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重建欧洲和日本的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计划的实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的建立,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开始了。这一次全球化并没有建立帝国,而是创办视世界为其市场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在技术缩短了时间和距离的情况下,可口可乐、麦当劳和索尼等产品成为世界名牌。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国际贸易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材料二 全球化经历了三个伟大的时代。第一个时代从1492年持续到1800年,我称其为全球化1.0版本……全球化1.0版本讲述的是国家和实力的故事。当时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取决于一国的实力及其应用形式……在这一时期,受到宗教的影响或帝国主义影响(或两者的结合),国家和政府利用暴力推倒壁垒,将世界的各个部分合并为一。第二个时代或可称为全球化的2.0版本,这一时代从1800年左右一直持续到2000年,中间被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打断……正是这个时代让我们看到全球经济的诞生和成熟,各国之间有充分的商品和信息的流动,这才出现了真正的全球市场,商品和劳动力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套利。这一时期的全球化进程取决于硬件的突破——从早期的蒸汽船和铁路到后来的电话和大型计算机。我们在2000年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全球化3.0版本。

——摘编自[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材料三 文化的渗透和融合不只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大的方面也如此。人们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导致经济运作方式趋同。这固然不错,但现代经济运作方式在各地遭遇各种本土性,就一定要嵌入到各种文化背景中去。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


(1)根据材料一,归纳“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的推动力。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在全球化2.0版本时代出现了真正的全球市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其主要观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全球化的基本认识。
2019-08-1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智能测评与辅导-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2 . 古代中国重视对外联系。只是到明清时期走向闭关,导致近代被动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对外开放,促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极大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丝织品在欧洲享有盛誉,特别是在罗马帝国,将中国的丝织品当作珍贵物品,称中国为“丝国”;当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凯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中国丝袍成为罗马上层的社会风尚.唐宋以后逐渐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经由丝绸之路,中外政府使者、商人络绎不绝。元朝时,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大都,明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中国输出的大多是丝绸、瓷器、茶叶等,输入的多是胡椒、香料、珠宝等。四大发明随之传入西方,世界三大宗教也陆续传到中国。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拓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伴随新航路开辟而来的是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据统计,从1521~160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走的黄金为20多万千克,白银为1800万千克.

——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三中国的经济优势历史悠久,但它对三个方面的侵蚀无能为力。首先,外国供销商能利用鸦片市场。其次,他们能找到中国进口商品的替代品——制造自己的瓷器和丝绸,种植自己的大黄,在别的地方如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茶叶。最后,他们用工业机械化来超过中国的生产。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19世纪发生的。从长期来看,这些变化中的最后一项意义最为重大。因为中国无法实现生产的机械化。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四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结合所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述19世纪中国失去“经济优势”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西方的冲击”对中国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30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三个重要的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综合上述材料,经济全球化潮流中要保持中国“经济优势”,你有何认识?

2018-02-19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南阳2016届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试卷

3 . 近几年,无论是英国脱欧、特朗普现象,还是恐怖主义,都指向一种迥异于过去二十年“世界是平的”判断。当代民族主义浪潮正与全球化的发展相伴而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具有不同发展趋向的全球化和民族主义有着相似的历史发展起点。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全球化进程起始于近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交通工具的改进和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世界的扩展提供了条件和动力。……“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而民族主义亦兴起于近代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时期,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社会政治运动,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大效应,对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建构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自卫灵《全球化与当代民族主义》

材料二近年来反全球化者主要来自发达国家。这是因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发达国家在利益分配方面也是不均等的,也出现了相对贫困和边缘化现象,即所谓的“第三世界化现象”。

——新华网2007.03.17

一些国家,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的美英政府把全球化作为其主要的政策。但这些国家的政府并没有同等重视全球治理。民众享受全球化之利时不会反对全球化,当遭遇全球化之害时,民众就不得不通过现存政治机制(比如民主)对作为政策的全球化进行抗议。

——庞中英《走出全球化困境,需正视经济民族主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中全球化和民族主义“相似的历史发展起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推动世界市场开拓、全球化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据材料归纳出早期民族主义所发挥的历史作用。

(2)指出材料二中发达国家反全球化情绪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反映了全球化过程中的哪些问题?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应对全球化中民族主义的逆反性?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当今世界部分大事记

