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隆会议后,中国同非洲各国的关系不断加强。19561964年,中国政府以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方式对非洲提供经济援助,在需要的时候延长还款期限,以尽量减少受援国的负担。19701976年,中国援非金额高达1815亿美元,接受中国经济援助的非洲国家由1966年以前的11个增至1977年的29个,中非贸易总额也从1970年的1.7721亿美元增至1975年的6.7126亿美元。197510月,中国对非洲国家最大的援建项目坦赞铁路(全长1860公里)建成通车。此外,中国向非洲派遣大量的专业教师,到中国留学的非洲学生也越来越多。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等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非洲国家逐步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但英、法等西欧国家仍力图保持其在非洲的影响力。即使他们政治上放弃殖民统治,但仍然以援助、投资及培训干部等方式继续维持他们与非洲国家的关系。西欧国家对非洲的援助在很多时候使非洲国家更加依赖外援,根本做不到授人以渔。19661969年尼日利亚内战期间,法国就曾向要求独立的伊格博共和国提供大量援助,希望借此染指该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

——摘编自吴秉真、高晋元主编《非洲民族独立简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国、西欧国家对非洲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西欧国家对非洲援助的共同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启示。
2024-01-20更新 | 506次组卷 | 12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尼古拉街区位于柏林城中心的施普雷河北岸,是柏林历史最悠久的街区之一。二战中该街区遭到轰炸,除个别历史建筑外,其他建筑悉数化为废墟。

1970年代,东德当局对尼古拉街区的历史建筑进行“保存和重建”。最终,该街区被设计成为一个步行休闲区,以现代风格和手段表达传统德国旧城的风貌,使这一在战争中变成废墟的街区在柏林市民及游客心目中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成为德国众多战后重建方案中的一朵奇葩。

——丘博文张慧《拆除还是改造?欧洲历史城区保护的启示》

材料二   晚清时期,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逐渐成为北方开放的前沿和洋务运动的基地,由此造就了“中西合璧”的独特城市风貌。《辛丑条约》签订后,海河两岸共开辟了八国租界,各租界当局竞相大肆建设具有本国风格的建筑。此外,清廷的皇亲国戚、遗老遗少,北洋政府时期的总统、总长、督军,还有一些巨商富贾、名流红角,他们都把天津视为建立“小公馆”和别墅的理想地点。天津成为“世界建筑博物馆”。

2002年,天津对意大利风情街启动保护性开发,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街区内历史建筑全面整修。同时,发挥这一历史文化街区的社会价值和经济功能,将其作为城市风情旅游的重点项目精心规划;2005年,天津颁布了《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2013年起,将五大道等6个历史风貌建筑较为集中、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的区域确认为首批风貌建筑保护区。

——刘茜陈建强《天津:唤醒历史文化街区的生命活力》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列举柏林尼古拉街区所见证的历史,概括该街区重建的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说明天津成为“世界建筑博物馆”的历史原因,归纳天津街区改造的特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戴高乐:“我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无奈的痛苦,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要在那些地方移交我们的权力,卷起我们旗帆,合上这部伟大的历史,是一种多么痛苦的精神上的考验。”伊梅斯(英国最后一位印度殖民地总督的助手):“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以外,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

——据戴高乐《希望回忆录》、【英】帕姆·杜德《英国和英帝国危机》等

材料二   表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冷战史”内容比较

教材中国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美国麦格劳—希尔版本《世界历史》
子目与知识点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两极格局瓦解超级大国的对抗冷战的对峙压力下的苏联戈尔巴乔夫和改革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华约北约、德国分裂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东欧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欧共体成立与发展、日本经济“起飞”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军备竞赛、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越南和多米诺理论冷战强化冷战终结

材料三   1915年,詹姆斯·费尔格里夫的《地理与世界霸权》出版,他在图9所示的世界地图中指出,欧亚大陆的中部和北部是“心脏地带”,“海上强国”指的是英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日本等;“破碎地带”指的是在“心脏地带”和海上强国间的小国或古老文明的残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戴高乐和伊梅斯所做出的决定的共同之处,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本教材冷战史内容中“亚非拉国家”呈现的不同之处,并简要说明其不同意图。
(3)21世纪初期,有中国学者根据当今世界的实际情况,对材料三中地图内容进行了修改。指出该学者可能会怎样修改,并说明理由。(指出一处修改即可)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法国作为创始国加入北约,但是北约都是英、美来做决策,法国在北约很多提议都被拒绝。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不仅是军事失利,更是心理重创。戴高乐评判政策大体是以是否有助于恢复法国尊严作为依据,他认为法国在历史上是辉煌的,如今也不能被其他国家所左右。1960年,法国原子弹试爆成功,试爆后法国拒绝加入北约防空一体化。1966年,戴高乐正式宣布,法国将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并要求所有北约基地撤离法国。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北约成员越来越多。这时候法国重归北约利大于弊,而且法国核大国的地位明显提升。2009年,法国正式重返北约。

——《20世纪的欧洲》等

材料二       196310月,戴高乐总统授权前总理富尔携带他的一封亲笔信前来中国。富尔说,如果中国愿意同法国谈判建交,法国将不管别的国家的意见,独立自主地作出决定。周总理强调了中法之间的共同点,认为两国建交的时机已经成熟。1964年,法国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对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是又一次沉重的打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网资料《中法建交》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退出以及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两国在外交上的共同点以及建交的意义。
2023-05-14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工业化之初,特别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斯大林巧妙、及时地抓住了资本主义严重经济危机的大好时机,利用西方资本家迫切需要向国外输出商品、寻求销售市场的要求,大量引进外国技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机器设备购买者。

——摘编自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材料二   ……二战后的紧迫形势正在削弱温和派政治人物的力量,除了西方盟国,这些政治人物得不到什么支持,政府内外都受共产党人打压,共产党在任何地方都比战前任何时候强大得多,有时甚至成为国内最大的政党和选举力量。……1946年农业欠收,19461947年接着出现严冬,这些情况使欧洲政治人物和美国总统的智囊团感到不安。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1)依据材料一,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苏联30年代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30年代工业化的成果。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政治人物和美国总统的智囊团感到不安”的原因,并说明美国在1947年是如何应对“不安”的?
2021-05-08更新 | 31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