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59年9月,一架载有苏联领导人的巨型苏制图-114型飞机缓缓降落在美国机场。令来访苏联领导人颇为震惊的是,这架飞机比美国飞机高的多,因此美方机场的机动舷梯够不到苏联飞机的机舱门,最后通过苏联飞机逃生梯与美国登记梯连接,才走下飞机。对此现象的合理认知是(     
A.苏联重工业明显较为发达B.美国基础设施长期未能改善
C.美苏工业化水平参差不齐D.长期冷战影响国际技术标准
2024-04-12更新 | 20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下学期4月份大联考(二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024·全国·模拟预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以来,在西方含有政治宣传意味的艺术作品中,章鱼形象屡见不鲜,扮演着多重角色。下面是不同时期的四幅含有“章鱼”形象的艺术作品。

图1《滑稽欧亚外交地图》
[日]小原喜三郎创作于1904年
图2《下一个!》
[美]开普勒创作于1904年

图3《保持信心,系统的截肢手术正在进行》法国维希政府出版于1942年图4《美国人在美国!》法国漫画家创作于1950年

——摘编自李汉平《张牙舞爪的邪恶隐喻:西方绘图传统中的章鱼》

从上面四幅作品中任选一幅,对其中的章鱼形象加以解读。(要求:选择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4-04-2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苏联漫画家库克雷尼克塞在1954年的作品《片面的经济》,在我国一度被用来说明苏联模式的弊端,然而经考证人物形象及其身体上的文字,以及1952年联共(布)十九大报告,判断此图意在讽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军事化。对此图认识的变化最能说明(     

A.一手史料的可信度最高B.历史解释应置于当时历史情境中
C.冷战影响艺术家的创作D.对史料的解读应取决于作者身份
4 . 现实:照见历史。

当前,两场冲突最为引人注目,一是俄乌冲突,二是哈以(巴勒斯坦哈马斯与以色列)冲突。这些冲突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经纬,也照见了许多历史问题。

材料一   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在(2023年)71日的声明中,为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未来谈判设定了明确的条件。他表示,只有当乌克兰武装部队进入1991年国际公认的俄乌边界后,才会准备与俄罗斯进行谈判。

——《泽连斯基表明与俄罗斯谈判唯一条件:乌军取得乌克兰1991年边界》

材料二   

图1欧洲简图与黑海沿岸简图

材料三   日前,以色列常驻英国大使霍托维利表态称:即便以色列军队在加沙的军事活动结束,也不会接受“两国方案”,绝对不会给巴勒斯坦独立建国的机会。美国《政客》杂志网站(2023年)1214日报道:(英国外相)卡梅伦称以色列驻英国大使霍托维利(Tzipi   Hotovely)排除以“两国方案”解决巴以冲突的言论“令人失望”。

材料四   

图2中东简图(标注小图为1947年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两国分治示意图)
(1)材料二和材料四中两次冲突的核心区域,在历史上也曾经历过多次战争的“洗礼”,其中于公元前4世纪和公元13世纪分别征服巴以冲突核心区和俄乌冲突核心区的力量分别是(双项选择题,不计顺序)(     
A.马其顿B.罗马C.匈奴D.蒙古

(2)1991年成为乌克兰总统眼中特别重要的年份,是因为(单项选择题)(     
A.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率先取得成功
B.苏联成立,乌克兰成为苏联创始成员国
C.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发展遭遇重大挫折
D.苏联解体,乌克兰的主权重获国际承认

(3)以材料一中的观点推断,泽连斯基更喜欢以下思想家中的(单项选择题)(     
A.中国人墨子B.古希腊人柏拉图C.荷兰人格劳秀斯

(4)现行国际体系形成中最为重要的一次会议就召开于图1中标注所指位置(也是标注小图中深色区域),这次会议即(单项选择题)(     
A.开罗会议B.雅尔塔会议C.波茨坦会议

(5)巴以问题之所以复杂,还有其宗教因素,如耶路萨冷被多个宗教同认为圣地,其中包括(单项选择题)(     
A.基督教和伊斯兰教B.印度教和婆罗门教C.佛教和道教

(6)材料三中的“两国方案”也就是图2标注中的“1947年巴勒斯坦分治”方案,通过这一方案的机构当是(单项选择题)(     
A.国联B.欧盟C.联合国

(7)有国际评论员调侃俄罗斯发起对乌“特别军事行动”的主观目的是“防止□□东扩,但客观效果却是加速了□□北扩”。“□□”应为(单项选择题)(     
A.华约B.北约C.欧盟

(8)就以上两冲突,作为重要国际力量的中国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请推测中国的“声音”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最容易出现的两项?简述推测理由。
原则理由




2024-04-11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初,资产阶级只是一个势单力薄的阶级,它不得不与王权相结合,结成同盟来斗争,支持国王逐渐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王朝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日渐羽翼丰满,这个王朝国家再也不能体现、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和要求。于是,资产阶级便以全民族的名义展开了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权和幸福,要用这些新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观念来构建新的国家——民族国家。所以,在英法这些资产阶级力量较为强大的国家,较为彻底地摧毁了旧的王朝国家,构建起了近代民族国家。

