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1992年153个国家和欧共体签署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2002年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但在减排承诺方面,意大利、奥地利和东欧国家成员则不愿做出减排的承诺;非洲国家偏重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融资问题;石油输出国则关注全国减排行动对能源需求的影响。该学者旨在说明在环境保护过程中(     )(最优试题)
A.能源减排具有合理性B.联合国发挥全球治理作用
C.国际合作与利益冲突D.全球与区域合作日趋紧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吴于廑整体世界史观的理论基点,是认为世界历史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尽管吴先生未做明确论述,但仍能从其诸多行文中感受到整体世界史观富含的内在逻辑。有三点特别值得注意。其一、“整体世界”涵义非常明确,即人类各阶段社群的活动范围和认知范围整体化;它是开放的,即每代人都有自己所认知的“世界”。其二、各个阶段的“世界”都呈整体化趋向,历史是“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逐步成为全世界历史的。其三、整体内部是不平衡的、呈现差异的,有中心和边缘之别;整体各部分间的联系,也有疏密和强度差异,即使20世纪的整体化世界。内部格局也不断演变……

——刘景华:吴于廑先生的整体世界史观述评

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20世纪下半叶(二战后)的“整体化世界”与“内部格局不断演变”,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结构完整、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大陆对战争的坦然接受甚至喝彩似的欢迎……每一个欧洲国家,都教育儿童们要以他们的历史传统为荣,要尊重被认为是独特的国家美德。这种民族显耀和民族独尊的教育极易导致偏激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信念,并使青年人不是畏惧,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向往战争。自然界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达尔文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错误理解和应用。欧洲以往的局部和短暂的战争成为人们想象未来战争的范例,从而对即将爆发的战争可能产生的后果严重估计不足。

——摘编自张盛发《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若干思考写在一战爆发100周年之际》

材料二   就整个欧洲而言,经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以欧洲为主战场的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说明,几个世纪以来形成和发展的欧洲民族国家至上的思想,走向了极端,造成了欧洲自身的多次自相残杀和地位的衰落。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许多欧洲人心中对主权的民族国家的迷信偶像受到了严重冲击,传统的民族主义力量遭到了削弱。这种大战引起的欧洲人心理状态的变化,成为战后欧洲联合运动蓬勃兴起的重要的深层原因。

——黄正柏《阿登纳的欧洲联合政策及早期实施,兼谈德国对二战的反思》

材料三   关于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南北差距扩大、贫困国家和地区社会动荡,引发矛盾冲突和恐怖活动;冷战结束后,原来被掩盖的民族、宗教、领土矛盾和冲突凸显,没有及时得到解决,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鼓动、利用乃至直接进行恐怖袭击;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不满刺激了恐怖主义恶性膨胀;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激化了极端民族主义和宗教势力的反西方情绪,使某些恐怖袭击直接指向西方国家。

——摘编自李景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争被喝彩似的欢迎”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一战爆发的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欧洲有关“民族国家”的思想演变历程。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当前世界局势,请推介中国方案及其举措,并阐述其文化内涵。
2024-05-03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十二区重点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全球史倡导超越民族国家史学视角。通过多学科方法研究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全 球史兴起于20世纪中期以后,其与四个新兴的“全球性”内容有关:全球性机制、全球性联系、全 球性挑战和全球性意识……21世纪以来.全球史在中国的出现、普及与西方几乎同步。但与此同时,国内主流学界一直没有放弃对民族国家史学视角的坚守。

——整理自张文涛《全球史的兴起与当代中国全球史学科建设》

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自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4-04-2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图表包含了多种信息。下图为19802025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其中2023及以后为专家学者根据相关情况预测)

根据材料,提取一项有关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相关信息,说明时须史论结合)
2024-04-12更新 | 119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天津卷01)-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态势

历史阶段政治体系核心机制全球治理结构特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19181939年)
成员国间引入集体安全机制战胜国对战败国的苛刻处理,亚非拉传统政治模式逐渐解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雅尔塔体系
19451991年)
权力分配模式引入均势原则避免了直接战争的两极模式,亚非拉建立起独立的主权国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多强体系过渡
1991年至今)
多极权力均势格局较为稳固全球体系成员国独立开展外交事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多极化成为必然

——据姚枝仲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界政治格局演进》整理

(1)根据材料,对20世纪以来全球政治格局演变的阶段特征进行阐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全球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影响及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有学者认为,不同文化区域对西方文化的接受并非是整一化和同质性的,而是充满着个性差异的,同时,西方文化产品要想在世界不同地区大赚其利,就必须依据多元化的、多种族的、多语言的文化市场进行多样化的文化和商业设计。本土文化以自己的方式迎接外来文化的挑战,最终形成一种妥协的、谈判的,也是综合的文化形态。该学者意在说明(     
A.世界文化在同质化和差异化并存中发展
B.文化的多样性即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C.西方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D.世界上的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依然存在
8 . 在不断变革的国际格局中,国际法对于构建不同的国际秩序起到一定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格局是世界上主要力量或力量中心之间的力量对比和相互之间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国际格局以国家实力为基础,反映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为追求国家利益而展开的冲突与合作关系;具有明显轮廓并对世界发展起重要影响的近现代国际格局逐步形成,第一次是17世纪40年代经历了欧洲30年战争后形成的“威斯特伐里亚格局”;第二次是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形成的英俄普奥法多极格局,五极力量此消彼长,构成均势;第三次是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国际格局,这次的多极格局结构充满矛盾因而非常脆弱、短暂;第四次是二战后的雅尔塔格局,其以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为中心。这四次国际格局的转换都是在大规模战争之后,通过战胜国召开会议,是其意志妥协的产物。

——陈小曼杨佳佳《国际法在构建国际秩序中的作用》

材料二   在以往的几次国际格局的演变中,国际法主要体现为国家协议的形式,其对国际秩序构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每次格局交替时和既有的国际格局出现危机预兆时,作为大国维持自己既得利益并保障其将来的利益的工具,是大国意志妥协的产物,并不能反映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意愿,以此为基础所建立的旧的国际秩序是不合理的国际秩序。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国际法作为构建国际秩序的基础已经被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所认可,通过国际法可以将国际社会各国对于构建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意志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并辅之以相关保障措施。

——陈小曼杨佳佳《国际法在构建国际秩序中的作用》

(1)结合所学,从材料一的四个国际关系格局中任选其一进行评析。
(2)结合所学,列举一项二战后签订的国际法事例;并谈谈你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2024·天津·二模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近几年,少数西方国家政客和媒体炮制与中国“脱钩论”。但是根据2022年有关数据显示,美国和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达6906亿美元;欧盟、非洲、东盟和拉美地区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分别达到8563亿美元、2820亿美元,9753亿美元和4858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这反映出(     
A.中国引领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B.加强国际合作是经济全球化需求
C.优势互补市场规律起到一定作用D.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程度明显增加
2024-03-21更新 | 221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天津卷)-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图是1965—1995年世界出口总额比例结构图。材料能够直接反映出(     

A.区域集团组织影响世界贸易B.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C.发展中国家机遇与挑战并存D.国际贸易便利了人们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