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68年开始,美国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简称“北越”)在巴黎举行秘密谈判。撤军、推翻南越阮文绍政权、美国对越赔偿等问题成为双方争执焦点。经过双方多轮谈判,1973127日,《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即《巴黎协定》正式签署。《巴黎协定》规定,美国结束军事干涉;南方与北方停火;承认南越人民的自决权;美国不承担战争赔偿,但愿意参与战后重建计划。同年7月,北越重新确立以军事手段实现统一的指导方针,越南形势迅速发展。除了让美军安然撤离越南外,《巴黎协定》的其他条款很快沦为一纸空文。

——摘编自邵笑《巴黎谈判中美国对越战争赔偿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协定》正式签署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黎协定》沦为一纸空文的政治影响。
2023-08-3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全国卷高考历史押题卷(二)
2 . 对外援助是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所有的国家(或作为援助国,或作为受援国)都参与其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进行对外援助的活动由来已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曾通过海运的方式向盟国提供了多达623万吨的粮食援助。二战期间,对外援助披上合法外衣。1941年3月国会批准通过了《租借法》,授权总统可以动用70亿美元,以优惠贷款和无偿提供军事物资形式,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提供援助。出于为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国家利益服务这一基本准则,美国希望通过援助来影响受援国,甚至控制受援国,以达到实现自身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摘编自崔翠翠《浅谈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形成》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对外援助十分广泛,涵盖了美国对众多类型国家在安全、经济、社会治理和科教文卫等领域内的帮助。下表为战后各时期美国对外援助情况。

1946——2007财年各时期美国对外援助情况 单位:百万美元

时期/财年

经济援助

军事援助

小计

战后救济时期(1946—1948)

12482.00

481.20

12983.20

马歇尔计划时期(1949—1952)

18634.30

100064.20

28698.50

共同安全法案时期(1953—1961)

24050.00

19302.20

43352.20

对外援助法时期(1962—2007)

465347.9

207352.8

672700.7

资料来源:USAID.U.S Overseas Loans and Grants: Obligation and Loan Authorizations. July 1,1945September 30, 2007(Greenbook). Washington D.C 2009.p.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外援助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援助的目的以及特点。
2023-07-0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年8月底,瑞典一家报纸报道说,英国陆军大臣丘吉尔声称,将有14个国家要进攻俄国,因而不要很久,至迟到年底,拿下彼得格勒和莫斯科是有把握的。

——191912月列宁在俄共(布)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39年,英法苏三国政府进行谈判,丘吉尔呼吁与苏联和法国结盟,他告诫英法政府称:“没有强大的东方战线,我们在西欧的利益就不能有令人满意的防卫;而没有俄国,也就没有强大的东方战线。”


——摘编自徐瑞雪《浅析二战前丘吉尔对苏态度的演变》

材料三   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他认为,中东欧国家受到苏联的“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号召运用各种力量和手段对付共产主义,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


概括英国对苏俄(联)外交政策的变化。
2023-07-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战胜国根据战后新的力量对比,建立的战后国际关系新体系。《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等确立了战后列强在欧洲、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各种和平条约总是由战胜国拟订,惩罚敌人是和平条约中惯用的手段。战争导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又导致了新的战争。

-摘编自万楚蛟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脆弱性-从体系建制角度分析其弊端》

材料二 二战期间,美、苏召开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通过许多宣言、公告和协议,最终确立了国际新秩序-雅尔塔体系。它们根据自己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划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在处置战败国时,它们吸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教训,既要确保德国和日本不再对新的国际秩序构成威胁,又要避免强加在其身上过多的重担。它们非常重视战败国的民主建设,战后五十年间,雅尔塔体系下的国际秩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摘编自黄玉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之比较》

材料三 20世纪70-90年代初期,是旧的两极化世界由动摇走向解体、新的多极化世界初露端倪的交替时期……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它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思、希望及雄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作用及局限。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异同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交替时期”国际力量出现的新变化。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建议。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亨利·基辛格(1923年—2023年),犹太人,美国前国务卿。为躲避纳粹迫害,基辛格一家移民美国。1944年,他随美军赴欧洲战场,后来作为美军代表管理德国城市。1947年,出于赏识基辛格的理论功底和世界视野,哈佛大学教授艾略特推荐他就读哈佛大学,基辛格先后获文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直至担任哈佛大学教授。基辛格的高光时刻是1971年秘密访华,促成了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卸任国务卿后,他仍活跃于世界舞台上。九十高龄,他每天仍工作15小时左右。去世前,他还出版专著,关注人工智能。他的百岁人生,经历了纳粹、大萧条、二战、冷战、越战、苏联解体等世界格局的激烈震荡。基辛格在国际关系中注重追求大国平衡,他的外交侧重国家利益而非道德情感,不囿于意识形态。

——摘编自[美]沃尔特·艾萨克森著《基辛格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基辛格成为著名外交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基辛格秘密访华的影响。
2024-01-12更新 | 26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二战后初期,美国根据《波茨坦公告》严格管制战后日本经济的精神,对日本海洋渔业实行严格管制,驻日盟军总司令部设置了规制日本渔区的“麦克阿瑟线”,仅准许日本人在离海岸3英里范围内捕鱼。由于渔区范围大幅缩小,日本渔业呈现萎缩状态。为摆脱困境,日本政府不断申请扩大渔区。可以说,扩渔申请伴随着战后日本经济恢复的始终。日本政府为扩张渔区,倾注了“极大热情”,曾表示:“一有机会就会在扩大渔区问题上倾注最大努力,不仅要满足相关企业的期愿,还要满足广大国民的期愿。”,除日本中央政府提出扩渔申请外,地方政府和社会亦强烈要求调整麦克阿瑟线,以便扩张渔区。1952425日盟总最终向日本政府发布“日本捕鱼和捕鲸及相关活动授权区域”备忘录,废除了此前调整麦克阿瑟线的四个备忘录。根据425日的备忘录,自二战结束以来,联合国对日本渔船和捕鲸船捕捞范围的限制,从25日起全部取消,至此,麦克阿瑟线被彻底废除。日媒为此评论道:“今后,日本可以再次在公海从事捕捞。”尽管麦克阿瑟线最终在和约生效前夕被提前废除,但也产生了很多遗留问题。