时间世界大事
199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
1999二十国集团组成
2001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08国际金融危机爆发
2009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2011叙利亚内战发生
2015新开发银行成立
2017人类命运共同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请从“当今世界时代潮流”的角度对上表进行简要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3-01-03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下)第十一单元当代世界的特点与主要趋势(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高三下·全国·课时练习
5 . 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

材料二   



阅读图1至图4,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2-03-29更新 | 329次组卷 | 5卷引用: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杜鲁门:我们必须教导他们(指苏联)如何知行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

材料三 第一,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第二,美国虽不可能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但可利用其超级大国地位,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并寻求他国的合作。

(1)材料一中杜鲁门的主张体现了什么目的?举例说明战后初期美国是如何在经济领域实践这一主张的。
(2)结合20世纪70年代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包含哪些主要内容?这一时期尼克松政府“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的观点,并对其作简要评判并说明理由。
7 . 冲突与合作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双重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第安人在病床上死于欧亚大陆的病菌的,要比在战场上死于欧洲人的枪炮和刀剑下的多得多。这些病菌杀死了大多数印第安人和他们的领袖,消了幸存者的士气,从而削弱了对欧洲人的抵抗。

——摘自[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材料二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自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印第安人”名称由来相关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欧亚大陆的病菌被带到美洲大陆的后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发展前景。
2023·海南·高考真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海上格局指国家力量在海上的对比态势。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海战失利后,荷兰霸主地位被取代。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

海上格局转换的焦点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力量对比的竞争;二是关于海洋规则的博弈。西方国家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但在对海洋规则的理解上,各海洋强国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尤其在主权和安全理念方面,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与后发海洋国家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存在着较为尖锐的矛盾。国际秩序的建立或塑造离不开实力的支撑。

随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由于海洋环境恶化、自然或人为灾害等全球性问题进一步发酵,人类正在迈入全方位认知、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以来海上格局演变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海上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3-07-10更新 | 2092次组卷 | 13卷引用:第30讲走向整体的世界(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023·浙江·高考真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 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

——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们先祖的伟大发明。丝绸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产品,早在张骞开拓“丝绸之路”之前,就已出口国外。 至明代,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太平洋航路的开通,欧洲一些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出现在东方,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品,贩运至第三国,从事赚取超额利润的大规模的“三角贸易”。

——摘编自顾国达《近代中国的生丝贸易与世界市场》

材料三“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 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随着逆全球化之风席卷西方世界,“一带一路”建设凭其巨大的规模与资源,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引自[美]卡里·托克《“一带一路”为什么能成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简析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明欧洲国家在上述“三角贸易”中的经济获益。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丝绸在我国古代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经济全球化方面的作用。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揭示“丝绸之路” 蕴含的象征性意义。
2023-07-10更新 | 2111次组卷 | 19卷引用:考点巩固卷35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盟东扩的早期历程

历史阶段时间事件
历史契机199112苏联宣布解体,冷战结束,“欧洲协定”签订。欧盟逐步向中东欧国家开放工业品市场
起步阶段19936月—199412提出中东欧国家入盟的条件:确保民主、法治、人权以及尊重;市场经济体制,承受竞争压力
先期准备阶段199412月—19976帮助中东欧逐渐加入欧盟的内部市场,向这些国家提供援助以及加强合作,规范中东欧国家民主制度
实质性操作阶段19976月—20045正式吸纳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10个国家

——据高歌《中东欧国家入盟与欧盟东扩:是否为同一进程?》等整理

材料二   尽管1994年欧盟东扩目标提出后的10年间,俄罗斯已多次表达了加入欧盟的愿望,但都没有得到欧盟方面的积极同应、欧慧委员会主席普罗迪(19992004年在任),如果俄罗斯成为欧盟的成员国,那么它在欧洲议会的代表数将是英国、意大利和法国的总和,已经使欧盟与俄罗斯之间重新竖起一道“锻暴”、但普罗迪也表示“俄罗斯是欧洲的基本组成部分”,“欧洲的稳定和繁荣离不开俄罗斯”

——摘编自马风书《融入欧洲:欧盟东扩与俄罗斯的欧洲战略》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91—2004年欧盟东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91—2004年的欧盟对俄罗斯的态度,并简析影响当时俄欧关系的因素。
2023-09-01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纲要下第九单元测试卷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