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德国是美、苏冷战时期的欧洲主阵地,柏林墙的建立与倒塌,是德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缩影。

二战后德国版图吏迁示意图




(1)二战后的德国版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柏林墙的建立与倒塌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
2021-12-08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地图册-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的特点。
2021-11-1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3 . 美苏为何从战时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
2021-11-1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4 . 当帝国列强试图重新统治其战前的殖民地时,遭到了愈加强烈的反对。这些殖民地大多数处于亚洲,对恢复主权的要求更加强烈,美国支持非殖民地化这一举动更是促进了殖民地夺回主权。这一局面
A.反映了战后民主力量的极大增强B.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C.加速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D.充分体现了美国想独霸世界的野心
5 . “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有些国家虽然进行了改革,但成效不大,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危机严重,最终导致东欧剧变。”上述材料说明
A.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
B.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优越
C.改革对于解决东欧国家的社会危机没有任何作用
D.东欧国家照搬苏联模式是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
2021-11-07更新 | 35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课标全国专用)-考点17世界现代政治
6 .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仅25年,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格局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这一变化(  )
A.说明新的力量逐渐走向联合B.源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标志着世界政治新格局形成D.使美苏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2021-10-25更新 | 541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政治史-考点21多极化趋势
7 . 1943年,好莱坞拍摄反映苏联的电影,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拍摄反映苏联的电影,《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这一变化反映了
A.美苏冷战正式开始B.影片受大众审美观念影响
C.拍摄影片需经政府同意D.美苏由盟友走向对抗
2021-10-20更新 | 15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新教材新高考)-考点18-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8 . 1957年初,美国国防部与负责可口可乐广告营销的“杰米·汉迪”公司签订合约。该公司很.快策划出一套系列宣传片,名为“为自由而战”。宣传片的主题涵盖挑战(共产主义)、宗教、经济秩序、教育、公民、社会秩序、法律和规则等多个领域。这表明
A.美国借助广告推销本国产品B.美国借助商品渗透冷战思维
C.美苏间意识形态外交白热化D.冷战对峙完全渗入民众生活
9 . 1962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出动大量军舰和飞机,将古巴“隔离”。美苏军队都进入战备状态,并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姿态。但是,美苏对危机的处理十分谨慎,双方领导人多次通信,通过秘密谈判,结束了危机。这说明
A.冷战中包涵着自我控制的机制B.冷战局势得到缓解
C.两极格局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D.军备竞赛回归理性
10 . 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有“一票否决权”。1946年至1991年苏联共使用110次,多数是为报复美国,拒绝接受美国提议的新成员。由于过度使用,当时苏联的外交部长也被称为“摇头先生”。这体现
A.美苏的关系持续紧张B.“冷战”的特点
C.苏强美弱的国际格局D.美苏外交均势
2021-09-09更新 | 335次组卷 | 15卷引用:课标全国卷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联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