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科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代海舆图的绘制日受重视,胡宗宪等人编绘的《筹海图编》对我国周边海域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其中对冲绳群岛、台湾列岛、南海诸岛都有详尽记录。但在绘制形式上,地图却保持“海在上,陆在下”的独特样式。编者郑若曾言,“以义断之,中国在内,近也,四夷在外,远也,古今画法皆远景为上,近景为下,内境为下,外境为上,万古不易之大分也。”以上史料可说明当时(     

(明               胡宗宪《筹海全图》插图)
A.舆图绘制缺乏科学指导B.海洋开发利用意识不足
C.传统观念影响具体实践D.已具备一定国际化视野
2023-12-15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8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整套书的规模达到了17卷之多,并于1765年出版。《百科全书》完成后不久,新的增订版又紧接着问世了,并采取更易携带的版式印制,取代了早期沉重且昂贵的开本。《百科全书》的词条按照字母排序。至1789年,这套知识纲目的多个版本一共卖出了2.5万册,其中一半在法国售出。尽管它确实是一本品质极高的参考书,但它的卖点并不在于此,而在于名声太大——此书蔑视政治权威,通篇对教会和宗教出言不逊。而《百科全书》成为畅销书也带动批评变得更加公开和广泛。在宣扬独立思考和漠视权威的价值方面,《百科全书》是他所设计编写的所有书籍中最为重要的一部著作。 “百科全书主义”成为拒绝不经批判就接受事物的态度的代名词。

——摘编自【英】威廉·多伊尔《剑桥法国大革命史》

材料二   《四库全书》自17732月开馆后,仅前后选用的誊录人员就多达3826人。《四库全书》共收书3461种,计79309卷,存目6793种,计93551卷;如果加上以各种原因而淘汰不存的书籍,数量就更为庞大了……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共计四十四小类,六十六子目。借修书之名查缴禁书,正是乾隆修四库全书的另一个目的。据统计,清廷毁禁的图书达3100多种,十五万一千余部,销毁的书板在八万块以上。除了销毁书籍和档案外,四库全书的编者还对残存书籍和档案进行篡改。书成之后,抄写七部,存放于全国七地,以供学人研读。

——摘编自《中国通史第九十四集:文治与文字狱》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库全书》影响不同于《百科全书》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四库全书》编纂的得与失。
2024-02-28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高三上学期名校学术联盟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敦煌文化成为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四大文明体系交汇融合的结晶。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就是一个缩影……通过丝绸之路,各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实现了交流和对话;通过丝绸之路,中国走向了世界,不同文明实现了交流互鉴。

中华文明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广阔胸襟,不断吸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敦煌文化和丝路精神。季羡林先生说过: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

     ——摘自新华网

材料二   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纂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并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并不只是单向的西学东渐,与之相伴相随的还有一个中学西渐。葡萄牙在租借澳门后,中国产品如丝绸、陶瓷、茶叶等,更多地输往欧洲。一些传教士推介孔子思想的同时,将儒家经典如四书及《周易》《书经》《孝经》《诗经》《札记》等翻译为西文出版。葡国传教士曾德昭的《大中华帝国志》,全面介绍了中国历史、地理和思想史等方面的情况。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四卷)》与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敦煌文化成为四大文明交汇融合结晶的原因及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影响。
2023-03-23更新 | 389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范钦,明代著名藏书家。为官多年,每至一地,广搜图书。归里后,在宁波建造藏书楼,取《周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意在防火,名“天一阁”。其藏书以明代刻本为主,尤其是地方志、政书、实录、诗文集居多。此外,《军令》《营规》《国子监监规》等官书,属当时的“内部资料”,一般藏书家即便有意收藏,也绝非轻易可得。他还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这些古籍都是研究古代尤其是明朝历史及各地气象水文地质矿产等宝贵资料。为保护藏书,范钦临终前订立了严格的族规,世代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教,从而有效防止了藏书的散失。

清乾隆年间下诏修撰《四库全书》,范钦后代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乾隆见范家藏书数百年不毁,于是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样式,兴造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四库全书》,天一阁由此闻名全国。

——摘编自百度百科等


(1)根据材料,概括范钦藏书楼的特点。
(2)根据材料,简析范钦建造天一阁的历史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天主教耶稣会来华传教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与中国基督教史上的大事。其中,利玛窦(15521610年)又是耶稣会在华逐渐摸索并形成较为有效的传教策略的关键人物,其传教策略的关键就是积极自觉地适应中国的社会、文化与政治态势,向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传教。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明末清初由天主教耶稣会充当中介的中西文化交流可谓成果丰硕,不仅输入了当时西方的宗教与人文思想、西洋科技,还助推了东学西渐,为18世纪的启蒙运动提供了丰富的充满自然理性精神的思想资源,例如,启蒙大师伏尔泰赋诗礼赞孔子为真理的解释者,称中国的宗教是理性的宗教。

——摘编自孙尚扬《基督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材料二18日至9日,中国驻光州总领事表示,领区各孔子学院(课堂)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在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深受当地民众欢迎,是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也是韩国民众了解中国的窗口。他期待,新的一年,领区孔子学院(课堂)能够在培养和激发学员和学生对中国语言及文化兴趣方面有新的举措,为促进领区韩国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中国侨网2020114日电《中国驻光州总领馆举办领区孔子学院工作交流会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耶稣会来华传教的社会背景及策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学院深受海外民众欢迎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末清初耶稣会来华传教和当前孔子学院在海外发展产生的共同历史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