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约成立及东扩列表

时间阶段加入的国家
1949年成立美国、比利时、加拿大、丹麦、法国、冰岛、意大利、卢森堡、挪威、荷兰、葡萄牙和英国12个成员国。不久,土耳其、希腊、联邦德国和西班牙加入
1999年第一次东扩捷克、匈牙利、波兰
2004年第二次东扩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2008年第三次东扩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
2017年第四次东扩黑山
2019年第五次东扩马其顿

——根据王义桅《北约是什么》

材料二   从1994年起,北约先后进行了波黑战争(1992—1995年)、科索沃战争(1999年),并深度介入了美国主导的阿富汗战争(2001—2014年)、伊拉克战争(2003年)、利比亚战争(2011年)和叙利亚战争(2017年)。北约在冷战时期与冷战后的扩张,均为冷战化的思维模式所主导。

——摘编自《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2021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北约五次东扩的特点。(不得摘抄材料)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的国际态势,并简析其根本原因。
2022-10-2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稳派名校2023届高三10月调研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的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成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俄国。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二:美国人正在丧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量……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

——[美]沃尔特·拉弗贝《美苏冷战史话1945-1975》

材料三:2020年1月30日,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2019年美国GDP总量或将突破21万亿美元,同期中国约为14.36万亿美元。2019-2020年,美国军费预算达到7160亿美元,超过全球排名前十其他九国的总和。


(1)材料一中“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中,美国响应这一号召,开始行动的标志是什么?在军事方面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的“威力”受到哪些国际力量的限制。
(4)上述材料反映出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怎样的变化特点?
3 . 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地区与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也日益加深,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50年时,整个旧大陆网络囊括了世界上大约3/4的人口。其西部边疆濒临大西洋,北部深入俄罗斯,东部边疆则位于太平洋边上。数以千计的商路将这个网络连接在一起,其中两条巨大的主干道最为突出。一条涵盖亚洲,从中国北部到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地区,另一条主干线是海路。到15世纪,旧大陆网络体系的东、西两端迅速增密和强化。稍后,世界新出现另外两个相对较小的网络(大西洋贸易网和太平洋贸易网),或者说,一个可能已经存在,而另一个正在编织之中。其中,最年轻的是太平洋网络。

——编自(美)麦克尼尔《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

材料二   以前那种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随着新市场的出现而增加的需求了。工场手工业代替了这种经营方式。行会师傅被工业的中间等级排挤掉了;各种行业组合之间的分工随着各个作坊内部的分工的出现而消失了。但是,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中的百万富翁,整批整批产业军的统领,现代资产者,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全球公共卫生亟待加强。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加大应对气候变化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关系人类前途和未来。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

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在国际上搞“小圈子”、“新冷战”,排斥、威胁、恐吓他人,动不动就搞脱钩、断供、制裁,人为造成相互隔离甚至隔绝,只能把世界推向分裂甚至对抗。一个分裂的世界无法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对抗将把人类引入死胡同。

——摘自《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2021年1月25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旧大陆网络”内“两条巨大的主干道”。新航路的开辟极大地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结合所学概述当时世界海路贸易出现的新态势。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以“市场”为视角说明进行工业革命的必要性,写出从中“代替了工场手工业”的新生产组织方式及“蒸汽和机器”催生的两样新交通工具。
(3)当下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一些国家却出现了所谓的“逆全球化”现象,结合所学,请加以举例说明。阅读材料三,归纳习近平“达沃斯议程”对话会特别致辞的核心内涵,并指出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
2022-09-04更新 | 21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传教士等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汉朝遣使者至安息、奄蔡、犁靬、条支、身毒等国,在一年中,多时十余批,少时五、六批。一批多则数百人、少则百余人,都携带金币、帛等。近的要二、三年,远的要八、九年,才能返回长安。当时运往中亚、欧洲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漆器等,铸铁和凿井技术也在这时西传。西方经“丝绸之路”输入中国的商品,有良马、骆驼、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瓜、胡豆、胡桃等。

