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漫画可以叙史解史。它往往针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使用夸张、比喻、寓意、突出细节等方式,集中反映特定的历史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解释与看待历史的立场。下图是1950年苏联漫画《联合国的和声》,其中蕴含着史实和历史寓意。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漫画中包含的历史背景、史实和符合史实的寓意。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漫画所揭示的联合国状况是怎样被打破的。
2 . 某班学生以“经济全球化”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也参与进来

第一组同学搜集到的有关“近代早期世界贸易”的资料

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于是,欧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世界市场的扩大使新的产品出现在各国市场上。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美洲特产传播到欧亚大陆;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利亚等城市。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1)根据第一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简述近代早期世界市场的表现。

第二组同学搜集到“工业革命时代”的资料

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年)单位:百分比

年份
国别
17501800183018801900
英国1.94.39.522.918.5
德国2.93.53.58.513.2
美国0.10.82.414.723.6
中国32.833.329.812.56.2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根据第二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概述表中英国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第三组同学搜集到“全球化历程”的资料如下

通常认为,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波次。从地理大发现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二战后是分裂及平行推进的第二波全球化时期;冷战结束后则是全球化深入、全球拓展的第三波,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总体上看,近500年以来,全球化尽管有重大挫折然不断深化向前。

——摘编自储昭根《当前西方的反全球化浪潮:成因及未来走向》


(3)根据第三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任选一个“全球化波次”加以说明。(要求:时段清晰,史实准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冷战结束后,世界总体局势趋于缓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各国为了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构筑有利于自己的地位,纷纷调整了对外政策。最为明显的是各大国建立起的各种形式的战略伙伴关系。19964月,《中俄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10月,中美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另外,美俄、日俄、美欧、日欧,也建立了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在各国纷纷调整对外政策,大国建立新型伙伴关系,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世界形势总体趋于缓和的情况下,各国都抓住机遇努力发展本国经济。国际社会更加关注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大多数国家开始把注意力放在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上。

——摘自郭新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状态·问题·目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战略伙伴关系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国战略伙伴关系建立的意义。
2021-01-09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模拟验收历史试题
4 . 历史地图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下面四张图,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边疆呈现出动态性和多元性,以欧洲最为典型。比较图1和图2,提取有关欧洲疆域变化的信息(至少2项),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材料二   

“疆界”从来就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有形的、筑了界碑的。它本来就是传统的或近代的、多形态的、观念的、文化的、利益的、移动的、无形的。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其近代化历程紧密相连。


(2)请回答:依据图3和图4提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疆界观与近代化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要求:史论结合、叙述成文、逻辑清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大历史》是萨克雷等美国学者集体编著的历史巨著,显示了美国学界对世界历史的理解。


材料二   每卷罗列各时期的重大事件。


材料三   近现代以来,世界不断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技术革命、制度革新等,这一切使世界历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世界似乎“变”得越来“大”。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大历史》的撰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趋势并运用材料分析说明。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20世纪初至40年代之间制度革新的史实,指出世界“变大”的表现。概括近代以来促使世界“变大”的原因。
2020-10-0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秦汉开始,中国逐渐形成天下共同体的观念。在古代,天下乃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反映了儒家天下归仁的道德理想,华夏与蛮夷的界限是模糊的、相对的,所需辨认的乃是是否有文明,是否接受了中原的礼教秩序。……晚清以来,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被迫进入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国家主权体系之中,中国社会政治危机与道德、信仰危机先后发生,一种新的共同体意识诞生了,这就是以全球竞争为背景的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材料二:现如今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在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天下共同体观念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时期,这一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与该观点相关的历史背景。
2020-09-0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太平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美欧关系错综复杂,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1年北约组织的最高军事领导人艾森豪威尔宣称:“只要欧洲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各国居民便无法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应有的成就……然而满足于日前而对未来的美好前景毫无向往的人们,是无法确保他们自己的安全权的。只有以联邦的形式实现欧洲的统一,才能获得欧洲的安全,才能继续对西方的文明与进步作出贡献。”

