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盛顿会议之后,结束了日本借一战之机短期独霸中国的状况,又回到列强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欧美列强可以不管中国的利益,但显然不能容忍日本向他们挑战。但第一次世界大战重绘了世界政治版图,列强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个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了,这一期间的中法关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面对这样的形势,法国在口头上承认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要求废除列强在华特权的愿望是正当的,在行动上也迫于压力做一些小小的让步,但在更多的方面,对于中国要求收回的在华利益,想尽办法拖延,如广州湾租借地。同时,又千方百计利用不平等条约,费尽心计寻求扩大自己的利益。有时甚至不顾自己大国形象,不惜采取威胁、恫吓等无赖手段。而在更多的时候,法国的让步和攫取新的利益是交错在一起进行的。

——摘编自张雪永《大革命时期的中法关系研究》

材料二   早在1949年初,法国准备承认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希望通过和中国共产党建立关系阻止中国支持越南抗法民族解放斗争。而中共将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国际主义义务,在援助越南革命的问题上态度坚定,中法建交的构想也就无疾而终。朝鲜战争爆发以后,法国追随美国谴责中国“侵略”朝鲜。60年代中期,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与中国改善关系,是戴高乐奉行独立外交的一个重要表现,与中国合作使戴高乐在和两个超级大国打交道时,手中多了一些筹码。1964年,中国和法国发表建交联合公报,西方媒体将之称为“外交爆”。周恩来指出:“中法建交是国际事务中的一件大事,是在西方打断一个链条,其影响会越来越深远。”

——摘编自翟强《从隔阂到建交: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四年的中法关系》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话时指出:“2024年,我们将迎来两国建交60周年。双方要传好历史的接力棒,坚守建交初心、赓续传统友谊,推动中法关系迈上新台阶。”中法建交为不同历史背景、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的国家间交流合作树立了典范,60年来中法关系的探索与实践塑造了“中法精神”

——摘编自卢沙野《忆六十载辉煌启新时代征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一战后法国对华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1949~1964年法国对华政策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中法两国建交的影响,并简要谈谈你对“中法精神”内涵的理解。
2024-04-30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九)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3年12月,美国总统门罗宣称:“美洲大陆,由于它已获得独立,从此可以保持自由状态,此后不能再被认为是任何欧洲国家用来当做殖民地的地方。”“联盟各国的政治制度同美洲的政治制度是大不相同的。……我们认为任何要把他们的制度扩展到本半球上的任何部分的企图都将危及我们的和平和安全。”“对于现存的任何欧洲国家的殖民地或属地,我们未曾干涉过而且将来也不干涉。”“但是那些已经宣布独立并且维持独立的政府,如果遭到欧洲国家为了压迫它们或以其他任何方式控制它们的命运而进行的干涉,我们只能认为那是对美国不友好的表现。”这一宣言后被称为“门罗主义”。“门罗主义”的产生不是“上帝”赐予的,而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摘编自吴晓春、汪世林《门罗主义——美国拉美政策的基石》

材料二   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了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杜鲁门以惊人的语言,渲染“共产主义威胁”,美国必须依靠其强大的实力,在全球范围内帮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以确保美国的“安全”,实际是保障美国的霸主地位。

——摘编自王芝《略论“杜鲁门主义”在战后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与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门罗主义”的产生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及影响。
2023-07-2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以来,在西方含有政治宣传意味的艺术作品中,章鱼形象屡见不鲜,扮演着多重角色。下面是不同时期的四幅含有“章鱼”形象的艺术作品。

图1《滑稽欧亚外交地图》
[日]小原喜三郎创作于1904年
图2《下一个!》
[美]开普勒创作于1904年

图3《保持信心,系统的截肢手术正在进行》法国维希政府出版于1942年图4《美国人在美国!》法国漫画家创作于1950年

——摘编自李汉平《张牙舞爪的邪恶隐喻:西方绘图传统中的章鱼》

从上面四幅作品中任选一幅,对其中的章鱼形象加以解读。(要求:选择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4-04-2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三)历史试题
22-23高二下·安徽蚌埠·阶段练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后,美国主导建立了华盛顿体系和远东太平洋秩序,但1922年华盛顿会议后,美国在维护亚太秩序上很少有所作为。1931 年,日本精心制造“九一八事变”,打破了美国在远东多年营造的“华盛顿体系”。事变发生后,虽然美国国务卿史汀生等人主张“华盛顿会议的新秩序决不容忍像日本对中国所犯下的野蛮侵略”,但总统胡佛却认为美国不应该单独冒险去“刺激老虎”,他指责史汀生“更像是斗士,而不是外交家”。随后,日本逐步扩大侵华战争,美国虽然采取“不承认主义”,但在行动上却是竭力避战保和。

