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学者萨义德认为,强调冲突.分裂和对抗无益于改善世界上各个国家间的关系,真正有意义的不是制造骇人听闻的矛盾,而是要强调新环境下文明间的协作。材料意在说明(     
A.人类命运共同体使文明丰富多彩B.结盟与合作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C.多极化趋势避免了文明间的冲突D.合作共生的文明有利于世界稳定
2024-04-10更新 | 13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移居墨西哥托雷翁城的华人辛苦劳作,经营餐馆、商店、旅店等小本商业积累了财富。1911年,墨西哥发生叛乱,叛军出于仇富心理,杀害华人300余人。清政府向墨西哥政府发出了最为严正的抗议,并任命张荫棠为特命公使赶赴托雷翁城实地勘查,后来两国达成《墨国赔偿华侨损失证明书》,确定墨西哥对大清赔礼道歉,赔偿遇难侨民损失。墨西哥虽口头答应,却一直拖延不肯支付,加之中国政局变动而不了了之。1912年,中华民国重申两国之前签订的证明书有效,但“托雷翁惨案”迟迟未得到解决。新中国成立后,中墨于1972年建交,2013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边关系发展进入快车道。2021517日,墨西哥总统洛佩斯为110年前的“托雷翁惨案”向中国和墨西哥华人社群道歉,并修建纪念馆。

——摘编自冯秀文《中墨关系:历史与现实》等

材料二   20162023年中国与墨西哥双边货物进出口额

——摘自华经产业研究院《中国与墨西哥双边贸易额与贸易差额统计(2016202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托雷翁惨案”长期未能解决的政治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墨双边贸易额增长的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墨关系对处理国家关系的历史启示。
2024-03-30更新 | 150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建立军事同盟关系的热潮。从1945年到 1959年,当时的独立国家几乎都同其他国家建立了这样或那样的军事同盟关系。但1960年起,扩军备战行为日益不得人心,之后30年间新建立的军事同盟还不足前巧年的1/3,原有的军事同盟 纷纷瓦解。各国转而强调国家之间的关系要以国家利益为转移,新建的军事同盟也都是出于地缘 政治的考虑。1971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演说,表示愿意同其盟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也发表过类似的讲话。但一些小国间的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国际组 织却仍然充满生机,比如东南亚国家联盟、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这些既是世界战略格局 由两极向多极转化的产物,又是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韩金坡《战后国际军事同盟关系的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国际军事同盟关系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国际军事同盟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2-03-3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着较清醒的认识
B.当前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冷战”行为
C.国际局势既趋向缓和又表现出紧张对抗
D.没有厘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特点
2019-08-14更新 | 314次组卷 | 25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2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1500年~1998年世界部分国家GDP(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图,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1500-1998年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的GDP增长率趋势图

——(英)安格所·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   第一个转折点,指人类在纪元1000年左右开始了麦迪森观察到的“纪元千年转折”或者称作“麦迪森千年转折”。在“第一个千年”(公元0~999年),人口增长六分之一,但是人均收入零增长;在“第二个千年”(公元1000~1998年),人口增长了22倍,人均收入增长了13倍,结果使全球GDP规模提高了逾300倍。在“第二个千年”中,于1820年前后又出现了更大的增长反差,开始了“麦迪森1820年转折”:在1820年前,人口增长了4倍,人均收入仅增长了50%;在1820年后,人口增长了5倍,人均收入提高了8倍。在整个“第二个千年”,一个重要的生命福利指标——平均人口预期寿命,从“第一个千年”末的24岁上升至20世纪末的64岁。

——摘编自伍晓鹰《从去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银索长期增长密码》

材料三   “如果全球的政治家们有足够的智慧,放弃重商主义下的‘丛林法则’,回到以规则为基础的惠及全人类的全球市场化,那么我们就可以重现自由市场经济的辉煌!人类是有未来的,也是可以有大发展的,但是需要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所展现的大视野。”

