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 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

——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们先祖的伟大发明。丝绸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产品,早在张骞开拓“丝绸之路”之前,就已出口国外。 至明代,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太平洋航路的开通,欧洲一些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出现在东方,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品,贩运至第三国,从事赚取超额利润的大规模的“三角贸易”。

——摘编自顾国达《近代中国的生丝贸易与世界市场》

材料三“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 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随着逆全球化之风席卷西方世界,“一带一路”建设凭其巨大的规模与资源,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引自[美]卡里·托克《“一带一路”为什么能成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简析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明欧洲国家在上述“三角贸易”中的经济获益。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丝绸在我国古代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经济全球化方面的作用。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揭示“丝绸之路” 蕴含的象征性意义。
2023-07-10更新 | 2262次组卷 | 20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5(湖北专用)
2 . 1851年欧洲国家召开第一次国际卫生大会,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建立,尔后,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相继成为疫病防治领域技术咨询者和跨国行动计划的倡导者、领导者、协调者和实施者。在此过程中,国际卫生防疫体系
A.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B.阻止了流行病在全球传播
C.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D.始终是以欧洲国家为主体
2021-09-27更新 | 4237次组卷 | 39卷引用:湖北省麻城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冷战后法国调整政策,力图保持与法语非洲的“特殊关系”;德国制订了十项原则,表示“要同非洲加强合作”,以“迎接新时代”的到来。日本主持召开了“非洲开发会议”,确定了五项援非原则。这反映出,当今世界(        
A.殖民主义势力制约非洲经济发展B.发达国家对新兴市场的争夺激烈
C.非洲地区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D.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2023-05-19更新 | 958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一)
4 . 冷战结束后,北约在对原华约成员国敞开大门的同时,制定了相应的准入标准,明确表明候选国必须实行民主制度,确立自由市场经济地位,建设有利于集体防御的军队等。这说明(       
A.两极对峙的局面日趋激化B.国际关系中的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C.北约试图主导欧洲的发展D.冷战后欧洲的社会局势更加动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总额是5000亿美元,到20世纪90年代初达到13000亿美元,其中多数是来自国际私人银行的利息较高的短期贷款。与此同时,世界工业品的价格上涨了95%,而初级产品价格仅上涨了5%。这说明(     
A.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逆转B.国际政治秩序仍由西方国家主导
C.南北差距问题仍困扰世界D.发展中国家未能从全球化中受益
23-24高三上·山东青岛·期中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2021年,高盛、瑞银、渣打和法国兴业银行在内的22家大型国际银行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数字人民币。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专门分析此事,并报告“美国正在面临国际经济中的斯普特尼克(俄语:人造卫星)”。这反映出(     
A.人民币优势地位B.政治多极化格局C.区域集团化趋势D.冷战思维仍存在
7 . 2020年11月,美国宣布退出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巴黎协定》,不再履行相关义务;而到了2021年1月,又宣称重返《巴黎协定》。这一现象反映出
A.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弊端开始显露B.全球合作治理模式有待完善
C.联合国在当今世界的作用被削弱D.发达国家大国责任感的缺失
8 .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一个国家很难做到与世隔绝、独善其身,相反,全球的跨国性使得应对问题的新模式应运而生,即通过调动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应对。”由此可知,“新模式”的产生(     
A.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兴起B.有利于提高全球治理能力
C.旨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弊端D.打破了西方霸权主义政策
9 . 《全球不平等∶一个全球化时代的新手段》中写道∶"以收入为标准,研究了从1988至2008年的赢家和输家。大赢家中既有全球最顶尖的那1%高豪,也包括在新经济体的中产阶级;而大输家——那些得到很少甚至一无所获的人,包括发达国家的贫民和中产工薪阶级。全球化并不是造成此状况的唯一原因,但无疑是原因之一。"这表明
A.经济全球化需要发展中国家参与B.发达国家充当了全球化的领导者
C.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贫富分化加剧D.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化主要受益者
2021-05-05更新 | 1832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北省罗田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2012年,美国的一个非政府组织“被遗忘的孩子”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非洲乌干达地区的当地抵抗军招募儿童兵的视频,并呼吁大众参与推动政府对其进行制裁,很快便获得一亿人的观看。但该组织绝口不提乌干达当地石油储量丰富,且奥巴马政府对反恐战争中的盟友放弃使用《儿童兵役预防法》的现实,这反映了美国(     
A.民主制度已经沦为被媒体操纵的玩偶B.反恐政策以是否符合自身利益为标准
C.官方政策受社会大众意识的直接决定D.社会文化传播存在选择性的双重标准
2023-06-03更新 | 507次组卷 | 12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