——摘编自刘建华《美国亚太政策的交替演变及其动因探析》

材料二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亚太政策以安全防务为重点。布什政府(1989—1993年)提出建立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泛太平洋经济联盟”,主张以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促进亚太经济合作。1991 年,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意识到仅靠一个国家,永远不能维护地区的稳定,因此美国充分利用与美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及其关系密切的国家,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盟关系,并敦促盟国更多地承担防御责任和安全义务。苏东剧变使得美国自认为取得了全球性的胜利,因此自诩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有实力承担领导责任的国家,要建立符合美国“价值观念”的世界。

——摘编自李忠《美国亚太政策的新调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亚太政策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什政府亚太政策的内容及其出台背景。
2023-06-13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含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和平运动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就拉开了序幕。军事集团的对峙、核战争的威胁,使人们生活在“恐怖的和平”之中。反战、反核作为世界和平运动的主要诉求,贯穿整个冷战时期。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连续召开了四届世界人民和平大会。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和平运动的先驱者先后在斯德哥尔摩、柏林和维也纳发动了三次保卫世界和平的签名运动,签名人数都超过了5亿人次。之后,世界和平运动几乎从未间断过。由于两大阵营的对峙,和平运动也有东、西之分。西方和平组织视东方和平组织为宣传政府外交政策的工具,东方和平组织对西方和平组织也抱敌视态度。尽管如此,冷战时代的世界和平运动相互联系,出现了多次跨越国界的行动,支持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摘编自沈善荣《论冷战时代世界和平运动的特点》等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变化使和平运动的开展面临着新情况、新困难。尽管争取核裁军仍是和平运动的首要主题,但不少和平组织开始把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环境,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作为和平运动的主要目标。东西方和平运动组织由于不再有根本性的分歧,双方交流、合作不断增强。和平运动的斗争手段也有所调整,除了继续与其他社会运动结合外,更重实效,不再停留在一般性和平示威和抗议活动上,而是通过深入研究,向有关政府和国家社会提出具体建议。多年来,和平运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在推动裁军进程上贡献很大。

——摘编自汪铮《和平运动:历史与现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世界和平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冷战时期相比,冷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总统

外交方针

尼克松

“尼克松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三项原则”和“三根支柱”。“三根支柱”是:1.伙伴关系,即美国要与其盟国建立较为均衡的伙伴关系,以此鼓励盟国承担更大的责任;2.实力,即无论是对盟国还是对敌手,美国的政策都必须以实力为基础和后盾;3.谈判,即美国对其敌手要采取灵活态度,进行对话或谈判,以此实现力量平衡。

里根

里根在其第一任期内,“完全回复到强调通过威胁和使用武力对苏联共产主义进行全球遏制的轨道”。1985年是里根总统第二任期的开始。主要表现在:第一,承认两国在避免一场大战方面有着共同利益。第二,推进军控谈判。第三,出台以公开支持全世界的反共革命为主旨的“里根主义”作为美国对苏联推行新遏制政策的重要部分。

布什

1989年布什入主白宫后,提出了以实力为依托,更多利用除军事遏制以外的其他手段,鼓励苏东国家从内部发生“和平演变”的“超越遏制战略”作为美国对苏东政策的总纲领。

——摘编自徐蓝《20世纪70~90年代冷战态势的演变》

根据材料,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外交方针的变化的相关信息,拟定一个恰当的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7-17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出现了美苏两强并立于世界的新格局。战后西欧诸国军事上极度虚弱,经济上十分困难,政治上面临国内革命的形势,对苏联的强大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感到恐惧。美国利用在战争中膨胀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积极推动北约的建立。在美国看来,只有同西欧国家结成联盟才能有效遏制苏联,才能把西欧国家纳入以美国为首的联盟体系,乘机在经济上提出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国家,在军事上提出建立军事联合组织的建议,把西欧纳入美国战略轨道。1949年4月 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包括美、英、加、法、比、卢、荷、丹、挪、冰、葡、土 12国参加,此后,北约不断吸纳新的国家以壮大自己的实力,从成员国的选择,军事机构的组成以及战略的演变,北约自始至终都控制在美国的手中,成为美国以欧洲为中心,遏制苏联的全球战略的利器。

