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非殖民化浪潮与冷战对抗交织】

材料一   1948年4月,缅甸外交部通过美国驻缅甸大使赫德尔请求军事援助。赫德尔却回复,缅甸外交部应该“首先向英国军事使团索取这些援助,而不是向美国求援”。1948年9月,缅甸政府又一次正式联络美国驻仰光大使馆,请求美国提供军事及物资援助。但美国仍然说“不”,声称“鉴于美国陆军的沉重负担及之前对其他地区的承诺,我们无法提供所需军事装备”。1948年9月,美国中央情报局评估缅甸政府的状态认为,“几乎可以确信,它将很快就被推翻”,缅甸“持续存在走向最严重后果的可能性”。

—据《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1949)等整理

材料二   在二战后非殖民化浪潮与冷战对抗交织的国际局势下,缅甸(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独立后积极寻求外援,英国对此率先应允,美国则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启动对缅援助计划。英美两国的亚洲政策呈现收缩与进取两种不同趋向,即英国立足于“帝国第一,冷战第二”,而英国则追求“冷战第一,盟友第二”。从1948年到1953年,英国对于美国援助缅甸的动向呈现复杂态度。针对美国援助缅甸的政策与行动,英国既提供了一定的合作与协助,亦在必要时实施了竞争乃至反制措施。

缅甸在英美之间左右逢源,先利用美国对共产主义运动的恐慌心理争取美国援助,再利用英国对美国援助的忌惮心理重获英国援助。同时,殖民主义的深刻伤痛,令缅甸无法信任西方国家,促使缅甸又转而向社会主义阵营寻求援助。

—摘编自姜帆《合作与竞争:冷战初期英国对美国援助缅甸动向的回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1948年到1949年初美国政府拒绝援助缅甸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英国对于美国援助缅甸的态度,并简析其影响。
2023-07-1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石市、鄂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70年,阿连德以其和平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理念当选智利总统,上台后随即实施摆脱外国垄断资本对智利经济控制的政策。1973年,得到美国支持的智利军人皮诺切特发动政变,打死阿连德,建立其个人独裁统治。上述史实可以用来证明拉美(     
A.马克思主义获得了普遍认同B.仍需巩固民族民主革命成果
C.饱受冷战与热战交替的打击D.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趋势
2023-07-0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如表是1961—1971年美国与苏联载人航天大事记。它体现出(        
国家时间活动
苏联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成为第一位进入地球轨道的宇航员
美国1961年5月5日谢泼德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美国人
苏联1963年6月14—19日拜科夫斯基创造了单人飞船飞行5天的纪录
苏联1965年3月18—19日利奥诺夫实现首次舱外活动
美国1965年6月3—7日美国宇航员第一次舱外活动,创造连续飞行4天的纪录
美国1969年7月16—24日第一次载人登月
苏联1971年4月23—25日第一次空间站任务
A.冷战对科技发展的巨大作用B.苏联在空间技术的领先地位
C.美苏间军备竞赛的空前激烈D.发展航天严重拖累美国经济
2023-07-0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英法海底隧道的规划与建设历程:
1802年法国工程师马悌厄曾向拿破仑一世建议修筑一条海底隧道直通英国,但被否决了。
1973年英法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修建海底隧道的条约。
1984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与法国总统密特朗达成隧道修建的基本协议。
1993年海峡隧道完工。两条隧道每年的客运量为4000万人次,货运量1300万吨。
英法海底隧道的修建(       
A.见证了欧洲一体化进程B.为英国加入欧共体奠定物质基础
C.改变了民众的生活观念D.是战后欧洲经济持续繁荣的见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7年,乔治·凯南写道:“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乔治·凯南的看法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观点(     
A.延续了美国孤立主义的外交传统B.导致了美苏战时同盟的破裂
C.标志着美苏阵营冷战局面的形成D.加剧了战后国际局势的紧张
6 . 1948年年初,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在和平时期向全世界开展心理宣传。1953年,美国新闻署成立,署长直接由总统任命,广播台、电视台与美国政府的秘密合作增多,文艺汇演、艺术展览和博览会被赋予更多的政治功能。美国的上述举措(     
A.扩大了政府的行政职能B.抚慰了战争造成的心理创伤
C.推动了冷战局面的发展D.打破了三权分立体系的平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49年成立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集团的形成,标志着战后欧洲在经济上被划成两部分,统一的世界经济被分化成了相互隔绝的两大体系。这说明当时(     
A.新中国成立影响世界经济格局B.冷战阻碍了世界商业贸易发展
C.社会主义构建起平等经济关系D.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遭到破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20世纪50年代,欧洲最著名、讨论最广泛的书籍是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在1948年完成的《一九八四》。该作品刻画了一个令人窒息的恐怖世界,在假想的未来社会中,独裁者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人性被强权彻底扼杀,自由被剥夺,思想被钳制,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它较为典型地反映了冷战背景下欧洲人的(     
A.孤立无助心态B.反战情绪C.悲观主义情绪D.反苏倾向
2023-05-28更新 | 30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一)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22-1823年,欧洲“神圣同盟”企图干涉拉丁美洲革命。1823年12月,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国情咨文,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业已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让我们坐视欧洲列强对它们(美洲地区)进行任何方式的干涉而不加过问是不可能的”。同时指出美国对欧洲的政策是“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不对任何国家所加于我的损害妥协”。这就是著名的“门罗宣言”。

——摘编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等

材料二1969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谈及美国对亚洲“友邦”的政策时说:“在国内安全问题上,在军事防务问题上,除非受到一个大国的带有核武器的威胁以外,美国将鼓励并有权期望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处理。”这被称为“尼克松主义”。1970年2月,尼克松进一步指出:“美国仍将参与盟国与友邦的防卫和发展。但是美国不能也不会为世界上所有自由国家设想和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策、承担全部防务责任。”为此他提出将“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作为新的“和平战略”的三大支柱。1971年7月,尼克松在讲话中认为世界存在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美国不再处干完全占支配的地位,必须对外交政策作出调整。这些都扩充了“尼克松主义”的内涵。

——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门罗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尼克松主义反映出的美国对外战略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门罗宣言和尼克松主义的实质。
2023-05-07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在1917到1920年,西方派遣成千上万的军队涌入俄国;在30年代,西方拒绝与苏联合作;1938年,西方试图把希特勒的祸水引向斯大林;西方多次在第二战场问题上食言;1945年,西方还试图进入那些斯大林认为对苏联安全至关重要的地区。这可以用来说明(     
A.苏联与西方关系破裂具有必然性B.绥靖政策对苏联伤害非常巨大
C.西方对苏联一直采取对抗的政策D.苏联反法西斯作战是正义之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