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1964年1月27日法国和中国分别从各自的阵营中分离出来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由此, 两国的对外政策都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利益。这说明(     
A.中国经济实力快速增长B.世界局势暂时缓和
C.法国崛起摆脱美英控制D.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2023-01-1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974年6月,欧共体8国和美国在内的北约15国首脑在相互妥协的基础上签订了《大西洋关系宣言》,强调大西洋两岸在政治和防务方面有不可分割的共同利益,为了实现共同目标,盟国需要保持密切的磋商与合作。这在实际上(     
A.促成美国与西欧从分化走向团结B.大大拓展了西欧国家的外交空间
C.基本实现西欧外交独立自主D.承认了西欧与美国地位平等
2022-11-04更新 | 16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雅礼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每一个胜利者都以自己本国的历史经验发言。丘吉尔希望在欧洲重建传统均衡体制;斯大林的主张反映出他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传统的俄罗斯外交政策之结合;罗斯福不愿以地缘政治看待世局,他在战时忍辱负重乃是为美国日后重建全球均势的大策略打基础。二战结束后,美国选择了西方团结优先于东西谈判的策略,它的确别无选择,因为它不能冒着风险接受斯大林暗示和解之议,然后再发现他只是利用谈判来破坏美国努力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因此,遏制成了西方政策的指导原则,持续了40年之久。

——摘编自【美】亨利·基辛格著《大外交》


上述材料蕴含了一国选择外交政策的制约因素,就此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二战后的史实予以阐释。(要求:“观点”可从材料提取或提出自己的观点,“阐释”有理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10-09更新 | 11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南县立达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战后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第一次柏林危机D.“北约”的成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在占领初期,特别是1946年之前,美国政府对日本持冷漠与惩罚的态度。1947年后的粮食援助被纳入复兴日本经济的框架之下。同时,1948年美国在占领区政府救济基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占领区经济复兴基金的复兴援助。这种变化源自
A.日本经济逐渐复苏B.美国遏制战略需要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军事占领带来负担
6 . 下表所示为1945年7月到9月间美国相关机构写的报告(部分)。这些报告(     
17月底,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亨利·阿诺德就向杜鲁门总统表示,苏联将是美国的下一个对手,需要在进攻和防御方面立即采取措施
29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给总统提出报告,称:苏联旨在谋求取代德国和日本,在欧洲和亚洲发挥主导作用,是唯一有可能与美国发生冲突的大国。苏联的最终目标乃是整个世界,并正为此加紧准备
A.导致全球政治局势的持续动荡B.表明美国挑起冷战蓄谋已久
C.成为美国挑起冷战的重要诱因D.促使美国对外战略转守为攻
7 . 1947年2月间美国驻苏联代办凯南发回长达8000字的电报……电报认为苏联是“在一切认为适时和有希望的地方,努力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杜鲁门当月就要求国务院允许派一支特遣舰队前往地中海,“支持土耳其抵抗苏联势力的渗透”。这表明(     
A.战略猜忌导致美苏争霸B.美苏同盟关系走向破裂
C.意识形态决定政府政策D.美苏两极格局正式确立
2022-07-09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之前“中国”一词常具备三重含义:一是在地理空间意义上,“中国”即“以诸夏领域为范围者,其次是指国境之内者,再次指京师者”;二是在政治或地域空间意义的基础上,“中国”一词又派生出文化层次上的新观念,指代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三是指代超越各具体朝代的贯通性国名。迨至两宋时期,由于辽、金、西夏等政权对于宋王朝统治的侵扰,宋人话语中“中国”一词所对应的含义发生了较大变化,如边界意识的萌生、民族认同的强化等等,甚至有学者认为彼时的中国观念已经具备了某些现代国家意识。

——摘编自郑双《对宋人中国观的再考察》

材料二   用“欧罗巴”一词,大约在中世纪偏后时期。拿破仑战争时期欧洲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维也纳“和平会议”重塑了欧洲的政治地理。18301848年的欧洲革命是推动欧洲联邦思想的重要契机。这几年,西欧的各种社会思潮是非常活跃的。1891年在罗马举行国际和平大会,敦促欧洲的所有和平团体,致力于建立一个“欧罗巴合众国”。到20世纪,“欧洲观念”随着欧洲联盟的诞生和扩大,已经超越了圣皮埃尔和康德的理论阶段,也超越了十九世纪的舆论和运动的阶段,而成为欧洲联合的一种精神支柱。

——摘编自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前后“中国”观的变化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观念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2022-07-0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基础学科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9 . 下表为某一国家若干历史片段的描述,这些可以用来说明二战后(     
1945年,他们担忧着不确定的未来,在帝国的断壁残垣中竭力求生
19461947年,西方国家对占领区的政策发生了重大改变,从惩罚变成了重建
1949年,虽然已经分裂成了两部分,但一开始人们并不认为这是不可逆转的
1989119日,两边的人们团聚了,新的通道打开了,新的时代开始了
A.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和解进程
B.中华民族摆脱危机并走向复兴
C.日本重建并融入国际社会
D.德国复苏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
10 . 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华盛顿发电文:“苏联听不进理智的逻辑,但对武力的逻辑却十分敏感”,“美国要拥有足够的武力,并清楚地表明它准备使用武力,这就几乎用不着真的动武”。这说明当时
A.美苏冷战初现端倪B.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C.两极格局正式形成D.马歇尔计划付诸实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