——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从巴黎掀起的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经过长时间艰难的逐字逐句的争论之后,1789826日,制宪议会最终通过了这个庄严的宣言。宣言共17条,它庄严宣布: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惟一原因。

1804321日,拿破仑签署法令,《民法典》正式颁布实施。作为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这部法典在破坏欧洲封建制度和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上起过不容低估的示范作用。后来,世界各国资产阶级在制订法典时,往往以它为范本。拿破仑所创建的资产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在以后的法国和欧洲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里,一直被沿用下来。这次革命为资产阶级所做的事情是这样之多,以至整个十九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

——据吕一民《法国通史》等整理

材料三   19581969年戴高乐执政期间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1959年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收回对法国舰队的指挥权,禁止美国使用法国基地。1960年法国爆炸第1颗原子弹。戴高乐拒绝签订美苏禁止核扩散条约(1963),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恢复邦交,提出“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否决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英国加入西欧共同市场。1964年,法国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军队全部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迫使该组织总部撤离法国迁往布鲁塞尔。

——张芝联《从高卢到戴高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资产阶级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努力,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民族国家”的显著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个庄严的宣言”的名称,结合拿破仑的相关举措,对材料中下划线部分予以阐释。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评析戴高乐执政期间的外交活动。
2024-04-10更新 | 30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丽水、湖州、衢州三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6 . “墙”的历史

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墙”的修建与倒塌之间不断轮回。


(1)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功能不同的墙,对文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标出下列墙在下图所处的位置空间。(填字母)
A.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国王命人修建城墙
B.公元前27世纪法老命人营造防沙墙
C.公元前13世纪迈锡尼人所建造的防御墙
D.1961年修建的柏林墙
E.15世纪印加人所筑长城
F.2003年修建的印巴边境的“隔离墙”

在中国近代,“墙”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材料一   1912年,《真相画报》对上海拆除旧城墙一事大加赞赏:

上海租界六通四辟,车水马龙,毫无障碍,唯县城闭塞,有同圈禁,不独贻笑外人,对于我国民,亦有种种之妨害。交通既形不便,空气定多秽浊,吾民何辜,受兹苦恼。……真足为新世界新人物之纪念。


(2)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时期拆除旧城墙的原因。

材料二   1912年,《真相画报》关于是否拆长城的评论:

历代以之限西北戎马之足,匈奴……等族,皆有所畏慑,不能越雷池一步。前清自辽左入主中原……二百余年,北方无烽燧之警,今更五族一家,共为同化,此城遂同虚设……。而与其拆之而劳民,不若存之以为考古之资料。埃及之金字塔、罗马之千里石渠,合之长城,同为地球上最伟大之古物欤。


(3)根据材料二说明,杂志编者从哪些角度陈述了他反对拆除长城的意见。
(4)美国总统曾对柏林墙的修建表示“墙比战争好太多了”,柏林墙的修建与下列哪一史实有关?(单选)(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冷战D.殖民体系的瓦解
(5)综合上述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对历史上“墙”的修建与拆除的看法。
2023-04-1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拒绝了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和美苏倡导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稍后,苏联漫画家创作《法国正为季节性的供暖做准备》(如下图),戴高乐抱着大量导弹向共和国的房子走去,烟囱里冒出如同核爆炸般的蘑菇云。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阵营走向瓦解B.苏联与西方关系的缓和
C.战后国际秩序受到冲击D.法国奉行民族利己主义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詹姆斯·费尔格里夫《地理与世界霸权》

注:1915年詹姆斯·费尔格里夫的《地理与世界霸权》出版,他从陆权与海权的角度探讨英国所面临的现实和潜在威胁,他在书中指出,欧亚大陆的中部和北部是"心脏地带",“海上强国”指的是英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日本等;“破碎地带”指的是在“心脏地带”和海上强国间的小国或古老文明的残片。其中德意志已经崛起为海上强国之一,中国、印度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因素在未来可能发展为控制“心脏地带”的中枢地区。


(1)提取图中所反映的信息,并指出该图绘制的依据。
(2)20世纪70年代,有学者对图中的内容进行了修改,你认为他会从哪些方面进行修改?请说明你的理由。(要求:任选两个方面进行修改,说明理由,观点正确,条理清晰。)
2023-03-22更新 | 387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德国的快速工业化威胁到了英国的经济优势地位,两个经济强国的关系由此变得紧张起来。欧洲国家疯狂地寻求新的殖民地或附属国以支持经济的增长,列强之间相互牵制,冲突不断发生。1914年,欧洲主要列强形成了两个敌对的阵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914-1918年的世界大战改变了许多国家的版图,四个王朝和它们的帝国(德、奥匈、俄、奥斯曼)灭亡,英法元气大伤,美、日崛起。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矛盾由英美争夺世界领导权演变为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与法西斯扩张之间的矛盾。美国凭借其世界经济领导地位参与许多重要的国际事务的解决、并起到决定性的支配作用。资本主义世界由“英国时代”走进“美国世纪”。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要素”绘制一幅思维导图,并结合所学世界现代史的其他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至少选择三个相互关联的要素绘制思维导图,阐释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对比图1、图2可知(     

                      图1                                                                 图2
A.美苏科技力量形成均势B.军备竞赛左右世界格局
C.美苏实力呈现此消彼长D.两极格局具有不对称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