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自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步连接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在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交流”指的是16到18世纪间,发生在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间的动植物、微生物的交流和人口的迁移。下表为“哥伦布交流”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492年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

16世纪初

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10年

西班牙的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

1535年

法国人带来的流感病毒使圣劳伦斯河谷的印第安人灭绝

1555年

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70年代

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16世纪90年代

爱尔兰、西班牙、法国等地开始种植马铃薯

约1700年

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90%

——《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欧洲和美国的工业家在非洲、美洲、澳大利亚和东欧寻找自然资源和农产品。例如,纺织业的机械化导致了对原棉的大量需求,这些原棉大部分来自印度、埃及和美国南部。与此相仿,新工业技术的发展增加了对橡胶的需求,传送带和对工业机器至关重要的轮胎的主要原料都是橡胶,而橡胶来自巴西、马来西亚和刚果河流域。

——《新全球史》

材料三   有一种意见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首先,经济全球化所具有的诸多因素,如世界贸易、金融、对外投资的空前扩大等,无不是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次,在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显然居于主导地位。再次,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协调机制主要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的。

持相反意见的人则认为,首先,不管是什么社会制度,只要生产力发展到这样高的水平,就会出现经济全球化。其次,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当今不仅资本主义国家是市场经济,几乎所有其他国家,包括社会主义国家,无不在发展市场经济。

——李琮《我国学术界对经济全球化性质的不同观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交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商业贸易活动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两种不同观点,并就我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谈谈你的认识。
2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自1992年波黑战争爆发以来,北约及欧盟对巴尔干地区进行了包括军事行动在内的强力干预,战火此起彼伏,冲突连绵不断。1999年7月,50多个国家以及国际机构的代表在萨拉热窝举行3个小时的会议后通过了《东南欧稳定公约》。有1000多万人口的南联盟被拒之于萨拉热窝会议之外,而亲西方的南联盟黑山共和国领导人则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了会议。这是西方国家为结束巴尔干地区种族冲突采取的第一个总体行动,用西方舆论的话说就是“巴尔干地区的欧洲化”。

该公约可以用“许诺+承诺”来概括,即西方国家许诺以一个“小型马歇尔计划”帮助巴尔干各国振兴经济,最终实现其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欧洲梦”;巴尔干国家则承诺建立民主、法制国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地区合作。加入北约的前提是解决边界和少数民族问题,这正是巴尔干国家多少世纪以来没有解决的问题。欧盟对地理和经济上更为接近的中欧国家已经许诺了10年。而巴尔干国家不要说接近欧盟的经济水平,就是恢复到战前水平还需假以时日。

——据杨志清《巴尔干“欧洲化”的艰难道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结束后东南欧地区形势剧烈动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东南欧稳定公约》的作用。
2023-08-3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四七九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全真模拟(二)文综历史试题
3 . 一些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爆炸式的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开采和短视的经济政策是造成当今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提出环境问题“共同责任论”,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同的环境责任。该主张意在(     
A.公平公正地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B.合理利用资源和建立世界新秩序
C.推卸发达国家应承担的历史责任D.承认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国际地位
2023-06-11更新 | 6873次组卷 | 45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5(四川、陕西、内蒙古、青海、宁夏专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的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无论是种植、纺织生产还是使用,都是在相互隔绝的环境之中进行的,没有产生跨区域的影响力。即便在种棉技术于1214世纪传入欧洲之后,棉花也没有成为“全球商品”。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跨大西洋贸易网络的建立改变了棉花的命运。在随后的两个世纪中,欧洲帝国在美洲开启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土地掠夺”,用暴力强占印第安人土地,准允和保护跨大西洋的贩奴贸易,凭借对远洋航行技术的掌握和武装航运的暴力,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连接美洲、欧洲和非洲以支撑棉花资本主义的全球经济网络,即“棉花帝国”。由此,世界完成了经济分工的第一步,非洲被锁定在为美洲种植园提供廉价劳动力的位置上,英国人则将自己从种植原棉的负担中解脱出来。