——摘编自廖兵《二战后日本的渔区扩张与“麦克阿瑟线”撤废活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申请扩大渔区的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麦克阿瑟线被废除的影响。
2023-06-2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讨论世界历史的变迁时,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所谓合力理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合力理论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动力、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种生动描述。

——摘编自宋伟《世界政治变迁的根本动力与作用机制》

材料二   正如俞正梁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美、欧、日三足鼎立之势业已形成;欧、美、亚三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也正在逐步取代战后美国经济独霸世界的时代。此外,因为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可以加大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大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机会,由此导致现有的经济大国之间的实力地位跌宕起伏、此消彼长,并有可能使原来已有一定实力的准大国一跃升为新的世界经济大国。多年来,第三世界国家通过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等集体斗争方式不断为变革旧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而不懈努力着;欧盟、日本等国纷纷在联合国改革、世界新秩序构建等方面做出了新的努力和构想;中国、俄罗斯以及印度、巴西、东盟、非盟和阿盟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国际组织,尤其是中国和俄罗斯,经常在一些重要的国际场合上提出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及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口号。目前,世界上有220多个国冢和地区,有2000多个民族,它们在历史传统、社会制度、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各不相同。这些种类繁杂的全球问题如果是由一个或少数几个国家主宰,根本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迫切需要世界各种政治力量通力协作,共同协商解决。

——摘编自李德俊 毛和荣《试析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走向及动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合力理论”解读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走向,并分析其主要动因。
2024-01-10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到的世界诸国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唯独美国在这次战争中大发横财,一跃而成为全方位的世界性大国。战后的苏联在军事上与美国不相上下,它完全有能力与美国分庭抗礼,对战后的国际社会产生影响。这时全世界都已清楚地看到大英帝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光荣”,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和非洲迭次发生的动乱中永远消失。

——摘编自张璋《论两极格局形成与冷战爆发》

材料二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产油国为了打击以色列及其盟国、收复失地,发动石油斗争,采取减产、禁运等措施。石油斗争显示了阿拉伯国家团结合作的力量,不仅直接导致能源危机,还触发、加深了西方的经济危机,引起了西方阵营的分化。阿拉伯产油国石油斗争给整个世界带来深远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第三世界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推动了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动。

——摘编自陈玉国《论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石油武器的运用及其影响》

材料三   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两国GDP占全球的40%,制造业产值占40%。近10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量中的80%是来自美国和中国。中美关系已经超过了双边的意义,具有全球性的溢出效应,中美关系的处理与走势,对于世界格局演化是最大的变量。

——摘编自陈文玲《影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球格局演化的十大变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当时世界格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产油国发动石油斗争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当前全球格局演化的具体变量有哪些?
2023-07-1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苏联对日宣战进入中国东北之后,将50余万日本“战俘”以及大量日伪档案带回苏联,在被俘人员中,就有七三一部队的川岛清和柄泽十三夫。在与美国交涉对生物战战犯审判未果的情况下,194912月,苏联在滨海军区特别军事法庭单独审判了生物战战犯川岛清、柄泽十三夫、西俊英、尾上正男等12人,揭示了战时日本准备和实施生物战的动机、过程和结果,判处被告2年、3年、10年、15年到25年有期徒刑不等。审判结束之后,苏联将审判材料以俄、中、德、英、日、韩等多国文字公开出版,涵盖起诉书、被告供词、证人证词、文件证据、公诉人演说词以及军事法庭判决书等内容。195021日,苏联政府照会中国、美国、英国和法国,提出公开审判裕仁天皇,石井四郎等生物战关联者。美国、英国和法国联合抵制了苏联,对此照会未作回应、置之不理。

——摘编自杨彦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围绕日本生物战情报的交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对日本生物战战犯持不同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单独审判日本生物战战犯的意义。
2023-06-2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等2地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末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81月,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在议会演讲中公开阐述“第三力量”的观点时强调:“苏联的威胁,意味着西欧团结的时机成熟了”,“与英联邦和欧洲的海外领地进行紧密合作……这些海外领地是初级产品的出产地,他们拥有原料、食品和资源,将为殖民地自身、欧洲和世界带来好处”。贝文认为美援只是为欧洲赢得时机,西欧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独立于美苏的地位,这是英国试图利用欧洲,实现继续维护世界大国地位理想所唱的最后挽歌。

                                                                                                 ——摘编自陈乐民主编《战后英国外交史》

材料二     部分西欧国家GDP年增长率(1950-1980年)如表:

时间/年

1950-1960

1960-1970

1970-1980

奥地利

5.7

3.9

3.8

法国

3.5

4.6

3.0

联邦德国

6.6

3.5

2.4

意大利

4.9

4.6

2.1

英国

2.3

2.3

2.0

注:1973年,英国通过全民公决,加入欧共体。

——摘编自马瑞映著《疏离与合作:英国与欧共体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初期英国抵制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对待欧洲一体化进程态度发生的转变及其原因。
2023-07-0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