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6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公元前219年始,秦始皇数次东巡,“群臣诵功,请刻于石”,遂在泰山等地刻石勒铭。这些铭文叙述了秦始皇因六国“贪戾无厌,虐杀不已”,于是“禽灭六王”“平一宇内”,实行了“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等政策;秦始皇“作制明法”“不懈于治”“专隆教诲”“忧恤黔首”,官员“各知所行,事无嫌疑”;“六合之内”出现了“黔首安宁”“不用兵革”“男女礼顺”“莫不受德”“承顺圣意”的景象。

——据《史记》等

材料二   公元14年罗马帝国首位皇帝奥古斯都去世,其生前自述被铭刻于陵墓入口处,主要内容为:奥古斯都“恢复了为派系势力主宰的共和国的自由”,平定高卢、西班牙等地战乱;多次为罗马平民发放金钱和粮食,“举办角斗表演”;复兴罗马传统,“修复了八十二座诸神之庙宇”;“解除了海上的海盗威胁”,“将罗马人民的所有行省”的边界扩大了。铭文强调奥古斯都的最高权力源于元老院和罗马公民的授予。该铭文后被诸行省传抄。

——摘编自张楠、张强《<奥古斯都功德碑>译注》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呈现的帝王形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出现的共性原因并说明两者共同的史料价值。
昨日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部分)
2 . “以诗文证史”是中国传统的文史观。先秦诸子“引诗”已成风气,《荀子》引诗最多,《孟子》次之。到汉代,毛公解《诗》每篇必言后妃之德和《春秋》史实。南朝刘宋的裴松之,引《搜神记》等笔记小说注《三国志》。到宋代,司马光将“遍阅旧史”与“旁采小说”相对应。晚明的钱谦益用“诗史互证”方法完成了20卷的《杜工部诗笺注》。清代学者浦起龙论杜诗时说:“史家只载得一时事迹,诗家只显出一时气运。诗之妙,正在史笔不到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诗含有史书无法具备的历史信息,故应以诗文观点为准
B.诗文与史学著作互有长短,结合运用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C.要高度重视诗文的史料价值,必须尽可能多地参考诗文
D.中国“诗文证史”由来已久,能够看清史事的内在本质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高三下学期6月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19年《凡尔赛和约》在巴黎签订。法国元帅福煦听到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最终一语成谶,他的预言成为了证明凡尔赛和约“对德惩罚过重,埋下复仇种子”最常用的史料。然巴黎和会前法国总理嫌福煦态度强硬,不利和谈协商,明确拒绝福煦参会;美国总统威尔逊评价福照是“记仇、盲目法国人的化身”。1923年,福照还积极支持和策划法军占领德国鲁尔工业区。这样个性的人,会觉得严惩德国是个错误吗?有学者研究得出,福煦恰恰认为对德国的处罚过轻,而这个结论却与此前结论完全相悖。这说明(     
A.历史研究本无定论,治史艰难,“成一家之言”是历史学者的价值追求
B.史学研究重在推陈出新,历史学家需紧跟时势变化不断调整研究方向
C.定势思维影响历史解释,“重推导、弱灌输”有助于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
D.认识人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应当搜集和运用新材料去否定旧有结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早在战国时期,广东就有海外蕃商聚众侨居形成“蕃商侨寓”的局面,因此产生了“番禺”这个地名,《史记》《汉书》均记载了番禺作为珠玑、犀、象等奇珍集散地。同时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州及附近汉墓中更是出土了大量海外舶来品,如香料、珠玑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考古发现与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B.历史研究的科学性须实物史料的验证
C.实物史料的价值一般低于文献史料D.文献史料的主观性影响对历史的解读
2024-05-2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密卷(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2008年,宋朝宰相富弼家族墓葬发掘出土了14方墓志,其中有12方墓志为传世文献所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墓主人惟一的传记资料;有7方墓志铭文又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墓志铭作者的惟一作品。但诸多细节,如富弼和宰相吕夷简的微妙关系,富弼和韩琦两大河南名相的交恶,铭文有意回避或丝毫不提。这与墓志铭人的作者韩维明哲保身,担心得罪韩琦、吕夷简两大家族有关。由此可知(     
A.历史研究须将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结合
B.墓志作为一手史料,价值必然高于传世文献
C.墓志普遍曲笔回护,应尽可能的搜寻多元史料
D.墓志有传世文献所不具备的优点,仍需仔细辨析
2024-05-2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亚历山大城是按照希腊风格设计建造的。考古研究表明,亚历山大到来之前,亚历山大城的原址曾是埃及人的定居点,但成书于托勒密王朝时期的《亚历山大传奇》记载,亚历山大城是建立在一片人烟稀少的荒凉大地之上的。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A.文献记载的史料价值不可信B.年代久远导致文献记载失真
C.文献作者意在掩盖侵略事实D.文献记载受到政治因素影响
2024-05-2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一)历史试题
7 . 某兴趣小组开展以“明代工商业发展”为主题的探究,搜集的材料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A.明朝中期吴承恩著《西游记》B.清朝张廷玉等人所撰《明史》
C.大型历史主题纪录片《大明王朝》D.明朝沉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的瓷器
2024-05-1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07年,中国水下考古部门和广州打捞局合作,将“南海一号”沉船打捞出水。截至2019年底,船货已提取完毕。沉船长22.15米,宽9.85米,舱深2.7米,属于远洋贸易船。全船用舱壁板进行分隔,共分为15个货舱。船货品类丰富,而以瓷器、铁器为大宗,瓷器以德化窑、磁州窑、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的产品最为多见。此外,还有漆木器、金银器、金叶子、银锭、铜钱及大量的个人物品,如戒指、手镯、臂钏、项链等,以及动植物残骸、矿石标本等。另据最新的样品检测数据,“南海一号”上已经发现丝绸遗留的化学成分。据出土文字材料,该船的年代当在12世纪末。