——摘编自王希《评<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二   1700年时,任何一位理性的观察家都会认为世界棉花生产将仍以印度或中国为中心,事实上,直到1780年,这些国家生产的原棉和棉纺织品数量远大于欧洲和北美。然而在1860年,一切都改变了,数以百万计的机械绽子——由蒸汽机驱动,由受薪工人操作——产出数百万磅纱线,棉花不再由家庭种植,而是由奴隶种植,供应数千英里之外的工厂,而这些工厂又距离的布料的最终消费者数千英里,欧洲的资本家和国家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了棉花产业的中心,他们利用他们的新地位启动了工业革命,中国和印度以及世界上许多其他地区则越来越屈从于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三   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引自2013年习近平重要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棉花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变化,并说明推动其变化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的资本家和国家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了棉花产业的中心”的主要原因,指出“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所反映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3)阅读材料三,指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我国政府正以“一带一路”为重要实践平台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所学,从思想渊源和世界大势的角度,概括“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依据。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联合国成立后,英国决定把巴勒斯坦问题交给联合国处理。1947年4月,苏联提出欧洲的犹太难民问题不能靠移民巴勒斯坦来解决,主张英国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军后,由联合国出面组织建立一个独立、统一和民主的巴勒斯坦国,保证巴勒斯坦境内的各族人民享有平等权利。5月,苏联代表又在联合国特别会议上指出:“事实证明,西欧国家并不能保护犹太人的生存和权利……这说明犹太人渴望建立自己的国家的愿望是合理的。不考虑这个事实而拒绝犹太人有建国的权利是不公正的。”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一个阿拉伯国家和一个犹太国家。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根据该决议正式成立。

——据肖瑜《对苏联支持以色列建国原因的历史考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态度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影响其态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色列成功建国的条件。
2023-03-30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九市(广安广元眉山内江乐山遂宁雅安资阳自贡)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到的世界诸国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唯独美国在这次战争中大发横财,一跃而成为全方位的世界性大国。战后的苏联在军事上与美国不相上下,它完全有能力与美国分庭抗礼,对战后的国际社会产生影响。这时全世界都已清楚地看到大英帝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光荣”,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和非洲迭次发生的动乱中永远消失。

——摘编自张璋《论两极格局形成与冷战爆发》

材料二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产油国为了打击以色列及其盟国、收复失地,发动石油斗争,采取减产、禁运等措施。石油斗争显示了阿拉伯国家团结合作的力量,不仅直接导致能源危机,还触发、加深了西方的经济危机,引起了西方阵营的分化。阿拉伯产油国石油斗争给整个世界带来深远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第三世界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推动了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动。

——摘编自陈玉国《论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石油武器的运用及其影响》

材料三   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两国GDP占全球的40%,制造业产值占40%。近10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量中的80%是来自美国和中国。中美关系已经超过了双边的意义,具有全球性的溢出效应,中美关系的处理与走势,对于世界格局演化是最大的变量。

——摘编自陈文玲《影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球格局演化的十大变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当时世界格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产油国发动石油斗争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当前全球格局演化的具体变量有哪些?
2023-07-1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和平运动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就拉开了序幕。军事集团的对峙、核战争的威胁,使人们生活在“恐怖的和平”之中。反战、反核作为世界和平运动的主要诉求,贯穿整个冷战时期。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连续召开了四届世界人民和平大会。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和平运动的先驱者先后在斯德哥尔摩、柏林和维也纳发动了三次保卫世界和平的签名运动,签名人数都超过了5亿人次。之后,世界和平运动几乎从未间断过。由于两大阵营的对峙,和平运动也有东、西之分。西方和平组织视东方和平组织为宣传政府外交政策的工具,东方和平组织对西方和平组织也抱敌视态度。尽管如此,冷战时代的世界和平运动相互联系,出现了多次跨越国界的行动,支持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摘编自沈善荣《论冷战时代世界和平运动的特点》等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变化使和平运动的开展面临着新情况、新困难。尽管争取核裁军仍是和平运动的首要主题,但不少和平组织开始把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环境,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作为和平运动的主要目标。东西方和平运动组织由于不再有根本性的分歧,双方交流、合作不断增强。和平运动的斗争手段也有所调整,除了继续与其他社会运动结合外,更重实效,不再停留在一般性和平示威和抗议活动上,而是通过深入研究,向有关政府和国家社会提出具体建议。多年来,和平运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在推动裁军进程上贡献很大。

