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其突出的表现是(     
A.民族构成变化B.国家名称变化
C.社会制度变化D.文化观念变化
2024-03-0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这意味着(     
A.美国重视自身的安全B.美国要控制苏联利益
C.美国要维护世界和平D.美国要充当世界霸主
2024-03-0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人类在20世纪为“非理性”付出过沉重的历史代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的纳粹化进程充满了国家及民众层面的非理性因素......在民众层面则是对强人领袖的迷信及抛弃良知的利益诉求。在这两个因素的合力作用下,一个原本政教发展在欧洲遥遥领先的国家最终却策动了战争,点燃了几乎殃及全世界的冲天烈焰。

——摘编自胡德坤、卢晓娜《二战前德国纳粹化的非理性因素分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前德国纳粹化进程中民众层面“非理性”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分析哪些现实因素导致了民众层面的“非理性”?

材料二   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东西方冷战把战时盟国彼此塑造成了非此即彼的安全威胁与敌人,在其背后体现了双方极强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并在塑造过程中注入了一些非理性色彩。德国问题本身也就演变成了握在各自手中用以对付对方的有效工具,围绕着德国问题的斗争也逐步成了东西方冷战的新中心。

——摘编自王帅《论战后德国分裂局面的形成(1941—1949》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德国成为东西方冷战“新中心”的表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你认为该如何构建“理性”的国际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即使在冷战最高潮的年代里,两极格局也未能完全囊括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一些独立的国家没有加入两个竞争的集团。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一类“独立的国家”的是(     
A.民主德国B.印度C.比利时D.波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变化调整的根本出发点。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了改变不利局面决定调整对华关系,由此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两国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下列属于美国调整对华关系的因素是(     
①黑人民权运动的推动②侵越战争的巨大泥潭
③经济“滞胀”的出现④中苏关系正常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04-04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放眼世界的历史进程,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四大文明古国及希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

材料二   1763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非凡顶峰,这一漫长过程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就开始了。现在,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了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现代全球经济治理模式的框架形成,主要是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的利益主导。这一框架历经70多年的发展与演变,由最初的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制度基础,逐渐发展成发达国家主导的超主权经济合作和治理决策机制……这种治理机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一带一路”合作机制通过其开放性、包容性和共赢性的制度选择,成为中国在国际经济格局重塑的趋势下,深度参与并推动全球经济治理转型的必由之路。

——摘自隋广军、查婷俊《全球经济治理转型: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①的名称,并概括世界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要说明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演变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发展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根植于历史,更面向未来”,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冷战为什么会发生?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西方学术界在冷战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正统派”。进入60年代以后,美国卷入越战并触发对外政策危机和国内政治与社会动荡,西方学界发生内在分化,“修正派”挑战“正统派”,将冷战发生的责任归之于美国方面。进入70年代以后,冷战初期的有关档案资料在美国等国开始解密,“后修正派”开始崛起,“后修正派”学者指出美苏两大国都对冷战的发生负有责任。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及一些西欧国家的档案资料进一步开放,同时来自冷战“另一方”的新资料使得西方学者第一次有可能从双边乃至多边视角审视冷战起源,“冷战史新研究”这一学术新潮流逐步涌起。但仍未形成定论。

──摘编自陈兼、余伟民《“冷战史新研究”的源起、学术特征及其批判》等

材料二     201869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召开。习近平指出,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7年来,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构建起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为地区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今天,上海合作组织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摘自《新华网—青岛峰会》


(1)根据材料一,简述西方学术界对冷战起源问题观点的演变历程,并指出哪些因素影响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合作组织的历史进程,并简要分析其在“当代国际关系”外交实践中的创新之处及其这种创新的意义
2022-03-1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援助对象包括苏联和所有东欧国家,苏联最初对马歇尔计划也是感兴趣的。但在随后召开的巴黎外长会议上,英美等国提出要先查明被援助国经济资源等情况,再统一制定援助计划,被苏联抵制。导致苏联抵制这一计划的原因可能是
A.美国对苏联发动了全面冷战B.西欧资本主义因此得到稳定
C.苏联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D.美国将侵蚀苏联的势力范围
2022-03-1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真实意图是
A.主张国际合作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C.与美国、西欧分庭抗礼D.重走军国主义邪路
2022-03-16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