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8 道试题
1 . 斯大林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将导致“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的瓦解”,其表现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英、法)夺取世界资源的范围将不会扩大而会缩小,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将会形成”。据此言论可以挂断
A.战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日趋扩大化
B.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经贸关系特点
C.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D.战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依赖性
2021-06-16更新 | 391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1945年德国投降后,丘吉尔说:“德国军事力量的毁灭已经给共产党俄国和西方民主国家的关系带来了一个根本变化,双方已经失去了一个共同的敌人,那个敌人差不多是他们之间的唯一联系。”这说明
A.英苏两国战略重心发生了转移B.冷战造成国际局势紧张
C.英国无意维持与苏联的同盟关系D.战后两大阵营对抗加剧
2021-06-03更新 | 366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58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国防教育法》,指出“国家的安全需要最充分地开发全国男女青年的脑力资源和技术技能。”政府增拨大量经费,重视对“新三艺”(自然科学、数学和外语)等科目的教学。美国的这场教育改革运动
A.促进了教育公平公正原则实现B.推动了联邦政府权力扩张
C.体现了冷战中的危机管控机制D.出于国际战略竞争的考量
4 . 1962年,肯尼迪任命赫克契担任总统艺术顾问负责联邦政府介入艺术界,此后,美国总统艺术顾问委员会、国家艺术委员会、国家艺术基金会相继成立,并重金扶持现代艺术的发展。而20世纪60年代的苏联现实主义仍然是艺术的主流,1963年全苏美术家代表大会开幕,大会的任务之一是限制形式主义和抽象主义意识。这表明美苏两国
A.对现代主义艺术认识的差别B.着力保持本国艺术的独立性
C.借助政府力量支持艺术发展D.通过艺术领域渗透冷战思维
2021-12-01更新 | 510次组卷 | 13卷引用:湖北省九师联盟(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以下是不同国家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漫画。据此可知

A.漫画客观反映历史事实B.历史真相不可能探求
C.艺术创作受到立场影响D.作品主题因时代而异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冷战是指二成后的美国及其盟国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进行的经济遏制政策。1947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决定对苏联集团各国实行贸易管制,1950年西方国家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限制成员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1948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启动,欧洲各国接受了美国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达131.5亿美元。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援助不发达国家法案,通过资金技术援助,使这些国家在衣食住等条件方面得到适当改善,以防止共产主义在自由世界扩张。1969年尼克松政府灵活处理经济冷战政策,通过《出口管理法》放松对苏联的出口管制,希望通过发展美苏贸易诱使苏联在越南成争、限制战略武器谈判方面让步。1979年里根政府强化对苏联的经济冷战政策,对苏联施行经济制裁和禁运,同时鼓励沙特阿拉伯增加石油生产和出口,打压石油价格,削弱苏联赚取外汇的能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危机。

——摘编自左凤荣《苏联与美国的经济冷战及教训》

材料二   19507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主导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决定对中国实施贸易禁运。进入1970年代后,作为“缓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尼克松决定放松对中国的贸易禁运。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联合发表《上海公报》,指出:“双方将贸易关系看作是另一个可带来互利的领域”。中美之间贸易迅速上升,贸易额从1971年为零到1974年达8亿美元。在美国对华贸易中,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出口占了较大的比例,如向中国出售10架波音707飞机。从1974-1977年,中国先后同日本、联邦德国、美国等国的厂商签订了价值37.4亿美元197项设备引进合同。中国利用这些设备,通过国内配套和改造兴建27个大型工业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摘编自戴超武《美国“贸易自由化”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对苏经济冷战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70年代对华贸易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021-05-16更新 | 344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认为,自20世纪50年代始,两大阵营或多或少曾经都是内部团结的集团,边缘围绕着一些随时可能被它们吞并的小虾米,但其内部正呈现出紧张的信号。新的争吵开始超越旧的意识形态分歧。以下史实可以用来论证该观点的是
①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②改革开放后东方巨龙迅速腾飞
③不结盟运动在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兴起
④欧盟成为政治经济并重的实体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8 . 在马歇尔计划的执行过程中,美国一方面力图通过“生产推进”运动改变西欧传统的生产观念和生产方式,另一方面,又不断对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施加限制,挤压西欧的工业、农业和航运业生存空间。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A.反映出美欧伙伴关系的有限性B.阻止了欧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C.体现了美国世界霸权的不确定性D.导致了美国经济实力的持续消耗
2021-12-15更新 | 317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
9 . 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有“一票否决权”。1946年至1991年苏联共使用110次,多数是为报复美国,拒绝接受美国提议的新成员。由于过度使用,当时苏联的外交部长也被称为“摇头先生”。这体现
A.美苏的关系持续紧张B.“冷战”的特点
C.苏强美弱的国际格局D.美苏外交均势
2021-09-09更新 | 335次组卷 | 15卷引用:课标全国卷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联测历史试题
10 . “欧洲之父”让·莫内曾说:“如果法国现在还不讲话,还不行动,今后的国际形势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那时,有些国家将聚集到美国的周围。德国将日益迅速发展,将被重新武装起来。这种形势发展下去,必将导致法国的灭亡。”他意在
A.争夺军事战略能源B.加强西欧的联合
C.建立世界金融体系D.避免二战的爆发
2021-06-01更新 | 345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1届高三高考考前练笔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