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07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中世纪时,西欧社会下层往往认为教育是浪费时间和金钱的,不愿意去为了受教育而占用劳作时间。然而,16世纪以来,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受教育的阶层扩大了。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       
A.资产阶级革命高涨B.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C.启蒙思想广泛传播D.教育平民化的趋势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押题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74年,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创立,其研究视角和会议组织长期为西欧国家主导。二战后,该会议中的亚非学者不断增多,举办地也开始更多倾向于非欧洲国家,并于1973年更名为“亚洲和北非人类科学国际大会”。这些变化(     
A.得益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B.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产生
C.反映了国际秩序的发展趋势D.加剧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3 . 商周时期,王及诸侯方国国君死后普遍实行多代集中埋葬于同一公共墓地的“集中公墓制”。春秋战国时期,以每代国君为中心的“独立陵园制”出现,秦始皇陵则完全脱离秦国芷阳陵区而自成一体。这种变化反映了(     
A.血缘政治的瓦解B.统一局面的形成C.儒家思想的影响D.君主集权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5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形成了城乡二元分离的户口结构。1984年,中央发布一号文件,准许农民进入城镇务工经商。2000年以来,农村劳动力非户籍异地转移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上述变化缘于(     
A.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B.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废除
C.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D.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2024-05-2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咸丰三年(1853年),清政府准许各省征收国内商业税(厘金)以筹集军饷,全国无统一的课征机构及法定税率,地方自定税额,随意征收。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各省以军费浩繁为由,反对裁撤厘金。厘金制度成为清朝的一种常制。这可说明当时(       
A.列强侵略日益深入B.政府财政倚重变化
C.中央权力下移趋势D.地方赋税的近代化
2024-05-1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的领导下,美国诸多大学迅速设立众多地区研究项目,如普林斯顿大学的近东研究、耶鲁大学的非洲研究等。1996年,该机构宣布将重组对博士项目的研究支持,用基于全球问题的新计划取代长期以来按地理界定的资助计划,这一变化(     
A.与美国国家战略需求相适应B.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
C.得益于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觉醒D.表明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
2024-05-1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新八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津作为近代北方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发展出颇具规模的金融体系,从清末的钱庄、票号,到民国初年的官银号、官办银行、外资银行,金融体系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变化。在这一背景下,天津地区的各类金融机构竞相发行货币占领市场,使货币呈现多样化、竞争化的趋势。中央政府试图采取一些措施规范货币发行,直至1935年币制改革终于将货币发行权收归中央政府。

——摘编自黄丽珍、章亮、李磊《天津近代货币“斗争”回顾与思考》

材料二   19世纪90年代以前,以英商为主的外商银行纸币主要流通于英属香港殖民地以及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租界区域。19世纪90年代以后,各列强先后在华圈定各自的势力范围,中国沿海和内地区域进一步对外开放,外商银行纸币的流通范围呈现由沿海、沿江各重要口岸租界向各国在华势力范围迅速扩展之势。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天津、汉口等重要口岸租界和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区,外商银行机构林立,英商、美商、日商、比商及中外合办等银行纸币争相发行、混杂流通。

——摘编自蒋立场《外商银行在近代中国的纸币发行与流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天津货币“斗争”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外商银行纸币发行与流通的特征,并说明其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以前,“镇”“市”的内涵与功能存在显著区别。目前,关于镇的设置最早史料见于元琛在北魏道武帝时的一封上书:“昔皇始以移防为重,盛简亲贤,拥麾作镇”。宋代,政府将镇市列入行政建制,位居县城之下。《嘉泰吴兴志·卷10》记载:“诸镇省罢略尽,所以存者特曰监镇,主烟火兼征商。”在宋代存世方志中,多有“市镇”一条,可见宋代“镇市”或“市镇”已成为专用名词。

——根据张倩《宋代“镇”“市”结合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中国古代地方政府体制结构,是以设置城乡合治的地域性地方政府为基本构架。从民国初年开始,在人口集中的城镇地区设置城镇型地方政府——市、镇。完全不同于乡村的城镇型地方政府的出现,导致地方政府体制类型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地方政府体制结构的主导类型中形成了城乡分治的格局。

——根据陈小京、伏宁、黄福高《中国地方政府体制结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宋代以前,“镇”“市”的内涵与功能有何区别?宋代“镇”的功能为何发生变化?简述宋代至明清“镇”的发展过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以来我国地域性地方政府结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4-04-3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唐代前期,转运仓(负责供应官民和军队粮食与军饷的仓廪)都分布在黄河流域中游,以洛阳及周围最为集中,规模和储量最为巨大。唐代中后期,江淮一带也出现重要的转运仓,转运仓布局出现由华北西部向东南移动的趋势。这一变化反映出(     
A.社会财富向官府集中B.税赋征收依据发生变化
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D.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2024·河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3世纪的欧洲,当教皇的权力达到顶峰时,他甚至可以肆意干涉各国内政,可以将皇帝或者国王放逐,如果他认为某国的法律损害天主教会的利益,他就可以宣布该法律无效……到1415世纪,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英、法、西等国在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级成长的基础上先后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国家都以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字和共同的民族意识为特色,并且出现以专制君主为核心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独立于世俗之外的天主教会逐渐走向衰弱。

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卷入人口多,斗争时间长。这个波澜壮阔的独立运动是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它沉重地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腐朽封建势力,同西欧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相配合,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崩溃。经过拉丁美洲人民的独立运动,在原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的殖民地上,出现了墨西哥、危地马拉、秘鲁……海地等17个独立国家。各国在取得独立以后,都颁布宪法,建立议会制共和国(巴西、海地除外),用本国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代替了殖民者的专制统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民族国家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欧洲民族国家发展的因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国家发展与拉美独立运动的共同点。
2024-05-2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