——摘编自汪铮《和平运动:历史与现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世界和平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冷战时期相比,冷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的经济发展速度每况愈下,到80年代初几近停滞。此时,在发达国家中,日本的海外投资快速增加,并已取代美国,成为对亚洲地区的最大投资国;一批以前曾经是国际资金转移接受者的新兴工业国和地区已进入起飞阶段,由于相对优势和国际市场的变化,它们积极加入资本输出的行列。苏联政府认为有必要调整亚洲经贸政策,打破经济上的孤立封锁,将吸收亚洲经济发达国家的海外投资与远东开发战略结合起来。

——摘编自王东《七十年代以来的苏联对外贸易》

材料二   欧洲联盟1994年通过的《欧盟新亚洲战略》以及1995年发表的欧盟对中国长期政策的文件,意味着欧盟对待亚洲地区的基本政策,从防御型转入进取型。欧盟新亚洲战略总的目标是,赋予亚洲更优先的地位,加强欧盟在亚洲的存在;增强双方的合作和理解;在多边接触中加强同亚洲国家的联系,建立“平等伙伴关系”,在世界范围内发挥建设性作用。经济战略是,促进对亚洲的贸易和投资;扩大经济技术合作;支持亚洲国家发展市场经济,对经济改革给予帮助;支持亚洲国家进入世界经贸体系。1996年3月,欧盟与亚洲国家发表《亚欧会议主席声明》,建设体制化的亚欧全面新伙伴关系。

——摘编自童天齐《试析欧盟对亚洲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苏联调整与亚洲经贸关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盟与苏联亚洲经济政策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20081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正式生效,墨西哥玉米、大豆、蔗糖和奶粉市场对美国、加拿大完全开放。自1994年以来,墨西哥对美国的玉米关税逐渐取消,从美国进口的作为牲畜饲料的玉米激增,目前已占墨西哥市场35%的份额。2008131日,墨西哥农民举行大规模示威(下图),要求政府就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展开重新谈判。


材料2   英国能源行业数百名合同工人在20095月举行了为期两日的罢工,其中包括林赛炼油厂的工人,抗议位于威尔士米尔福德港的South Hook液化天然气终端使用海外劳动力。

材料3   为期5天的2010年世界社会论坛于当地时间2010129日在巴西阿雷格里港市闭幕。本次论坛的主题为“10年之后:建设一个别样世界的挑战和建议”。世界社会论坛是由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各国非政府组织发起,并由全世界非政府组织、知识分子和社会团体代表参加的大型会议。

材料4   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1)概括上述材料中反全球化的形式。
(2)从反全球化角度看,材料1、2反映的情况的出现原因有何不同?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反全球化运动”。
2022-08-1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高考术语及应对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后,阿以之间先后爆发了五次大规模的战争,对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产生了巨大影响。如1967年和1973年的两次中东战争险些引发美苏在中东的直接对抗。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引发西方二战后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1982年黎巴嫩战争后,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小规模的武装冲突未曾断过,但还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前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暴力冲突愈演愈烈,但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却集中在伊拉克。伊拉克战后,中东局势发生巨变。美国挟伊战速决之势,谋求单极世界霸权,中东地区成为其建立世界秩序的试验场。在美国新的中东战略中,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以及对中东进行“民主改造”成为几个相互关联的重要环节。在这一战略框架下,美国中东战略的重心正在东移。这种变化不仅给阿以冲突的基本格局带来冲击,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阿以双方,使双方进行战略调整。中东地缘政治的巨变,也使外部国际力量调整在阿以问题上的立场。

——摘编自余国庆《伊拉克战争后的中东嬗变与阿以冲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以冲突不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伊拉克战争对中东局势的影响。
2023-08-14更新 | 140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阳安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