以雅尔塔会议及其协定为中心,此前此后的一系列相关会议所达成的所有协定的总和共同构成雅尔塔体制的法律基础。雅尔塔体制第一次将苏联和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从总体来说,正是它,共同制约了美国与苏联在发生争端时的行为方式,即双方不能以战争手段,而要用和平手段、协商谈判来解决处理国际问题。

——摘编自杨和平《雅尔塔体制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德国与“三个协约国”关系恶化的原因及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雅尔塔体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