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70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如表为1961—1986年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数量及非洲成员国数量变化,据如表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国际主导因素是(     
年份
国数
家量
19611964197019731976197919831986
其他地区成员国1419213439444950
非洲成员国1128324147515151
非洲国家占比44%59.6%62%54.70%55%53.50%51%50%
A.国际局势趋于缓和B.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C.殖民体系走向崩溃D.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2 .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图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2024-06-0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面为1949~1966年《人民日报》中翻译外国文章及词汇出现频数变化表。导致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国际形势的变迁B.国内教育水平的提升
C.意识形态的强化D.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2024-06-0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印度古代宗教—婆罗门教,它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前150。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认为神是世界的主宰,人可以通过祭祀向神祈福。释迦牟尼则认识到世间一切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人应该依靠自己的觉悟来求福。这反映了,古代印度(     
A.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精神觉醒
B.婆罗门教义不断丰富与发展
C.政权逐渐摆脱了神权的控制
D.种姓制度理论的思辨化趋势
2024-05-3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楚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唐代前期,转运仓(负责供应官民和军队粮食与军饷的仓廪)都分布在黄河流域中游,以洛阳及周围最为集中,规模和储量最为巨大。唐代中后期,江淮一带也出现重要的转运仓,转运仓布局出现由华北西部向东南移动的趋势。这一变化反映出(     
A.社会财富向官府集中B.税赋征收依据发生变化
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D.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2024·河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3世纪的欧洲,当教皇的权力达到顶峰时,他甚至可以肆意干涉各国内政,可以将皇帝或者国王放逐,如果他认为某国的法律损害天主教会的利益,他就可以宣布该法律无效……到1415世纪,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英、法、西等国在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级成长的基础上先后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国家都以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字和共同的民族意识为特色,并且出现以专制君主为核心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独立于世俗之外的天主教会逐渐走向衰弱。

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卷入人口多,斗争时间长。这个波澜壮阔的独立运动是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它沉重地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腐朽封建势力,同西欧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相配合,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崩溃。经过拉丁美洲人民的独立运动,在原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的殖民地上,出现了墨西哥、危地马拉、秘鲁……海地等17个独立国家。各国在取得独立以后,都颁布宪法,建立议会制共和国(巴西、海地除外),用本国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代替了殖民者的专制统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民族国家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欧洲民族国家发展的因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国家发展与拉美独立运动的共同点。
2024-05-2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如表反映了1961—1963年我国重工业、轻工业总产值指数变化情况(以1960年为100)。表中数据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     
年份重工业总产值轻工业总产值
1961年53.478.4
1962年77.491.6
1963年113.8102.3
A.经济结构趋于合理B.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C.工业体系臻于完善D.工业落后面貌彻底改变
2024-05-2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齐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考前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兵学提倡“以礼为固,以仁为胜”,主张“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而春秋后期至战国时期的兵学则强调“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舍为变”。这一变化表明(       
A.法家农战思想盛行B.儒学社会地位下降
C.传统价值观念改变D.国家统一趋势加强
2024-05-2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五)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魏晋时期,江南地区壁画通常以风景、生活为表现内容,而中原地区的壁画往往以历史和宗教为主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南北朝时中原地区的壁画也开始描绘更多的世俗主题,如日常生活、风景和肖像。这一变化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A.艺术领域呈现出交融的趋势B.北民南迁促进区域文化整合
C.社会经济文化水平超过前代D.绘画主题政治生活色彩浓厚
2024-05-17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024高三下·海南·专题练习
10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管理机构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投卷”与“公荐”的影响,唐代科举中请托奔竞之风盛行,而主考官与中举者之间也容易结为特殊的“座主”“门生”关系。宋代对于科举取士全过程的控制日趋严密,在各个环节上强化防范。考官的亲属、门客等另外组织考试,称作“别头试”;下层官员参加考试,也另行组织,称为“锁厅试”;考试前,被指定的考官全部进入贡院,考试期间不得私自外出或会见亲友,称之为“锁院”;自真宗朝始,各级考一律“封弥”“誊录”。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中国于2006年开启了公务员队伍建设有法可依的新局面。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对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也逐步暴露出一些不适应的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国际政治环境变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公务员队伍就是落实政府行政职能、践行国家治理责任的战斗队,只有不断培育出更高素质的公务员、建设更高能力的公务员队伍,政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行政体系效能才能不断提高。

——摘编自贾海藏《新时代公务员队伍的建设路径:科学化+法制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对科举考试过程进行“强化防范”的两大环节,并结合所学,概述宋朝“科举取士”发生根本改变的表现及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并简述当下中国公务员考录工作所呈现的趋势及其发挥的作用;
2024-05-14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海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