——摘编自伍晓鹰《从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探索长期增长密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00~1820年间中国与西方GDP出现“麦迪森1820年转折”的不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下半叶中国CDP变化的总体趋势及其主要因素。
(3)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三中的观点的理解。
2024-05-1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科综合试题卷-高中历史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文明从一开始就是多样化的,多样化体现着文明的本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指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该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对其加以珍爱和维护;文化多样性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使人类有了更多的选择,得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并因此成为各地区、各民族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一股主要推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命题。近代以来,随着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历史日益转变成“世界历史”,多样的文明愈来愈承担着共同的使命,即构建人类共同的家园。

——摘编自钱乘旦《多样的文明,创造世界共同的未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就人类文明及其历史发展趋势提炼出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2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
7 .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文学流派.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反战思想,代表人物是海明威。他在1929年发表了小说《永别了,武器》,其梗概如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失业青年亨利应征入伍,被派往意大利前线,与护士凯瑟琳相爱。在部队里,亨利心里老是想到凯瑟琳,越来越厌恶这场倒霉的战争,他的同伴说:“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抽。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不久,他们的防线被德军突破了。庞大的队伍犹如一盘散沙,士兵们高呼着“和平万岁”,纷纷扔掉武器四散回家。许多人被以“擅离职守”的罪名枪毙。亨利瞅准机会跃入河中,心里默默地说:“一切都结束了,我的愤怒在河里洗掉了,任何责任与义务也一同洗掉了。再见了,战场!永别了,武器!”他顺利地上了岸,终于与凯瑟琳重逢。他们一块散步、读书,商讨战争结束后应该做些什么。然而怀孕的凯瑟琳却被病魔夺走了生命,将亨利一个人留在凄风苦雨中,漠然茫视悲凉的人生。
(1)概括小说表现出的反战思想。
(2)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运动相比,“迷惘的一代”的反战有哪些局限?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毋庸置疑,亚洲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功在人类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然而,除了成为世界经济重心之外,亚洲还是世界的潜在政治火山。亚洲虽然在经济发展方面会超过欧洲,但是在地区的政治发展方面却存在着突出的缺陷。亚洲缺乏欧洲已有的合作性多边结构。这种结构在欧洲的政治形势中占着主导地位,并对欧洲那些较为传统的领土、种族和民族冲突加以淡化、缓解和遏制。亚洲没有类似欧洲联盟或北约的组织。……今天的亚洲是世界上新近觉醒且日益发展的群众性民族主义最主要的集中地。这种民族主义之所以被煽动起来,是因为亚洲国家突然可以接触大众通讯工具。而使这种民族主义更加活跃的是日益增长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所造成的日益加大的社会期望值。人口和城市化的爆炸性增长和发展则使得这种民族主义更加易于发展成为政治性的涌动。亚洲国家扩充军备的规模使得上述情况变得更加不祥。简而言之,东亚地区充满了活力,迄今为止该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正将这种活力引导到和平的方向。但是到某个时候,一旦某些突发事件,哪怕是相对来说比较小的事件引起政治激情的释放,安全阀就有可能被冲垮。

——摘编自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东亚地区的形势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东亚地区形势形成的原因。
9 . 某位历史学家指出:“虽然我们一再被灌输冷战早已在80年代末期结束,但是国际性的国家体系并没有离开冷战的阴影……“至今,除了欧盟之外,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国际性的国家体系仍然被绑架在冷战结构中,仍然兵服于美国政府之下。”作者意指
A.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出现重新组合
B.冷战结束后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
C.欧盟成为有效遏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D.缓和与动荡并存是当今世界局势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大事记(部分)

1946年,联大通过第一项决议,主要内容涉及和平利用原子能以及全面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1948年,在巴勒斯坦设立第一个联合国观察团,即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

1954年,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因其在欧洲救济难民的工作首次获诺贝尔和平奖。

1978年,联大首次就裁军问题举行特别会议。

1992年,安理会通过决议,向马其顿派遣维和部队。

2005年,17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消除贫困、促进人权、打击恐怖主义和帮助经历致命冲突的国家恢复正常方面达成了主要决策。

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联合国在维和领域出现一系列难题。1993年维和费用达36亿美元,维和行动的支出常大大高出维持联合国正常运转的花费。到2005年为止,维和行动中殉职人员已达2000人。2006年,伊朗总统内贾德称安理会制裁决议是“一张破纸”,根本无法对伊朗造成任何损害。2002年,美国正式退出美苏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成立的背景和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面临的困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