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美国称霸世界和苏联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迎头相撞,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互不让步,在欧洲、亚洲、中东乃至世界其他地区形成了广泛的对峙。它们之间战略目标、战略构想、战略利益的冲突,必然导致昔日盟友反目成仇。但双方又始终将斗争克制在不引起直接的武力冲突和战争的限度内,于是“冷战”不可避免了。

——摘引自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1945-2000年)(第三版)》

材料二 20世纪70-90年代初期,是旧的两极化世界由动摇走向解体、新的多极化世界初露端倪的交替时期。导致世界格局变化的原因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轮番升级的军备竞赛和全球争霸导致两国国力的相对削弱。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和西欧、日本力量的崛起,有力地牵制和冲击着美苏两霸的势力。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和苏联的“新思维”成为推动苏联社会质变的催化剂。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出二战结束后美、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为了各自的利益互不让步”而采取的“冷战”政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旧的两极化世界由动摇走向解体”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性事件。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美国的移民政策重心开始发生变化, 对建国初期的土地资源、劳动力数量和金融资本等逐渐失去兴趣,而对科技、人才等“软件”更加重视。1946 年美国颁布《富布赖特法案》,规定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外国学者和学生到美国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活动。随后,美国又颁布《战争难民法》《难民救济法》 《难民亲属法》 等法案来吸引外来难民。美国的难民政策虽有较大的开放性,但更多的是为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家需要而制定的,并不是对所有难民开放,而是设置了诸多限制条件,吸引外来高素质人才就是其重要方向之一。1952 年美国国会颁布战后第一个移民法一《麦卡伦沃尔特法案》,规定在提高移民门槛的同时将一半左右的移民名额用于高技能人才。

——摘编自郭哲 《美国的人才吸引战略及其启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移民政策重心变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移民政策重心变化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变化的原因,并指出白银的主要流向及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是影响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因素,这些事件无不集中反映了大国与大国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这一历史时段的国际格局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试以“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为主题,叙述这一演变的过程。
2021-06-26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意志是一个变化频繁的国家。翻开德国史籍,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变幻莫测的景象∶边界在变。国旗在变。首都在变,头衔在变,语言在变,就连国名也,变个不停。同一部德国史,对这个国家的形象的描绘,前面篇章与后面篇章迥然相异。它时而如温驯的绵羊任人宰割,时而如咆哮的雄狮显威于世界,真是反复无常,迷离混沌。……经过几代人的探索与开掘,德意志终于从这"混乱的通道"里走了出来,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中欧强国。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一个角度(整体或部分),提出看法,并加以说明。
2021-04-25更新 | 16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鸿浩超级联考2021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环保主义等新社会运动的兴起,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1969年组建的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为载体,积极介入社会领域尤其是环保领域的事务,这被视为北约除防卫协作和政治协商功能之外的“第三维”。北约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把空气污染治理列为第一批试点研究之一,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研究和推广活动;还积极举办空气污染治理专家会议或推动国际环保会议的召开。与会各国先后制定了本国空气污染治理政策及空气质量标准,并颁布国家空气污染控制法律。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无关政治”的形象,似乎为东西方的讨论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开场白”。1972-1976年,美苏两国相关专家多次互访,在环保领域签署了一系列草案和协议,一定程度上开启了冷战缓和时代美苏合作的新篇章。

——摘编自张勇安《北约与跨大西洋的空气污染治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约功能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约功能变化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959年中印关系日益紧张以来,英国政府便开始关注中印边界问题。195910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收到英国驻印度高级别专员麦克唐纳关于推进英美联合,乘势(使印度)加入西方阵营的建议后,他并未指示唐纳采取任何措施,只希望英国保持观望态度,不需要“火上浇油”。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爆发后,英国政府鉴于美国对印度的支持态度,指出1950年印度独立时未退出英联邦是英国外交上的重大胜利;南亚诸国历来作为英国商品的重要市场,英国政府“要让英联邦成为真正的实体,而不是徒有虚名”;认为“英国联邦这个组织之所以这么可贵,就在于他鼓励这样一种友好的联系”。麦克米伦在英联邦内积极活动,向巴基斯坦施加影响要求其支持印度;麦克米伦政府还对印度进行实际军事援助,包括武器援助和防空协助。

——摘编自吕利珍《英国麦克米伦政府对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的反应和政策》

材料二19603月初,苏联原子能委员会主席访印时称,苏联准备帮助印度建设首座核电站,此时,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代表团也正在印度访问。19615月,美国有条件地答应向印度提供大规模援助,同意在印度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头两年里向其提供3.57亿英镑的贷款,但前提是,向印度提供贷款的其他西方国家得匹配差不多相同规模的贷款。同年11月,英美共同希望加深奉行不结盟政策的印度“与西方之间的理解”,同时,英美同意了印度提出的购买大批飞机及帮助培训人员的请求。12月,英美继续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其中,战争尚未结束时,美国就向印度提供了6000万美元的紧急军事援助。19621127日,中国外交部长陈毅谴责美国干涉中印争端,反对其在亚洲国家间的挑唆行为。

——摘编自孟庆龙《中印边界战争前后美国对印度态度的变化——兼论美印关系的历史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印边界冲突爆发前后英国态的变化,并简析致使英国态度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印边界冲突爆发前后美国援助印度的目的并说明其采取的援助行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南亚政治局势变化的历史启示。
2021-05-18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54年,中印两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双边关系有所改善;之后苏联开始向印度提供经济援助,印苏关系也有明显发展。美国对印度外交的新动向深为不安,195511月,美国中央情报局指出,南亚、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对苏联工业化成果印象深刻,他们认为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就,而且这一制度也能有效推动他们自己国家的工业化。杜勒斯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说:“自由世界与共产主义世界的竞争舞台正在变化,美国与自由世界必须准备应付更为严峻的苏联经济竞争。”总统艾森豪威尔指出:如果印度与苏联结盟,这对美国来说将是一场政治、战略和心理上的灾难,经济援助对西方来说“是一种最廉价的保险”,美国过去对印度关注不够,政府应改变只向军事盟国提供经济援助的方针,加强对印度的援助。

——摘编自蔡佳禾《肯尼迪政府与1962年的中印边界冲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20世纪50年代“对印度外交的新动向深为不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对印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
8 . 如表为1978至1988年世界半导体芯片生产情况统计。这些变化
1978至1988年世界半导体芯片的生产情况(%)
年份型号美国日本欧共体全世界合计
19784K87130100
198216K61345100
198464K38584100
1986256K15821100
19881M5913100

A.加剧了美日之间贸易摩擦B.促使“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C.使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D.使世界科技重心向日本转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