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是1976-2015年七国集团(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变化。据此推断(     
时间1976 年1992 年200 年2008 年2015 年
比重70%68%66%52.8%47%

A.多极化国际格局已形成B.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胀加重
C.新兴国家经济实力增强D.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改变
2022-08-06更新 | 250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经济全球化是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不同的世界发展状况,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阶段。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二是两个平行世界市场阶段。一战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随着新的社会制度的出现,新的生产方式随之产生,尤其是二战结束后,随着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一个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平行的世界市场出现了。两个市场并不是完全互相封闭的,而是在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微电子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既进行着激烈的互相竞争,也有一定程度的合作,推动着经济全球化走向体系化和制度化。三是经济全球化阶段。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得到缓和,两个平行市场亦不复存在,各国相互依存大幅加强,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广泛运用,使得经济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向前的动力,向后的阻力”均有了新发展。一方面,以信息革命为先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奏响了世界互联互通的新乐曲,各种新技术、新制度把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美国提出“美国优先”的口号,在国际事务中推行单边主义,经济全球化遭遇巨大阻力。当然,经济全球化必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继续向前发展。

——摘编自陈江生《经济全球化发展历史阶段特征及规律》


(1)回忆课本基础知识,列举经济全球化发展历程。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发展历史阶段的特征。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全球化不同阶段是如何应对的。
(4)作为一名已初步具备历史分析能力的临沂一中高一学生,你怎么看待今天中国在国际中的位置?中国在国际大环境中有可能遇到那些难题?中国在以后的经济发展内政外交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要求:根据以上问题,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至两个问题,结合21世纪有关的国际格局、政治、经济、思想、民族政策、外交等方面分析,自拟论题,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7-28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什么需要一部21世纪的全球通史?

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这在变化速度成指数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新历史。

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这又使我们回到原先的问题上:为什么本书第1版问世才几十年就又要出版面向21世纪的新版本呢?答案与出版第1版的理由是相同的,还是那句话:新世界需要新史学。

20世纪60年代的后殖民世界使一种新的全球历史成为必需:今天,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的新世界,同样要求我们有新的史学方法。20世纪60年代的新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殖民地革命的产物,而20世纪90年代的新世界则正如教皇保罗六世所言,是“科技的神奇影响”的结果。

21世纪不仅面临着巨大危险,而且还拥有巨大潜力。21世纪是一个拥有各种可能性的世纪。至于这些可能性中的哪些能够实现则取决于这本书的读者,你们在未来几十年中的所作所为将是有决定性意义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请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就两极格局结束以来的世界历史设计一个目录并加以解读。(要求:目录内容简明扼要,解读符合历史逻辑)
2022-07-2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为了共同应对金融危机,1976年英美等国组成七国集团(G7);1997年俄罗斯加入形成八国集团(C8);1999年中国、巴西等国加入形成二十国集团(G20)。这一历程反映出(     
A.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发展B.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加快
C.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D.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5 . "世界最大的出租车提供者没有车,最大的零售者没有库存,最大的住宿提供者没有房产。这些平台型的企业利用移动设备、评价系统、网络支付等技术手段有效地将需求方和供给方进行最优匹配,达到双方收益的最大化。"材料体现的当今世界发展特征主要是(     
A.经济全球化B.世界多极化C.社会信息化D.文化多样化
2022-07-13更新 | 15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一部手机走天下”已经成为现代人出行的主要方式。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世界多极化的发展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社会信息化的发展D.世界文化的多样化
2022-07-1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都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新西兰画家大卫·洛创作了漫画《无尽的赔偿》。画中的马代表德国,马车前,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对手持马鞭的法国总理白里安说∶"也许让马蹄着地它会跑得更快一些。"1921年,希特勒说道"仇恨!我们拥有仇恨!"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材料二与苏联关系的破裂始于1947年,它在塑造美国对欧洲安全承诺的性质和范畴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1945-1951年间,美国与其他先进的工业化民主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战后秩序的制度化因之在范围上大大超过了以往,涵盖战后联盟间的经济稳定、贸易、金融、货币和政治、安全等关系。

——摘编自【美】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

材料三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1)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关系体系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依据材料一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中美国"与苏联关系的破裂"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美国为维护联盟间的经济秩序所采取的重要举措。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格局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含义,并列举推动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力量。
8 . 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2022-07-08更新 | 1972次组卷 | 14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段测(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我们正在慢慢走向多极世界,这本身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演变,但正如历史告诉我们的那样,仅有多极化并不能保证和平。100年前,欧洲是多极的,但是合作和解决问题的多边框架并不存在,结果出现一场灾难性的世界大战。”古特雷斯发言的主旨是(     
A.多极体系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但并不能保证和平
B.从历史的教训中,如何规避多极化的风险
C.在推动多极化进程的同时,建立合作解决问题的多边框架
D.加强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行稳致远
10 . 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1918年)中,提出西方文明必然走向没落和灭亡;英国学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1934—1961年)中,指出西方文明仍有一线希望,可以避免解体的命运;美国学者福山在《历史的终结》(1992年)中,认为人类历史以西方文明在全世界的胜利而“终结”。上述对西方文明的看法(     
A.揭示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
B.源于学者对西方社会的悲观情绪
C.突破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史学范式
D.一定程度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变动
2022-07-05更新 | 530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山师大峄城实验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