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科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708年,康熙命西方传教士们带领满汉官员采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经纬度测绘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实地测绘,历时十年绘成《皇舆全览图》,包括一幅全国总图和32幅分省(区)图,山川城镇,靡不毕载。《皇舆全览图》的绘制(     
A.体现了开明的文化政策B.增强了时人的领土主权意识
C.服务于国家统治的需要D.有利于应对英国的殖民扩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留心人力踏转龙骨车和牛力转动龙骨车之间的功效差别,推算了一亩稻秧可供移栽的面积和稻秧生长的时日,比较了胡麻、蓖麻子、樟树子的榨油量,记录了手工业和农业工具构成部件的尺寸。宋应星的这些做法(     
A.已孕育近代科学研究的方法B.体现了传统科技对事物规律的探究
C.表明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D.推动传统科技直接向近代科技转型
2024-01-2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戴梓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机悟,自制火器,能击百步外”。 康熙十三年,三藩作乱,戴梓随军出征,为清军制造了大量火器。 康熙二十六年,戴梓研究出一种连珠火铳,这种火铳可以连发二十八弹,中间不需要填充弹药。 “计二十八发,火药铅丸乃尽,始需重贮。”但清朝统治者并没有重视此项发明,而是将其束之高阁。 康熙二十五年,荷兰使者献上“蟠肠鸟枪”,戴梓奉命仿造了10枝,被认为质量超过了原枪。 不久,他又奉命仿造“佛郎机”(西班牙、葡萄牙所造的炮),结果更精准、威力更大。 西方有一种“子母炮”,传教士南怀仁造了一年也没造出来,而戴梓只用8天就仿造了出来。 由于戴梓“与南怀仁及诸西洋人论不合,咸忌之”,被构陷为“私通东洋”。 戴梓最终被流放东北。

——据《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九十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梓制造火器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戴梓遭遇所带来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郎世宁(汉名,1688-1766年),意大利人,青年时受过系统绘画训练;1715年,以传教士抵澳门,上京师入宫廷,开始了长达50多年的宫廷艺术生涯。他将欧洲焦点透视画法介绍到中国,强调西方绘画手法与中国传统笔墨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画风,极大地影响了宫廷绘画,成为清代十大宫廷画家之一。1727年,受透视学影响,年希尧刊行《视学》,透视画法流入民间。历经70多年,清朝平定了西域叛乱,乾隆帝令郎世宁等制作一套画册,纪念平定功绩,郎世宁完成了大型作品《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画面采用全景构图,使用透视画法,结构情节复杂,人物繁多、刻画入微,画技臻于极致。他还参加了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

——摘编自《中西合璧的西洋画师——郎世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郎世宁取得成功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郎世宁绘画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坤舆万国全图》是最早在中国刊印的世界地图,它以当时的西方世界地图为蓝本,将中国所在的亚洲东部居于世界地图的中央,此举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先例。观察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由徐光启利用欧洲测绘技术所制作B.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C.呈现了当时世界的整体轮廓D.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2023-12-13更新 | 90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5-【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天津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图是清代《职贡图》局部,为乾隆时期宫廷画师谢遂所绘,图中的人物为欧洲国家的居民,文字介绍有“贡市不绝”的荷兰国, “朝贡贸易每岁或间岁一至”的鄂罗斯等。该图反映出(     
A.天朝上国观念对士人的影响B.闭关自守政策并未执行
C.西学传入开阔了国人的眼界D.清朝奉行平等外交政策
2023·辽宁·高考真题
真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对月的崇拜在原始社会中就存在,西周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祭月之礼,后历朝历代因之。人们通过观测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逐渐形成了日、月等时间观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历法,称为阴历或太阴历。人们对月亮还充满各种想象,建构了月宫、嫦娥、玉兔、桂树等神话形象,用以寄托长寿、团圆等美好的期盼。

——摘编自王玉哲《中华远古史》等

材料二   明末清初,徐光启等编撰的《崇祯历书》和康熙皇帝召集学者编订的《历象考成》均吸纳了西方有关月亮的科学知识。民国时期,天文学家陈遵妫撰写的《天文学概论》详述了月地距离、月球大小、质量等内容。这一时期,教科书、大众期刊、学生丛书等也纷纷介绍月亮知识。

2004年,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启动探月工程。2013年,“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登上月球,国人真切地见到了月亮的“庐山真面目”2020年,“嫦娥五号”返回器带回了月球样品,科学家对此进行研究,深化了人们对月亮的认知。

——摘编自谭丹《西学与近代国人的月亮新知》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们对月亮的认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以来国人对月亮认知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3-09-15更新 | 1807次组卷 | 12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河南、山西、云南、新疆、西藏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清之际出现了一批科技巨著,《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提出了先进的药物分类法;《农政全书》集传统农业之大成,总结了明末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还吸收部分西方的灌溉技术;《天工开物》注意运用数据来说明生产的质量和效率。据此可知,明清科技(     
A.居于世界领先地位B.完成向近代科学的转化
C.在传承中有所创新D.突破了封建体制的束缚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这就是学术界所说的“李约瑟难题”。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其中最直接的就是人才的选拔制度。中国科举制度是最具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以儒家的经典作为考试的内容,科举考试注重什么,学校也重视什么,科举考试支配下的学校培养出来的是记诵经典章句善于文辞而缺乏实学的人才,士子为科举考试而学,学校为科举考试而教。

——摘编自谢伟岸、肖志坚《从李约瑟难题看科举选才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这些工业需要大批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19世纪60年代初京师同文馆成立,接着电报学堂、实学馆、矿务学堂等各类实业学堂纷纷创办。洋务派很重视翻译西方著作,这些著作涉及数学、化学、物理、天文、地质学、开采、冶炼、医学等。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在实践中逐渐意识到要掌握西方先进技术,更有效的办法是将有造诣的学生选送国外留学,在整个洋务运动中,出国留学生有400余人。

——摘编自商鸣臣《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人才的培养》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各种人才奇缺,科技工作更是如此。党和政府从思想到行动开始理顺并探索科研工作以及科技人才的管理方法。1949年11月1日成立中国科学院;1951年通过各种渠道争取海外科学家归国,并且通过留学苏联、东欧等国家以及建立研究生招考制度培养新中国的科技人才。1952年中国收到了近5000种苏联免费提供的书籍,其中许多书被列入中国出版社的翻译出版计划。1952年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之后高校科研机构发展起来,逐步形成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产业部门等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到1955年,我国科研机构达840多个,科技人员增加到42.5万人。

——摘编自于飞《建国70年中国科技人才政策演变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约中国古代科技人才培养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时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人才培养的相似之处,并分别说明其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今科技人才培养的历史启示。
2023-08-30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全国卷高考历史押题卷(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利玛窦等人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时,以当时的西方世界地图为蓝本,改变了当时通行的将欧洲居于地图中央的格局,将亚洲东部居于世界地图的中央。这样,中国就自然而然地位于地图的中心。此举意在(     
A.展现东西方的整体轮廓B.纠正欧洲中心论的错误
C.迎合士大夫的传统观念D.开创绘制地图的新模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