——摘编自陈军平《试论美国在北约建立初期的地位和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的影响。
2023-04-1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8年4月17日,布鲁塞尔世博会正式开幕,主题为:“科学 主导的文明与人道主义”,共有5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原子球塔是布鲁塞尔世博会中影响最大的标志性建筑,在世博会举办期间,原子球塔内展览的就是国际核能技术的和平应用。两个超级大国的共同参与也给这届世博会增添了很大的轰动效应。苏联展馆内还汇聚了众多的高科技成果,包括世界上第一座核电厂的模型和一艘核破冰船的模型。美国展馆主要展出洗衣机、洗碗机和电视等产品,天天安排时装表演,彩色电视机放映着电影《美国之游》。在本次世博会上,苏联馆和美国馆相互毗邻,是世博园区内最受关注的展馆。布鲁塞尔世博会成了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同时亮相的唯一一届世博会,此后的历届世博会,两国都互相拒绝参展,一直延续到1991 年。

——摘编自 周志《冷战阴影下的新希望: 1958 年布鲁塞尔世博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的特点做出合理解释。
2023-07-1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美国联合其西欧盟国,在巴黎成立出口控制多边协调委员会,简称巴统。巴统旨在遏制与军事战略有关的武器、技术和物资向苏东国家出口。1951年,美国通过了《1951年贸易条件的附加法令》,对来自“苏联以及被外国政府或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组织所统治与控制的国家和地区”的进口不予以最惠国待遇。1952年,斯大林提出了“两个平行市场”的重要理论。他认为,“两个对立阵营的存在所造成的经济结果,就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瓦解了,因而现在就有了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

——据叶江《大变局:全球化、冷战与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等整理

材料二   尼克松上台后,开始对苏实行“诱导式经济外交”。1969年颁布《出口管制法》,以高新技术转让限制取代全面战略物资出口限制,放松了一般技术和商品的出口,并利用“巴统”的“例外”条款扩大禁运物资和限运物资出口。同时,美国官方公然宣称:“我们的战略是要利用贸易让步作为政治工具,以便在苏联冒险时制约他们,在他们采取合作态度时鼓励他们”“……使共产党国家的国内发展和对外政策沿着我们期望的目标前进”。尼克松也形象地说:“在我们的商品上不但要印上经济价码,而且要印上政治价码。”

——摘编自牛笑风《冷战时期美苏经济关系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二战结束后至50年代初美苏的经济关系。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美国推动“诱导式经济外交”的举措,并分析其实施的历史背景。
2023-11-05更新 | 10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普高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测评(三)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6年春,随着越南战争的逐步升级,美国在越南战场越陷越深。为了及早结束越南战争,有人极力鼓动使用战术核武器。大多数美国战略家、许多政治领导人和参加过“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都竭力反对使用核武器。“杰森”小组是五角大楼的顾问组织,经过数月的研究论证,一份题为“东南亚的战术核武器"的绝密报告完成。报告认为,如果掌握了越共基地的准确方位,使用战术核武器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但决不会对战争结局产生任何决定性影响。越共的部队规模小,灵活机动,营地又极其隐蔽难以发现,相比之下,如果受到战术核打击,美军的损失将更为惨重。报告认为,使用战术核武器可能导致的政治后果就是战争进一步升级。即使敌人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报复性还击,美国在越南首先使用战术核武器的事实将导致影响深远的严重后果,最重要的后果可能就是跨越了核门槛。世界各国必将逮责美国使用战术核武器,甚至可能导致美日同盟条约的废除。美国也无法向国内舆论交代。

——摘编自【美】彼特+海斯、尼娜·坦嫩瓦尔德《美国为何没有在越战中动用核武器?》


(1)根据材料材并精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南亚的战术核式器”的绝密报告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东南亚的战术核武器”的绝密报告的主要内容。
2023-04-03更新 | 5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