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尔塔体制)实际上是两类不同国家既想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确立自己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主观意志和又要维护战后合作的共同愿望和矛盾的反映,是妥协和折中的产物。它确立了苏联和西方(主要是美国)在战后欧洲和世界的优势地位和作用,为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张盛发《雅尔塔体制的形成与苏联势力范围的确立》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美苏之间的斗争从两种社会制度、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转变为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此后近半个世纪,尽管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兴起对美苏对抗起到了很大的牵制作用,但未能根本扭转超级大国操纵国际政治的局面。

——孔庆茵《三种世界秩序模式的现实分析》

材料三   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尔塔体制的实质,并说说美苏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后期国际格局的特点。
(3)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将来“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2022-08-0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复课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海湾地区战略地位重要,石油资源丰富。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世界两极体系的崩溃,伊朗和科威特的争端日益突出。伊拉克希望通过战争解决长期困扰的入海问题,取消两伊战争中欠下的巨额债务。两伊战争后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危机重重,内外困境迫使萨达姆政权做出错误的抉择。19908月,伊拉克出兵吞并科威特。伊拉克的行动招到西方国家一致的反对。1991117日至228日,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这场战争表现出一些新特点:通过“斩首”突击,打击伊拉克军政首脑人物,摧毁伊拉克抵抗意志;空中作战与地面作战同时开始;依靠信息优势定位,实施精确作战。多国部队仅用16天时间就将伊拉克击溃,恢复了科威特主权。海湾战争体现出20世纪末的战争向着信息化战争转化。多国部队显示出强大的电子战能力,美军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战后各国军队高度重视对电磁力的控制,进行军事变革,由此牵引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海湾战争,美国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各国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

——李成刚、朱爱民《浅析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空袭作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的主要影响。
3 . 人类历史是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中不断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前几个时代中的地区孤立与19世纪的欧洲统治世界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在经济上,这一时期,欧洲人将他们的贸易活动实际上扩展到世界各地,尽管他们不能开发那些大块大陆的内地。虽然洲际贸易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但贸易量仍远远低于以后几个世纪中所达到的数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移民。19世纪20年代中,总共才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有大约260万人离开欧洲,而在19001910年间,移民人数达到900万,也就是每年有近100万移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际重大事件年表(主要依据教材整理)

时间国际大事
1989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1993欧盟成立,继续向政治经济一体化迈进
1995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水平
1999二十国集团组成
2001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0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
2013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2015联合国第66届大会通过《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
2017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2019不结盟运动第18次首脑会议举行,峰会强调推动多边主义,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促使欧洲人“贸易活动实际上扩展到世界各地”的前提条件,并扼要概括全球联系初步建立的四种主要表现形式。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50年代以来欧洲大规模移民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特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众多研究发现气候冲击引发的经济冲击是造成暴力犯罪、冲突和内战的重要原因。……事实上,气候变化不仅影响宗教活动,从更广义的范围观察,它通过经济冲击直接威胁社会稳定,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经济的脆弱性在气候冲击下更是暴露无遗。通过对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的研究发现,气温的降低会显著增加社会不稳定程度,且具有长期的持续效应。学者考察了2000年来干旱与洪涝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王朝的影响,发现降雨量越少,游牧民族的入侵的概率越高,反之则越低。在温暖期,中国经济繁荣,民族统一,国家昌盛;寒冷期,气候剧变引起经济衰退,游牧民族南侵,农民起义,国家分裂,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等

——根据梁若冰、【美】布雷特·辛斯基的文章整理

材料二   早在2007年,由英国电视导演马丁·德肯执导的纪录片《全球变暖大骗局》指出:1940年至1975年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不断上升,但气温却连续30多年下降,可见二氧化碳和气温上升没有直接关系。……无独有偶,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前夕发生的“气候门”事件引发轩然大波: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电子服务器被一名黑客入侵,上千封英国和美国科学家在过去13年里通过邮件交流的记录遭到窃取,并被公之于众。在一封被公布的电子邮件里,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小组的主人菲儿·琼斯写道,在编辑新的数据时,他将实际气温数据添加到过去20年里的系列中的工作,同时还有对1961年以来气温下降趋势的隐瞒。而菲儿·琼斯正是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负责全球气象数据整理的关键人物。……发达国家率先完成工业化,自身发展高端服务业之时,突然竖起环保大旗把主要依靠资源出口和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家摆上全球气候变化的谈判桌,受到国际社会的怀疑和非议也无可厚非。

——沈立《全球变暖背后的博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气候变迁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全球气候变化进行谈判的背景,分析国际社会对这一行为的怀疑和非议的原因并指出争议的本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撕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材料二: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联合入手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新途径。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环境看,走此途径,也是有共同经济基础的。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二均摘自《世界史》

材料三:60年代中期建立的欧共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1992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正式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大大扩大一体化的范围,确立了分析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步骤;并正式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同时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与内政事务的合作。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三亿多“欧洲公民”开始使用欧元。

——摘编自书刊有关资料

回答:

(1)材料一说:“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两个试图统一欧洲的例子,并指出他们失败的共同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原因及目的。

(3)二战后至今,欧洲的统一过程有何显著特征?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

6 .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当知识经济逐渐在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在15年前,世界富豪的前10名几乎全是石油大王、制造业大王,而现在,排在前10名的世界富豪中,一半以上从事的是与高科技相关的产业。1997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美400富豪榜上,22人来自电脑与软件业,52人来自金融业,53人来自信息传播业,来自制造业的只有30人,来自自然资源业的也只有27人。前六位富豪中有五位是计算机和软件人士靠知识致富的,比尔·盖茨已连续五年稳坐世界首富的交椅。
摘自《20世纪世界史》
材料二:在国际水平分工中,自然资源作用下降,科技因素起决定作用,这种以科技为基础的国际分工使世界各国均被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比如,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B—747巨型喷气客机共有450万个零部件,分别由美、英等6个国家的11000家大企业和15000家中小企业合作生产,其中外国企业提供的产品重量占飞机结构件总重量的70%。
摘自《20世纪世界史》
材料三:据有关报告,1997年全球科研经费总额为1.8万美亿元,比1992年的1.3万亿美元增加了5000亿,增长率比全球经济增长率高出27%。其中美国、日本以人均科研经费1207美元和854美元分列前两位。
摘自《大趋势》
请回答:
(1)知识经济是什么时间出现的?最行出现在哪个国家?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在知识经济兴起条件下出现的经济新现象。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知识经济加速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具有的优势。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