——摘编自张维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当前,共建“一带一路”已顺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截至20193月底,中国政府已与125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173份合作文件,一大批国际合作建设项目陆续启动;基础设施联通网络初步成型,沿线产业合作形成良好势头,各国政策协调不断加强,各领域的国际交流正在深入。20161117日,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在通过的决议中首次写入“一带一路”倡议。2019425日至4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

——摘编自滕文生《古丝绸之路与共建“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陆上丝绸之路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的“一带一路”与古代丝路的不同特点及共同影响。
2022-08-19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江汉关到进博会

材料一   明末清初,汉口得以居中得水、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是全国性的大型内陆商埠。

1862年,江汉关设立。1867年对外贸易额仅3500万海关两,1902年达10.32亿海关两,外贸总额长期居全国第二。汉口“集中土货,运沪出口,收纳洋货,散消(销)内地。”20世纪初,在汉口的外商工厂达40余家,涉及制茶、打包业等门类。到抗战前夕,共有中外400多艘轮船在此经营国内外68条航线。

——摘编自“江汉关博物馆”《风雨沧桑江汉关》等


材料二   纵观国际经贸发展史,深刻验证了“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的规律。各国削减壁垒、扩大开放,国际经贸就能打通血脉;如果以邻为壑、孤立封闭,国际经贸就会气滞血瘀,世界经济也难以健康发展。

——习近平《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8115日)

材料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部分)成就数据表

类别20012020
货物出口占全球份额4.3%14.7%
制造业增加值3.5万亿元26.6万亿元
服务出口额3243亿元1.9万亿元
对外直接投资额570亿元1.1万亿元

(1)阅读材料一,简述江汉关设置后汉口商业贸易发生的变化。
(2)国际经贸发展史是如何验证“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这一规律的?选择20世纪以来的典型史实,进行论述。要:观点理解准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结构完整。
2022-04-09更新 | 29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长期肆意干涉拉丁美洲事务。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美国政府武力入侵的同时,更侧重于用“民主化”与“和平演变”的手段干预拉美地区事务。1999年,美国政府推出“新干涉主义”,竭力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充当“世界法官”。后冷战时代,拉美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开始不断下降。同时,拉美地区成立了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组织,在运用自身力量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成立,凸显了越来越洪亮的“拉美声音”。201311月,美国政府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然而就在当天,又对古巴进行了抨击。此后,美国政府又相继对委内瑞拉等国的内政进行了干涉。

——摘编自徐世澄主编《帝国霸权与拉丁美洲》等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国同东南亚各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对缓解危机、稳定东南亚地区经济乃至世界金融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东盟各方面关系全面加强: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硕果累累,人文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广泛共识202111月,习近平指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我们摆脱冷战阴霾,共同维护地区稳定。我们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20多亿民众过上了更好生活。”

——摘编自黄庆、王巧荣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处理同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原则。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处理同周边国家关系的根本区别。
2023-06-11更新 | 6199次组卷 | 3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中学蓉江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国际法的设想: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

——摘引自《国际法的渊源》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成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争取独立的民族、非政府组织、跨国企业和个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国际法调整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上至太空、下达海底,大到全球气候,小至衣食住行,都成为国际法调整的范围。《联合国宪章》等确定的不使用武力、民族自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原则得到普遍接受。1954年,中国提出和倡导的“和平共处”等五项原则被公认为是对国际法原则的有益补充。进入21世纪之后,普世价值、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等国际法理念日益受到重视。

——摘编自盛红生《战后国际法体系演变与中国角色》等

材料三   “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解决问题的出路……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要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不搞唯我独尊;要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搞故步自封。”

——摘编自2021年习近平主席《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先进理念。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国际法理念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新变化
(3)有人说中国方案“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请谈一谈你的理解。
2022-04-03更新 | 351次组卷 | 7卷引用:天津市滨海七所重点学校2022届高三毕业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