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百年”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大体上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格局维持至今已经走过了100余年。百余年来,在西方国家主导下,世界先后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而后又历经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形成了美国一超独霸与世界走向多极化趋势并存的格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是国际行为体力量的对比变化,导致百余年间相对稳定的以西方国家为核心的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面临挑战。

——摘编自李鹏、李帆《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表现、困境与根源》

结合所学知识,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8-06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的印记:一首民谣歌曲《答案在风中飘扬》是美国著名摇滚、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于1962年创作的一首民谣歌曲,这首歌在六、七十年代被人们广为传唱,成为一代人心中的"圣歌"。鲍勃·迪伦也因此歌获得了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以下是这首歌的歌词节选

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大海,才能在沙丘安眠/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才能被永远禁止……一座山要伫立多少年/才能被冲刷入海/一些人要经历多少奴役/才能迎来自由……一个人要有多少耳朵/才能听见身后人的哭泣/要牺牲多少条生命/才能知近太多的人已经死去/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风中飘扬。


结合所学知识,以“《答案在风中飘扬》”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8-0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历史上,大国兴衰沉浮,屡见不鲜。探讨大国兴衰的规律和影响大国兴衰的因素,对于我们今天复兴中华民族、实现国家的和平崛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见下表)

因素

解读

国力增长的速度是衡量国势强弱和国际地位高低的标识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的大国的崛起
技术突破和组织形式变革的力度是取得大国优势的要件作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内外政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富于革新和开拓精神,以科技为依据的技术革新
经济实力与军事势力之间是否适度是决定大国兴衰的诱因不顾经济发展水平,透支国力,肆意军事扩张,是导致大国迅速衰落和解体的主要原因
合理改革和体制创新的强度是决定大国兴衰的关键民族国家的建立是国家发展的前提,而民族国家又要为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的要求而进行制度变革和创新
大规模战争的频度是造成大国兴衰转换的直接因素持续的大规模战争尤其是超出国力的战争则往往也导致大国走向衰落
民族文化底蕴与厚度是决定大国兴衰的深层原因一个国家能否崛起,更在于它所具有的综合国力,也就是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薛其林《试论影响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影响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3-07-1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初,对农业体制改革进行了“修补”,但整个农业体制并无大改。在整个国家都处于一种改革走向停滞的状况下,加上集体农庄对农民的保护,苏联农民已然习惯依附于集体农庄制度,对改革亦不感兴趣。同时期的中国,由于“文革”造成的严重后果,不仅让中国领导人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也让中国农民自发地成为改革的推动者,·······中国农业体制的变化打破了以往集体统一经营的方式,以此为起点,逐渐走上了一条成功的渐进改革之路。

——摘编自赵健《20世纪70-80年代中苏农业体制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苏20世纪70-80年代农业改革的差异,并谈谈中苏农业改革对当今中国改革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时间

中国

外国

公元前6世纪

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

公元前4世纪晚期

亚历山大帝国建立

公元前221

秦朝建立

公元前1世纪末

罗马帝国建立

8世纪中期

阿拉伯帝国建立

1640年、1689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通过《权利法案》

1787

美国制定宪法

18611865

美国内战

1933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推行新政

197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9

苏联入侵阿富汗

1991

苏联解体

根据以上表格,从中任选部分或全部的内容,确定一个主题进行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有史实依据,结论合理。
2023-07-0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中后期美俄(苏)关系大事记

1941年     6月德国进攻苏联;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2年     美苏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5年     美苏参加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规划战后国际秩序。

1947年     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提出马歇尔计划,次年实施。

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并于1949成立经互会。

1949年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成立。

1955年     以苏联为首“华约”成立。

1962年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并解决。

1979年     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实施“战略防御计划”。

1987年     美苏签署《关于削减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次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从材料中提取两个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根据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睿智的年月,那是蒙昧的年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时期,那是疑虑重重的时期;那是阳光普照的季节,那是黑暗笼罩的季节;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那是让人绝望的冬天;我们面前无所不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大家都在直升天堂,我们大家都在直下地狱……

——摘编自【英】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


以上材料选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名作《双城记》,作者以辩证法视角概括了一个矛盾交织的时代。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选取某一时空范围,仿照材料视角拟定一个标题,予以论述。(标题示例:盛世与危机——3世纪的罗马。要求:标题包括选取时空的基本信息,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8 . 尼克松访华的报道

1972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下表列举的是当时部分媒体的报道

序号

内容

《日本经济新闻》在文章中指出:“尼克松总统和毛主席笑容可掬握手的一帧照片无疑是像雷电一样打在苏联首脑的心坎上。”

日本《读卖新闻》发文指出:“自新中国诞生以来,中国已经具有作为拥有核战力的大国的发言权……陷入越南战争泥潭的美国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 事上从亚洲退却。”

意大利《天使报》指出:“(尼克松访华)是因为对美国威胁最大的敌人仍然是苏联这个大国。”

《纽约时报》的评论指出:“这一史无前例的事件既证明了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也证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世界最强大国家之一的新地位。”

采用“从尼克松访华的新闻报道看 XXXX”的格式,从上述新闻报道中选定一个视角,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该视角进行解读。

2023-01-12更新 | 216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的权力:支配和衰落

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的力量呈现出两幅画面。第一幅是西方处于压倒一切的、成功的、几乎是完全的支配地位……正如一位作者所概括的,西方:

●拥有和操纵着国际金融系统

●控制着所有的硬通货

●提供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制成品

●主宰着国际资本市场

●对许多社会发挥着相当大的道义领导作用

●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干预

●进行着最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

关于西方的第二幅图画却与这第一幅画面大不相同。那是一个衰落的文明,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力量正在下降。西方在冷战中获胜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衰竭。

这两幅关于西方世界地位的相反画面,究竟哪一幅描绘了现实?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关于二战后西方发展态势的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亦可提出自己的观点)
10 . 【图说历史】     

漫画不是客观实物的“写真”,它使用夸张、比喻、寓意、突出细节等方式,带有主观和艺术夸张的成分,但仍能反映特定时期的世事变迁与时代内涵,以及作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解释与立场。透过历史漫画,我们可以叙史解史。






请提取以上一幅或多幅漫画的信息,对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围绕漫画主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