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水俣病是指人或动物食用了含有机水银污染的鱼贝类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疾病,1953年首先在日本熊本县水俣镇发生。在1956年确认日本氮肥公司的排污为病源之后,日本政府毫无作为,以至于该公司肆无忌惮地继续排污12年,直到1968年停止。该事件说明(     
①经济发展付出环境代价   ②政府治理无力导致恶果
③战后日本社会矛盾尖锐   ④发达国家生态环境恶化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 . 1982年,时任以色列外长提出“伊农计划”。该计划认为,现行阿拉伯世界由英、法等外部殖民者随意划分成19个国家,根本没考虑居民的意愿,教派和种族混居,因而这些国家像“临时建筑”一样不结实。为此,以色列要将整个地区分成若干小国,尤其将所有现存的阿拉伯国家进行分解。由此可见,“伊农计划”目的在于(     
A.联合阿拉伯国家反抗英法统治B.维护阿拉伯居民历史传统利益
C.保障中东地区长期和平与稳定D.确保以色列在中东的生存安全
3 . 2023年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两年,全球最富的1%人口所获财富是其余99%人口的近两倍。只要对世界上的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征收高达5%的税,每年就可以筹集1.7万亿美元,这足以让20亿人摆脱贫困,并有余力资助一项全球性的粮食计划,帮助解决饥饿问题。这表明 (     
A.粮食安全问题日趋严峻B.贫富分化十分严重
C.治理贪污腐败任重道远D.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4 . 2007年7月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在家族庄园招待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双方一起钓鱼,并就美国在东欧的导弹防御系统、伊朗核问题等进行了讨论,被戏称为“庭院外交”;8月11日,布什又在同一地点以汉堡和热狗等美国传统食品招待了法国总统萨科齐。这反映出(     
A.法国的国际地位低于俄罗斯B.和平磋商是解决国际分歧的重要手段
C.美国的国际霸权正全面衰落D.美国、俄罗斯两国正在重塑两极格局
2023-12-05更新 | 149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课后作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际格局与全球治理】

材料一   随着过去退出记忆并以印刷形式留存下来,历史学家和其他评论家开始用轻描淡写的语言来描绘那场可怕的大战中的胜利。一部分人认为,同盟国的战争努力只不过是同一硬币的另一面——在道德上,同盟国的事业与轴心国的事业一样陷于破产。与南京、鹿特丹、贝尔格莱德、格拉纳河畔奥拉杜尔或马尔梅迪的一笔笔明细账相对的,是同盟国拒绝轰炸通往奥斯维新的火车线、在战争结束时让德国战俘忍饥挨饿、将广岛夷为废墟——这是最恶劣的“反人道罪行”。

——摘编自【美】威廉森·默里、阿伦·R.米利特《赢者之师:第二次世界大战始末》

材料二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摘编自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2013年9月7日)

材料三   2013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代表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共建“一带一路”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年3月28日)


(1)简要评价材料一中“一部分人”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6 . 面对近期的巴以冲突,王毅部长指出:中方反对和谴责一切伤害平民的行为,并指出以色列的行为已超越自卫范围,应停止对加沙民众的集体惩罚。同时强调,中方愿同沙特等阿拉伯国家一道,继续支持巴勒斯坦恢复民族权利的事业,推动巴勒斯坦问题重回“两国方案”正确轨道,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这一言论反映出中国(     
A.倡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B.致力于落后国家的民族复兴
C.注重维护国际正义与和平D.积极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 . 如图是2001-2020年部分大国相对实力对比情况。这可以说明(     
   
2001-2020年部分大国相对实力对比
A.经济全球化趋势目益加引B.世界货币体系走向多元化
C.世界经济霸权的争夺激烈D.国际上和平因素逐步增强
2023·海南·高考真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海上格局指国家力量在海上的对比态势。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海战失利后,荷兰霸主地位被取代。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

海上格局转换的焦点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力量对比的竞争;二是关于海洋规则的博弈。西方国家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但在对海洋规则的理解上,各海洋强国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尤其在主权和安全理念方面,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与后发海洋国家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存在着较为尖锐的矛盾。国际秩序的建立或塑造离不开实力的支撑。

随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由于海洋环境恶化、自然或人为灾害等全球性问题进一步发酵,人类正在迈入全方位认知、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以来海上格局演变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海上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3-07-10更新 | 2194次组卷 | 13卷引用:第44讲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023·浙江·高考真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 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

——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们先祖的伟大发明。丝绸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产品,早在张骞开拓“丝绸之路”之前,就已出口国外。 至明代,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太平洋航路的开通,欧洲一些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出现在东方,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品,贩运至第三国,从事赚取超额利润的大规模的“三角贸易”。

——摘编自顾国达《近代中国的生丝贸易与世界市场》

材料三“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 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随着逆全球化之风席卷西方世界,“一带一路”建设凭其巨大的规模与资源,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引自[美]卡里·托克《“一带一路”为什么能成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简析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明欧洲国家在上述“三角贸易”中的经济获益。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丝绸在我国古代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经济全球化方面的作用。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揭示“丝绸之路” 蕴含的象征性意义。
2023-07-10更新 | 2176次组卷 | 19卷引用:第44讲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023·浙江·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10 . 21世纪伊始,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为深入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维护欧亚地区安全,推进区域合作,宣布成立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该组织是(     
A.东南亚国家联盟B.二十国集团
C.上海合作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
2023-07-10更新 | 1797次组卷 | 9卷引用:第44讲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