——(法)让·莫内《让·莫内回忆录》

材料二   法国总统蓬皮杜在(1972年)巴黎会议开幕式致辞中说:“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我们有8个国家通过大西洋条约与之结成了联盟。我们同这个伟大国家的关系是如此密切,欧洲统一起来反对美国的任何想法都是荒谬的。但是,恰恰是这种密切关系使得欧洲对于美国必须保持其个性。西欧的自由要归功于当年美国军人的决定性伸入,西欧靠美国之助才得以重建,现在还凭借与美国结盟以求得安全;欧洲决不能脱离美国。然而,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

——(法)格罗赛《战后欧美关系》

材料二   1995年12月签署的《跨大西洋关系新纲要》写道:“我们,美利坚合众国和欧洲联盟……在一起,我们促使对手变为盟友,专制变为民主。在一起,我们架构起保障我们安全和经济强盛的合作机构和模式。这些都是史诗般的成就。今天我们面临国内外新的挑战。为迎接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为我们服务得如此之好的伙伴关系……”

——叶江《解读美欧: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美欧关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美国支持欧洲联合的意图,并列举美国为实现其意图采取的措施。
(2)材料二中,法国总统对美欧关系是如何定位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3)材料三中“对手变为盟友,专制变为民主”有何表现?指出未来美欧关系的走向。
(4)综上,说明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美国人民对苏联的支持迅速减弱,19459月的一次全国民意调查显示,54%的美国人相信美国和苏联在战后能够合作,两个月后,这一数字下降到了44%,到了19462月,这一数字下降到35%

——《美国人民》(下卷)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人民为什么迅速失去了对苏联的支持?

材料二   19473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的演说中宣布,世界历史的这一时刻,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自由民主的西方和极权主义的共产主义的东方。由于共产主义从本质上讲是对外扩张的,所以自由世界必须建立起防护城垒,制止它的扩张。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杜鲁门总统的主要观点。为此,美国在欧洲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一位着西方的衰弱。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欧洲“衰弱”的历史依据。

材料四 “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他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一些地区性冲突至今难以合理解决,继续影响着地区局势的发展;从“两极”格局到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在危及人类的安全……这些,不妨称之为“伤痕遗产”。


(4)依据材料四指出“冷战”留下的“伤痕遗产”有哪些?为消除“冷战”的“伤痕”你认为国际社会应采取哪些措施?
2020-08-0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汉代以来,通过区域内部贸易交流、构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古代东亚经济圈。……到19世纪八九十年代,古老的东亚经济圈走向解体。据统计,1830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约298%,尚可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但50年后,下降到只占世界总额的125%。这与蒸蒸日上的欧洲形成鲜明对照。

 ——摘编自《对东亚经济圈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亚经济圈形成和解体的原因。

材料二 18601900年世界主要工业国或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

               年份
区域
186018801900
联合王国(英国)19.922.918.5
法国7.97.86.8
德意志(日耳曼各邦)4.98.513.2
美国7.214.723.6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到19世纪后半期,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如今,全球银行业遭遇到空前困境不是个别现象,应该是一个普遍性问题。最大的影响还是互联网新经济新金融大发展对传统银行带来的挑战。目前除了中国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外,Apple pay与谷歌、三星支付已经在全球开始普及。传统银行如果继续跟不上新经济新科技新金融步伐,很可能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摘编自《国际银行业遭遇空前困境的警示》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代背景。
(4)综上,谈谈你的认识。
2020-08-0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6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500年来世界历史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进程中,西方世界自19世纪初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西方秩序主导者的接力棒在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之间相互交接。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基本上是一种“等级体系”。

——摘编自苏长和《从历史维度认识国际秩序的演进》

材料二 21世纪世界秩序需要新的价值理念和制度设计,因此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顺应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维护世界和平的必然举措,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和坚实的现实基础。

——摘编自任洁《人类命运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导致西方秩序主导者发生变动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