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科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是明朝时期西方来华传教士的代表利玛窦与中国士大夫进行交流。利玛窦被誉为中国天主教开拓者,他在传播天主教过程中删去了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那稣的童真女之子身份,特别是“人人平等”等内容,还尽量避免谈论基督教的神学。这表明明朝时期(     

A.天主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B.传教是中西交流的主要方式
C.儒学地位再次受到了严重削弱D.西学传播需要适应中国传统
2024-03-15更新 | 210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九校联考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整套书的规模达到了17卷之多,并于1765年出版。《百科全书》完成后不久,新的增订版又紧接着问世了,并采取更易携带的版式印制,取代了早期沉重且昂贵的开本。《百科全书》的词条按照字母排序。至1789年,这套知识纲目的多个版本一共卖出了2.5万册,其中一半在法国售出。尽管它确实是一本品质极高的参考书,但它的卖点并不在于此,而在于名声太大——此书蔑视政治权威,通篇对教会和宗教出言不逊。而《百科全书》成为畅销书也带动批评变得更加公开和广泛。在宣扬独立思考和漠视权威的价值方面,《百科全书》是他所设计编写的所有书籍中最为重要的一部著作。 “百科全书主义”成为拒绝不经批判就接受事物的态度的代名词。

——摘编自【英】威廉·多伊尔《剑桥法国大革命史》

材料二   《四库全书》自17732月开馆后,仅前后选用的誊录人员就多达3826人。《四库全书》共收书3461种,计79309卷,存目6793种,计93551卷;如果加上以各种原因而淘汰不存的书籍,数量就更为庞大了……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共计四十四小类,六十六子目。借修书之名查缴禁书,正是乾隆修四库全书的另一个目的。据统计,清廷毁禁的图书达3100多种,十五万一千余部,销毁的书板在八万块以上。除了销毁书籍和档案外,四库全书的编者还对残存书籍和档案进行篡改。书成之后,抄写七部,存放于全国七地,以供学人研读。

——摘编自《中国通史第九十四集:文治与文字狱》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库全书》影响不同于《百科全书》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四库全书》编纂的得与失。
2024-02-28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高三上学期名校学术联盟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明代朱橘主编的《普济方》中说:“愿为良医力学者,当在乎(致知)致知当在乎格物,物不格则知不至。”明末医学家张介宾所作《传忠录)以“明理”为首篇,直言“万事不能外乎理,而医之于理为尤切”。这反映出(     
A.医学在批判中发展B.理学影响医家治学理念
C.社会崇医之风盛行D.明代医学陷入教条困境
2024-02-26更新 | 186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708年,康熙命西方传教士们带领满汉官员采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经纬度测绘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实地测绘,历时十年绘成《皇舆全览图》,包括一幅全国总图和32幅分省(区)图,山川城镇,靡不毕载。《皇舆全览图》的绘制(     
A.体现了开明的文化政策B.增强了时人的领土主权意识
C.服务于国家统治的需要D.有利于应对英国的殖民扩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3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进入广东,开始传教。然而,中国人对基督教这个舶来品最初是不感兴趣。为了达到传教的目的。传教士学汉语、用汉姓、穿汉服,读儒家经典,顺应中国习俗,介绍中国人所陌生的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吸引中国人。西学随之在中国传播开来。

——这编自用人员《川学东街对中川文化自信的冲击人儿儿们》

材料二   18世纪出现了席卷欧洲的“中国热”现象。法国伏尔泰《风俗论》(1756)中。以中国为矛攻击当时法国社会的政治和宗教制度。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大力推崇儒家的理性精神,认为中国人已经形成了建立在理性而不是神启基础上信仰自然的宗教。中国还成为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魁奈为首的重农注意者阐发思想的参照来源。魁奈通过耶稣会士有关中国的文献了解中国。他在1785年发表的《经济表》中将中国树立为欧洲重农典范和理想社会。在讨论中国君主制时,他说“我从有关中国的报道中得出,中国体制建立在明智和稳固不变的规律基础上,虽然帝王发号施令,但是他行为检点。”在《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1767)中,魁奈认为中国的专制不是建立在武断的奇思妙想上,而是遵照规律法则,关注的核心是人们的福祉与社会和谐。

——改编自黄丽娟《“中学西渐”——欧洲现代精神的中国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中国人对“西学”态度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欧洲学者对“中学”的态度。分析当时“中国热”现象的背景和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在中国,明清之际儒林士风热衷于交往西方传教士及其传播的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启蒙运动前期出现儒学热,膜拜儒家伦理。这表明(     
A.东西方都吸收利用对方文化B.双方都借助对方的文化反封建
C.中国已经开始实践中体西用D.各自的历史任务不同选择不同
2024-02-02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留心人力踏转龙骨车和牛力转动龙骨车之间的功效差别,推算了一亩稻秧可供移栽的面积和稻秧生长的时日,比较了胡麻、蓖麻子、樟树子的榨油量,记录了手工业和农业工具构成部件的尺寸。宋应星的这些做法(     
A.已孕育近代科学研究的方法B.体现了传统科技对事物规律的探究
C.表明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D.推动传统科技直接向近代科技转型
2024-01-2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明末徐光启、李之藻与传教士艾儒略、汤若望等人共同完成的《崇祯历书》,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明末清初的学者们通过翻译、编写书籍的方式,介绍、引进西方的火器技术和火器,如著名的红夷大炮就在军事战争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这可用来说明明清之际(     
A.中西方文化实现了全面融合B.学习西方文化成为社会思潮
C.科技承古萌新源于文明交流D.中国科技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戴梓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机悟,自制火器,能击百步外”。 康熙十三年,三藩作乱,戴梓随军出征,为清军制造了大量火器。 康熙二十六年,戴梓研究出一种连珠火铳,这种火铳可以连发二十八弹,中间不需要填充弹药。 “计二十八发,火药铅丸乃尽,始需重贮。”但清朝统治者并没有重视此项发明,而是将其束之高阁。 康熙二十五年,荷兰使者献上“蟠肠鸟枪”,戴梓奉命仿造了10枝,被认为质量超过了原枪。 不久,他又奉命仿造“佛郎机”(西班牙、葡萄牙所造的炮),结果更精准、威力更大。 西方有一种“子母炮”,传教士南怀仁造了一年也没造出来,而戴梓只用8天就仿造了出来。 由于戴梓“与南怀仁及诸西洋人论不合,咸忌之”,被构陷为“私通东洋”。 戴梓最终被流放东北。

——据《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九十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梓制造火器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戴梓遭遇所带来的启示。
23-24高三上·安徽蚌埠·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584年利玛窦在广东肇庆知府的支持下,刻印了《舆地山海全图》(图),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刻印的西洋式世界地图。从16世纪下半叶起到17世纪,根据这一地图绘制的各种地图不断出现,现在可以看到的就有十二种。此现象说明(       

                                《舆地山海全图》

A.西学东渐成为时代潮流B.夷夏观念被抛弃
C.有识之士世界观的转变D.新思潮开始萌发
2023-12-25更新 | 120次组卷 | 5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广东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