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着全球化的规则,跨国资本挤压着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主权,致使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高度依附于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内在的不稳定性又借此机制转嫁到发展中国家,造成了许多“失败国家”。这一状况(     
A.为逆全球化的出现埋下隐患B.反映出全球化加剧了阶级矛盾
C.说明全球化阻碍了经济发展D.颠覆了国际政治经济现有秩序
2 . 20世纪90年代英美两国都实施了社会福利改革,下图是改革后的全国失业率情况统计图,由此推知,这场福利改革(       
   
A.导致经济陷入“滞胀”B.有利于提升经济活力
C.使中间阶层人数猛增D.增强了国家干预能力
3 . 2003年9月,主张加入欧元的瑞典外交大臣安娜.林德遇刺身亡。随后,瑞典就是否加入欧元区举行全民公决,人们尽管对林德事件义愤填膺,但公决的结果仍然是拒绝加入欧元。与瑞典相同,丹麦和英国也拒绝加入欧元。上述国家拒绝加入欧元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反全球化思潮影响较大B.欧盟国家经济发展较不平衡
C.担心本国会失去贸易主导权D.重视对自身经济主权的保护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逆全球化的关键主体并不是作为国家整体的美国,而是其国内因全球化而利益受损的社会群体,他们直接承受着自由贸易、开放经济所导致的绝大多数负面影响。而美国从全球化获得的巨量收益,足以尽数弥补国内受冲击群体的损失而绰绰有余。然而现实却是:补偿从未充分、及时地得到兑现。美国在上一阶段采用的、蕴含着巨大隐患的政策组合终于招致严重危机,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本来就长期遭受全球化负面冲击的群体,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处境愈发艰难。

——摘录自孙伊然《逆全球化的根源与中国的应对选择》 

材料二全球化是全人类共同参与的历史进程,涉及各种力量的博弈、各类复杂利益的协调,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导,很难保障其转型朝着健康方向顺利推进。另外,要在南北利益关系上继续减少那些对发展中国家不公正、不合理的因素,尤其要给予那些处于全球化边缘的最不发达国家更多关注和倾斜。同时还要更好平衡东西利益关系,重点是化解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近年来在发展利益上出现的矛盾。这需要双方着眼大局,换位思考,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具有突出的意义。

——摘录自徐坚《逆全球化风潮与全球化的转型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逆全球化思潮在美国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全球化的转型发展”给出合理化建议。
2022-08-2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后,其首要任务是宣扬西方的人权、民主、自由等价值理念。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反对文化殖民主义、坚持文化主权、强调文化多样性成为了新目标。据此推知,该组织(     
A.致力于全球教育科技发展B.成员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C.维护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D.推动了新型国际关系建立
2022-07-10更新 | 8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两极格局即将结束时,欧洲一名政治家预言世界将出现两个超级大国:一个是统一的欧洲,苏联在经济上将依附于它。另一个是统一的亚洲,美国将依附于它。几年后,欧洲一名学者又预言未来的世界将是“三极”的世界:由美国控制的“美国极”、由中国和日本以及周边国家组成的“亚洲极”、犹豫不决的“欧洲极”。由此可知
A.欧洲企图恢复“世界中心”地位B.亚洲已具备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C.“一超多强”是国际格局新趋势D.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不可逆转
7 . 冷战结束后,美国制造了一系列“文明优劣论”“历史终结论”,并向全世界广泛推销。1996年,首届亚洲儿童权利与传媒会议通过的《马尼拉宣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亚太地区的大众传媒应尊重和保护亚洲社会的传统文化,向各国儿童提供富有亚洲特色的节目。这一宣言的出台可以印证 20世纪末
A.反对霸权成为全球共识B.亚太地区一体化的加速
C.文明的多样性受到重视D.亚洲儿童权利屡遭侵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