——摘编自姜波《港口、沉船与贸易品》

(1)材料中的“南海一号”作为史料,可以用来研究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商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海一号”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史料价值。
2024-05-14更新 | 17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9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茶叶的国家。19世纪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学者将“达摩眼皮变茶树”的故事塑造成印度是茶树原产地的依据。“茶叶起源于中国”这一原本在西方已被广为接受的观点受到挑战和质疑。这反映出(     
A.茶叶起源问题众说纷纭B.民间传说史料价值高
C.区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D.殖民霸权的话语逻辑
2024-05-12更新 | 22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番薯、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等蔬菜瓜果,也有烟草、陆地棉等经济作物,总数接近30种。

部分美洲作物传入中国简介

作物

简介

玉米

16世纪中后期,玉米的种植记载开始出现在甘肃《平凉府志》和云南《大理府志》等地方志中。早期“山间民只知种秋禾、玉米”,平原地区居民仅在地头屋角、田畔园圃“偶种一二”“以娱孩稚”;至清朝中后期,玉米种植已遍及大江南北绝大多数省区,各地有关玉米的称谓多达99个

番薯

明嘉靖《云南通志》指出云南六府州均种植“红薯”;福建《闽小记》记载:“万历中,闽人得之外国”;明人苏琰《朱蓣疏》亦载:万历年间泉州出现饥荒,“他谷皆贵,惟薯独稔,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由是名曰朱薯”。18世纪末至 19世纪初,番薯逐渐传至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

番茄

1613年山西《猗氏县志》中已有番茄种植记载。番茄引种之初作为观赏植物,19世纪中后期才进入菜圃,20世纪初上海等大城市郊区开始栽培食用

烟草

烟草传入之初主要作为药用,后成为大众嗜好品,迅速发展;17世纪80年代,福建地区的烟草种植“与农夫争土而分物者已十之五”;到乾隆年间,已发展到“耕地十之六、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则史料的类型及其研究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洲作物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