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下表为美国“退群”统计表,表格中美国的“退群”举动
“退群”时间国际组织/协定
2017年1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2017年6月1日《巴黎协定》
2017年10月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7年12月《全球性难民和移民协议》
2018年5月8日伊朗核协议
2018年10月3日《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附属之—的关于国际法院管辖的附加议定
2018年10月17日万国邮政联盟.
A.说明美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意味着西方阵营不断分化
C.反映其着眼于创建新的双边体系D.体现其强烈的功利主义外交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

类别时间国家发明者发明成果备注

1866德国西门子发电机
1870比利时格拉姆电动机
1882美国爱迪生纽约市珍珠街发电厂第一座中心发电厂

1885德国卡尔·本茨
和戴姆勒
汽车最早的
汽车
1893德国本茨开始生产
四轮车
现代汽车
工业兴起
1894美国福特制造出美国
第一辆汽车
1903美国莱特兄弟飞机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实力强大的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空间距离缩小,联系大为便利。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材料四   “全球化”一词直到80年代中期才出现,但全球化现象早已客观存在,并且它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有渊源关系。

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其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托玛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发出的新能源有哪些。结合表格及所学知识,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
(4)据材料四,说明全球化3.0阶段与前两阶段在主体和推动力上有何不同?出现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1-11-2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部分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情况一览表
时间举办地参加国家或地区及数量未参加国家或地区及数量奖牌榜
1976年蒙特利尔美国、苏联等92个中国台湾以及28个非洲国家苏联
1980年莫斯科民主德国、波兰等81个美国、中国等66个国家和地区苏联
1984年洛杉矶罗马尼亚、中国等140个苏联、民主德国等19个国家美国
1988年汉城苏联、中国等159个朝鲜等国家苏联
1992年巴塞罗那美国、独联体等169个独联体

根据以上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苏联体育优势长期领先世界
B.世界各国人民逐渐走向团结一致
C.政治对体育的干涉越发明显
D.世界局势缓和冷战阴影逐渐褪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为七国集团和金砖五国经济总量在全球GDP中的占比(%)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     
比 重

年份

2010

2015

2020

2022

七国集团

50.47

47.13

44.36

43.10

金砖五国

19.87

21.53

24.59

25.55

(注:七国集团:由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七个发达国家组成的联合组织;金砖五国:由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五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合作组织。)
A.西方国家经济霸权的丧失B.世界各国经济差距逐步缩小
C.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D.国际经济格局变动趋势加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自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步连接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在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交流”指的是16到18世纪间,发生在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间的动植物、微生物的交流和人口的迁移。下表为“哥伦布交流”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492年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

16世纪初

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10年

西班牙的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

1535年

法国人带来的流感病毒使圣劳伦斯河谷的印第安人灭绝

1555年

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70年代

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16世纪90年代

爱尔兰、西班牙、法国等地开始种植马铃薯

约1700年

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90%

——《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欧洲和美国的工业家在非洲、美洲、澳大利亚和东欧寻找自然资源和农产品。例如,纺织业的机械化导致了对原棉的大量需求,这些原棉大部分来自印度、埃及和美国南部。与此相仿,新工业技术的发展增加了对橡胶的需求,传送带和对工业机器至关重要的轮胎的主要原料都是橡胶,而橡胶来自巴西、马来西亚和刚果河流域。

——《新全球史》

材料三   有一种意见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首先,经济全球化所具有的诸多因素,如世界贸易、金融、对外投资的空前扩大等,无不是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次,在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显然居于主导地位。再次,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协调机制主要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的。

持相反意见的人则认为,首先,不管是什么社会制度,只要生产力发展到这样高的水平,就会出现经济全球化。其次,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当今不仅资本主义国家是市场经济,几乎所有其他国家,包括社会主义国家,无不在发展市场经济。

——李琮《我国学术界对经济全球化性质的不同观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交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商业贸易活动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两种不同观点,并就我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谈谈你的认识。
6 . 高中学生参加辩论赛,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下表是某班同学围绕一个历史主题举行的辩论会,其辩论的主题应是(       

正方

反方

互联网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一部手机走天下”成为很多人出行时选择的方式。手机病毒让人防不胜防。网络安全成为社会问题。保护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困难
A.世界多极化的趋势B.文化多样性的影响C.社会信息化的利弊D.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用挑战与应战揭示文明的起源、发展与衰落。有学者认为,这种挑战与应战的理论也可用于观察近现代民族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并提出在近现代民族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大致出现了四种挑战与应战的局面(此处选取了前三种),具体如下表所示:

时间

二战前

二战后

15世纪-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80年代

20世纪80-90年代

挑战者

西方

西方

经济全球化

应战者

西方

东方

西方、东方

挑战方式

战争

经济

军事、经济

经济、民主

经济

应战方式

战争

经济

革命

全面的民族国家构建

区域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等

——摘编自董世举《东、西方民族主义发生的差异——兼论民族主义发展中的挑战与应战模式》

根据材料,选取其中一种挑战与应战的局面,围绕近现代民族主义发展的主题,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合理)
2023-04-26更新 | 530次组卷 | 10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热身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是1700年至2000年每百年“大国间发生战争”的次数变化
年份1700年1800年1900年2000年
大国间发生战争的次数9060101
据表可知(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B.政治多极化已经确立
C.世界大战的爆发已无可能D.区域集团化发展受阻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如下表所示,有两种新的观点。

观点内容

观点1

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于中国独持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海上丝路取代陆路,也正是这种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

观点2

丝绸之路中的“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交流的商品“丝绸”之狭义,而是一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

——摘编自耿异《丝绸之路在中国》

材料二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种新观点的研究视角。结合所学,指出被司马迁称为“凿空”的历史事件,简要分析这一事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构想的重大意义。结合所学,指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体现了2008—2020年世界部分经济指标的变化。据此可知(     
类别状况
商品和服务出口占全球GDP比重2008年占31%,2011—2019年占28%
外国投资占全球GDP比重2017年占5.3%,2019年占1.7%,2020年占1.4%
外国直接投资流入2016年2万亿美元,2019年1.48万亿美元
私人资本流动2014年4140亿美元,2019年2290亿美元
跨国企业数量2008年8万多家,2017年约6万家
A.世界经济规模大大缩小B.经济全球化遭遇困境
C.国际贸易值呈下降趋势D.跨国公司的利润减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